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专题

促进传统节日的现代转型

时间:2008年05月2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黄涛

    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要得以繁荣壮大,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现代性。在现阶段,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开拓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元素:提炼宣扬传统节日的现代文化内涵,开发打造传统节日纪念物,加强拓展节日的娱乐性与公共性。

    清明扫墓活动适应于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可以归纳为三点:首先,能够满足人们怀念离世亲人的情感需要,同时密切了人际关系。人们对亡人的尊敬和思念的情感有了适当的表达方式,可以获得精神的慰藉与平衡。和他人一起扫墓,祭祀共同的亡人,也联络了同他人的感情。

    其次,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经济发展很快,但文化建设没有同步发展,社会上有人文精神失落的倾向。清明节俗的兴盛,宣扬了中国传统中的孝道伦理,强调了亲人间的感情联系,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促进了社会上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

    第三,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团结海外侨胞。弘扬包括清明节俗在内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增强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加强民族凝聚力。清明节俗还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大业。每年清明节,很多台湾同胞来到大陆祭奠祖先并与亲人团聚。如1988年,成批台湾同胞和久居台湾的大陆籍乡亲,来到陕西黄帝陵拜祭。

    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人际交往、伦理教化,二是多为在家庭、家族范围内进行的私人领域内的活动。相对而言,轻松浪漫的娱乐活动、在公共场所举行的大型庆贺活动就比较少。这些特点当然使我们的节日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但是在现代社会,它们也造成了不适应现代生活的局限性。比如现在许多青少年就觉得我们的传统节日太累了,太缺少浪漫色彩了,太不热闹好玩了,等等。这就是因为我们在老人的主导下过于注重传统节日的传承,而没有根据传统节日的文化精神做一些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创新,没有将老祖宗传给我们的节日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这样只能使传统节日越来越衰弱。这就需要我们在节日的娱乐性和公共性方面进行拓展。

    (黄涛,温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