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专题

心连心重建美好家园

时间:2008年06月2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悦

    “有人说,当生命处于黄土沟梁难以翻越的时候,就去绿荫下小坐,能够让精神重新抖擞起来,接着迎接新征程。这说的就是俺们这儿的黄土塬,经历过地震的我们现在就在绿荫下乘凉哩。”一位宝鸡市的中学老师在宝鸡市炎帝园广场上看演出时对记者说道。6月25日、26日,连续两天时间,中国文联抗震救灾“心连心”慰问艺术团一行13位艺术家分别在宝鸡市渭源区、金台区、公安干校、陈仓区连演4场。如此高强度的演出,再加上此时宝鸡的天气酷热难当,对于艺术家们都是很大的考验,但站在震后的这片黄土塬上,所有人都经受住了考验,艺术家们演得精彩,观众们看得投入。

    两天时间艺术家们在4个不同的舞台上演出。从渭源区的炎帝园广场到金台区的市民广场,从公安干校的舞台演出车到陈仓区职教学校的操场。为了让每一地的观众都看到最精彩的演出,艺术家们没有丝毫松懈,他们将每场演出都看做是一项光荣的任务,在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净化心灵”。

    轻骑兵式的小分队里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职。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姜昆不仅要带队演出,还与老搭档、中国广播艺术团著名相声演员戴志诚为观众奉献一段新创的相声段子。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的于兰在地震后多次参加各种形式的抗震救灾义演,此次来到宝鸡演出不仅要演唱京剧,还第一次担任了主持。她与《曲艺》杂志执行主编牛群配合默契,一位端庄稳重,一位谐趣横生,二人同台主持给予观众很多新鲜感;而她与重庆京剧团的张军强也是首次合作,他们到达宝鸡当天才第一次试唱,第二天作为开场表演,一登台就引得满堂彩。

    陕西本土的秦腔、碗碗腔很受宝鸡市民的欢迎,当陕西省秦腔艺术剧院的李娟唱起《梁秋燕》选段时,不少观众都跟着唱起来。李娟已是一个月内第三次到宝鸡演出,她说秦腔是陕西的古老剧种,老百姓特别喜欢听,有“一听秦腔百病消”的老话。她说,作为一名秦腔演员,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用动听的唱腔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快乐和安慰,希望他们听到熟悉的乡音能够忘却痛苦。同为陕西省秦腔艺术剧院演员的任小蕾,歌曲唱得很是动听,一曲《为你喝彩》充满青春活力,一曲碗碗腔小调韵味十足。在宝鸡长大的任小蕾对当地是再熟悉不过了,她说:“我就是宝鸡人,乡党遭灾受苦我来演出理所应当,演多少场都行。”

    从苏州远道而来的江苏省滑稽剧团名誉团长、“二度梅”获得者顾芗与江苏省滑稽剧团的张克勤带着具有浓郁南方风味的小品《破镜重圆》来到宝鸡,他们演出的滑稽戏对于浙江、江苏、上海的观众来说比较熟悉,本来有些担心听惯了秦腔的观众们会不太接受他们夸张的表演,没想到台下观众却那么的热情,令他们十分感动。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著名舞蹈家山翀多次随中国文联下基层慰问演出。不久前刚随中国舞协从四川都江堰、什邡等地慰问回来的她对来陕西演出充满热情,她说,灾区的小孩子给予她的那种感动无以言表,她知道灾难过后,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拥抱、微笑和抚慰,他们需要美的东西来摆脱恐惧,她希望用她的舞蹈传递这种爱与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裴艳玲正忙着新戏《响九霄》的巡演,体力消耗很大,她从河北辗转北京再到宝鸡,一路颠簸,然而每当她出现在舞台上时总是精神十足,一曲《林冲夜奔》演过无数次,但仍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她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6月26日中国文联抗震救灾“心连心”慰问艺术团为公安系统及部分部队官兵慰问演出时,当地公安干警、武警、消防战士以及抢修109隧道的宁夏某部官兵观看了演出。他们对此次慰问演出中火线出炉的一批优秀抗震救灾作品最有感触,最为动容。

    新创京歌《崛起的现代新中华》由著名戏曲作曲家陆松龄作曲,浙江省剧协副主席吕建华作词。吕建华曾随中国文联体验生活创作小分队前往宝鸡、汉中等地采访受灾群众,所以歌词写得格外有感情,词中“每一次阵痛孕育出我们的民族气质,千难万险挡不住崛起的现代中华”加上于兰、张军强的精彩表演,让在场观众感动。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的新创快板《抗震凯歌》表演起来难度很大。这个作品需要从原来的对口改成单口,然后毫不松懈地表演出来,其中陕西宝鸡、汉中的受灾情况都是临时加上去的,变化很大,这对已经63岁的张志宽来说颇有难度。他在车上无时无刻不在温习、背词。作为这个慰问团年龄最大的演员,他说:“能够为宝鸡的老百姓说段快板,是我的荣幸,我要把最好的艺术奉献出来。”武警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张保和也曾随中国文联体验生活创作小分队在当地进行过采访。他带来两个作品,抗震民谣《中国雄起》和配乐诗朗诵《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滴》,激情澎湃,感人肺腑,不少观众听得热泪盈眶。中国歌剧舞剧院韩延文演唱的《感恩》是由四川灾区的李惠新作词,徐沛东谱曲,质朴动人的歌声表达着感恩深情。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