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认真、快乐、热闹地过节,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现象。
这是因为人们有这样一种客观的需要:传承自己的历史,追思先人,颂扬英雄,欢庆丰收或胜利,传承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在节日里人们尽情欢乐,展示才艺,扩大和深化相互的交往。各种节日,年复一年,代代相传,不断加深着各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中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涵盖各个地区和民族,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仪式内容丰富多彩。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行程万里,飘流海外数十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会情牵梦绕,不能割舍。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长期以农立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大多和农事季节有关。春节喜庆丰收,展望新年;清明春雨如酢,草木孳生;端午百花竞艳,春水如蓝;七夕银河在天,星月皎洁;中秋月明如镜,晴空如洗;重阳秋高气爽,红叶烂漫。人们在节日活动中,不断地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变迁,感激自然的恩赐,从而更加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是节日的主体。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自然以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为主。人们在节日中,或合家团圆,或探亲访友,或敬祀祖先,或男女相会,或归宁省亲,或尊老爱幼,或扶贫济困,或团拜,或共游。一声恭喜,互泯恩仇,万人同乐。在融融之乐中,家庭、邻里、社区、同事都增加了和谐。
人最可贵的是生命。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几乎都是对生命的颂歌,都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对健康的追求。春节给孩子压岁钱起源于抵抗邪恶的祝愿。清明吃的青团用野菜制成,而腊八粥用杂粮煮熟,不仅是节俭的表现,而且是有利于健康的习俗。踏青赏春、龙舟竞渡、舞龙舞狮、重阳登高,都是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端午采艾叶、佩香囊,是为了防止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除夕前的除尘送灶,更是全民性的卫生大扫除,尤以厨房卫生为重点。
人是有理想,有追求的。这种理想和追求也都大量地渗透在中国传统节日之中。节日的祝愿,寄托着人们的期望。祝愿的内容,不但包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也包括健康、长寿、快乐,包括忠贞美好的爱情,包括亲人的团聚,包括学业、事业的进步,更包括道德、礼仪的弘扬。常见的春联中就有:“积善人家春常在”、“诗书传家久,道德继世长”。
中国人以勤劳、智慧、勇敢著称于世。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成了人们展示智慧和才艺的最佳机会。家家户户大门口贴的春联,实际上形成比赛才思和书法的大展厅。元宵节的灯会展示着各种奇思妙想和精湛的手艺。庙会上百戏杂陈、百艺斗胜,使人目不暇接。文人可以联句咏诗,村女也可以当场对歌。刘三姐不输于酸秀才。灯谜竞猜,让人绞尽脑汁。窗花剪纸,生动传神。小女儿斗草,比的是植物知识。秋千起伏,风筝入云,孔明灯升天,荷花灯入水,各有胜场。七夕的乞巧,更是以成为巧手姑娘为美。
这些丰富的内容使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应当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帮助年轻人了解它、熟悉它、喜爱它,从欢乐的节日活动中继承我们的文化瑰宝,而不要只把过节当做放几天假、吃两块月饼、吃两个粽子那样简单的事。
传统节日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现代人新的需要、现代人的交往方式、现代的技术手段相结合,一定会获得新的更强大的生命力。愿更多的有心人共同努力,不断使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美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徐惟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