首页>中国艺术报>专题

快乐足球与奥运想象——评电影《买买提的2008》

时间:2008年07月0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晓云

    体育与电影的联姻,成就了“体育片”这样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如果说,体育电影是运动的艺术的话,那么,体育则将身体运动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体育与体育电影,也许正是在运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谋”。《奥林匹亚》、《火的战车》、《愤怒的公牛》等体育题材的影片都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与电影的联姻,同样催生了《胜利大逃亡》、《少林足球》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外影片。

    在当今体坛国内男足依旧不景气、女足也处于低谷的当口,《买买提的2008》则在影坛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快乐足球”的乐观想象。这部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小村庄沙尾村为背景的影片,融汇了体育片与儿童片的叙事形态,在中国电影的儿童叙事中显现出了并不多见的童真与童趣。那群分别以马拉多纳、马尔蒂尼、罗纳尔多、贝克汉姆、巴乔、齐达内等国际球星来为自己命名的足球少年,不仅表现出罕见的足球天赋,更重要的是,对他们来说,足球就是快乐生活的源泉。如果说,米卢的“快乐足球”还包含着国人对于“冲出亚洲”的期盼的话,那么,对于电影中这些足球少年来说,“快乐足球”就是踢球本身,无涉功利。于是,影片的创意就跳出了常规主旋律电影的严肃基调,而具备了儿童片本身所应具有的轻松、活泼的特质。

    作为一部创作意图直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片,《买买提的2008》同样表达了边远地区的人们对于奥运会的想象。只不过,这种奥运想象不是通过说教式的表白来达到的,而是较好地融合在影片的叙事之中。县文体局干部买买提因为赶走了从体校分配来的迪丽拜尔,被局长下派到沙尾村当足球教练。万般无奈之下,买买提只好编造出一个美丽的谎言,告诉孩子们如果得了足球比赛冠军,就可以到北京看奥运会。买买提为了达到自己的回城目的而暗渡陈仓的做法,不仅激发了足球少年的踢球欲望,而且被村长巧妙地利用为聚集村民打井种树的借口。于是,两条线索的叙事在此融为一体,并以一个独特的视角表达了村民们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想象。

    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即便是在如沙尾村这样的偏远地域,足球少年对于意甲、英超、世界杯和足球明星也几乎是如数家珍,从而形成了沙尾村与“世界”共时态的想象。而教练与球员“交易”的商业化色彩,以及买买提接受商人亚森开出的商业条件表演达瓦孜,借此帮助“梦想足球队”实现去北京看奥运会的梦想,则表明其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期盼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想象,而内化为边疆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全球化”无孔不入,竟然已经渗透到中国的偏远地区,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接轨”方式,也有效地传达了全民奥运的理念。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