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乃清明节气、上巳节、寒食节三者合成。诸多传统节日,最强烈净化心灵者,推此清明圣节。它所以千古盛传,即在其深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论语·学而》)、“洗濯祓除,去宿垢痰”(《后汉书·礼仪志》)、“去毒,救时疾”(宋罗泌《路史发挥》)等文化精髓,饱含净化心灵的强大功能。
“清明”肇于原始(祖先、神灵)崇拜。“清明扫墓”始于上古墓葬之俗。“上巳”祓禊,《论语》已有此载。至于“寒食”,或始“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周礼·司烜氏》)之周制。汉刘向《别录》有“寒食蹋蹴”之述,自晋陆翽《鄴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介子推事。《太平御览》三十《寒食》并引诸说。鄙意,“附会”云云无妨,不争的是:介公宁死隐而不仕,业已传颂千古,铸成口碑。
《易》云:“小人知进而不知退”,介公俨然君子,功成身退,矢志不渝。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介公随重耳“游”亡19年,乃至“割股奉君”,当谓“有方”;隐居不“游”,则因母训铭心,老母尚“在”:忠义如斯,笃孝如斯,良可叹也!然,介公其人实耶、虚耶?鄙意实虚参半。谓“实”,《左传·晋文公霸业》云“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还以近200字录其与文公、与老母生动对话:介公其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谓“虚”,则指涉介歧论尚多,诸如姓名纷纭——介推、介子推、介之推、介子绥、介山子推、介山子然……传说故事亦颇多附会。然,作为口碑文化形象,纷纷“介”以附之,则无歧义!汉语中,坚定不移称介然、孤高不俗称介特、周流清宁称介洁、坚贞高雅称介心、伟岸独立称介立,以至独处独居称介居、雅弟爱弟称介弟、尚武甲卫称介士……如是“介介”缠绵,焉谓偶巧?值得深究。
“清明”文化悠久浩博,万语难详。介公醒人足矣!如此高山景行,令人肃然生敬的义孝先贤,既是清明史海的不朽丰碑,又是净化时风的长效“神药”。新言之,堪称殊为难得的“清明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