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在地方山歌小调和曲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批新兴剧种,既填补了一些地区无本省剧种的空白,又为戏曲百花园地增添了亮色。如今岁月过了半个世纪,这些新兴剧种的生存状态各不相同,然而龙江剧却依旧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我认为主要是黑龙江省龙江剧院长期坚持的以剧目建设打造品牌,以人才培养树立形象,以适应市场追求发展的结果。
有人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话剧是编剧的艺术,戏曲是演员的艺术,此话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中国戏曲自古至今从来都是“角儿的艺术”。龙江剧就有个大名角领军人物白淑贤。龙江剧在东北二人转基础上衍生的时候,她只有十一二岁,当时学评剧青衣,后来她在新剧种魅力的感召下,改学龙江剧习刀马,半路出家练功的艰辛,可想而知。白淑贤的第一部成名作是《双锁山》,她创造了“扭着秧歌耍大刀”的天真活泼又一身英气的刘金定的可爱形象。《双锁山》是白淑贤在创新思想指导下排演的创新戏,此后,她的创新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创作演出了《荒唐宝玉》和《木兰传奇》这两出戏,征服了北国和江南以及首都的广大观众。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的一家外企公司高薪聘请白淑贤去那里做形象大使,淑贤为了事业而婉拒,她太爱龙江剧了。90年代中期,白淑贤获得“二度梅”,当时全国各个剧种也只有几位演员获此殊荣,可见她的表演超群。
近10年来,白淑贤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培养龙江剧的接班人身上,这是很有眼光和胸怀的,我曾参观过座落在哈尔滨市郊的白淑贤艺术基地,那里有二三百个生龙活虎的少男少女,他们的跟斗翻得特别“溜”,上下翻扑很灵巧,水袖舞得轻盈洒脱,而演唱或高亢或低回,我戏称这是龙江剧的“资本”,白淑贤就是“资本家”。10年来,她已经培育出“小白淑贤”李雪飞,24岁时就被老师推到新人新作担纲主演《梁红玉》,这个来自黑土地农家的女儿,是白淑贤精心培养脱颖而出的新秀。《梁》剧曾赴北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献礼,又赴南京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赴上海参加第二届世界艺术节,一路走来赢得无数鲜花和掌声。白淑贤的另一个宝贝是“小小白淑贤”栾兰,12岁时就被老师一眼看中,老师严格从艺、严谨做人的艺德艺品感染和熏陶了栾兰,栾兰经过10年的磨砺,渐露锋芒。
白淑贤这位龙江剧人才的“资本家”,还有一大批人才资本,已经成为龙江剧未来的领军人物的梯队。白淑贤几年前就是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兼龙江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四届党代表。当年她主演《双锁山》时,全国尚未有任何奖项,其后她主演的《荒唐宝玉》和《木兰传奇》,皆一举荣获“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多年来,龙江剧的演出足迹遍布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白淑贤为了培养龙江剧的接班人,放弃了夺取“梅花大奖”的机会,但是党和人民给予她的荣誉,我认为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梅花大奖”。
此次黑龙江省龙江剧院进京演出的这台精品折子剧综艺晚会《神龙腾飞》,除了李雪飞、栾兰,其他主演也都是“白淑贤艺术基地”的孩子们,侯佩君、王雪娇、魏莱、沙志磊等,都属于后续梯队的主将,个个功底扎实,技艺全面,充分展示了这个艺术团队的强大实力,让我们看到了龙江剧的希望和未来。白淑贤多年来实施的“无情的制度,绝情的管理,有情的领导”治院措施收到了实效;她的坚执不辍的“精品战略”和“育人方针”,结下了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