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之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交响史诗音乐会”将于9月2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用音乐艺术形式回望历史,倡导国人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音乐会上,由著名曲作家叶小纲作曲、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大型交响史诗《共和之路》将首度与观众见面。
谈到最初接受主办方的委托创作这个作品的原因,叶小纲坦言:“接受这个邀请出于对历史的尊重。100年前,革命的先驱为民族独立、为中国崛起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仁人志士为此进行了多次起义,推翻满清、推翻帝制,让中国走向共和民主的道路。起义结束后,孙中山却为了国家和人民走向富强拱手把胜利果实送给了袁世凯。孙中山高尚的情怀、动人心魄的人生情感、壮志未酬的人格魅力打动了我。到黄埔军校采风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一代人太了不起了!”当听到相关人员介绍孙中山和宋庆龄在简陋的中山舰上住了一个多月,叶小纲很是感慨,“这么简陋怎么住啊?他们完全是为了国家!”
小半年的创作过程中,叶小纲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很有历史感又跟现实密切相连。这些历史史实变成音乐语言,而历史却无法更改,给创作留下的空间不大。“《共和之路》分为序、黑暗、童年、求学、革命、共和、伴侣、信仰和尾声9段。孙中山为了革命到处去募捐,到美国、到南洋、到香港……这些都是史实,歌词里面都有所提及,历史事实面面俱到,遗漏任何一个场景、史实都不可以。史实详尽的同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从音乐创作角度来说,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就不是太足。这部作品不像浪漫诗歌那样能激发你的想象、让文字长上音乐的翅膀。我很大程度上运用了写歌剧的办法来创作,描绘一些事实,同时夹叙夹议。歌剧里有很多也是说事实,讲故事,它跟清唱剧、抒情诗、安魂曲不同,不是情绪化的东西。比如,悲伤的情绪,写什么样的词都可以悲伤,有很多拟人化的方法,比如《黄河大合唱》: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但这个作品不行,没有更多时间抒情、发挥,把事情说完就已经不容易了。‘你美丽、可爱、活泼,更正直、坚毅、磊落,却遮不住温柔、优雅、腼腆与羞涩……’唯一的一段抒情就是宋庆龄的‘伴侣’那一段,革命、西行、共和等都是史实。如何把史实写成叙事记录,要可听、要有说服力,又要在学术上站得住脚,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
在《共和之路》中,叶小纲采用了普通人都可以接受的音乐语言,力求让音乐大众化,让它完全可以与普通民众交流。不仅如此,叶小纲在创作上还十分注意细节的处理。“这次的创作过程中有一个技术问题——孙中山是广东人,因此他小时候的一段是用广东话写的;宋庆龄是浦东人,虽然她是海南籍,但她讲话有上海浦东口音,所以宋庆龄那段咏叹调是使用上海浦东民间音乐写的。孙中山是个壮志未酬的人,作品结尾处也有很强的壮志未酬感。这部作品的结尾,音乐回到了他的童年——一个人升华后,他又变得很单纯。”
叶小纲由衷地感慨:“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写这部作品。当年中国的各种弊端,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反思。100年过去后,今人应该追随先辈的足迹,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继续做更多更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