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综合

营造良好氛围推动文艺发展繁荣——文艺界讨论文艺发展新思路

时间:2011年08月03日 来源: 作者:

营造良好氛围 推动文艺发展繁荣

——文艺界讨论文艺发展新思路

电影需优化文艺生态环境

    8月1日,中国影协组织电影艺术家和电影评论家召开促进电影健康发展座谈会。许柏林、柳秀文、黄会林、赵葆华、饶曙光、陆绍阳、杨在葆、刘星、彭小莲、麦丽丝、田羽生等就当前电影创作生产和批评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就产业化背景下如何促进电影健康发展提出意见。

    中国电影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电影市场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存在着许多结构性的问题和矛盾。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认为,市场经济盲目与非理性的一面在当下被放大了,这不单是创作层面的问题,而应从市场体系建设的根本上找原因,完善电影市场体系,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会长、著名电影评论家赵葆华指出,如今的电影市场上高情感、强刺激、大跌宕的作品往往能够取得高票房,而一些很有观赏价值的影片却只能无奈接受“影院一日游”。著名电影艺术家杨在葆也认为,电影不仅是商品更是精神产品,电影从业人员都应该有一种自律精神。著名导演麦丽丝认为,电影票房突飞猛进的同时却少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真挚的情感体验,少了对当下的发声。著名编剧刘星认为新时期电影的创作者还应坚持主流创作思想,以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类精神的进步。针对当下文艺批评的现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指出,文艺评论家对正面文化现象应有胆识和见地,亮出鲜明的观点;对负面的文艺现象更要有一种责任,认识解剖,不留情面地批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绍阳等认为,促进电影健康发展还需从宏观进行整体设计。专家们表示,中国电影应从单纯注重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单纯追求票房转为追求综合实力的提升;从单纯的传统工艺向现代工业迈进;从单纯追求技术到迈向人文培育。

(中国文联网记者 张悦)

电视艺术重在引领

    8月1日,中国视协召开电视文艺创作现状座谈会,赵化勇、夏潮与张显、唐国强、王锋、李准、仲呈祥、曾庆瑞、阎晶明、陈旭光、张德祥、马继红、都晓、牛建荣、李洋等专家学者共同为电视文艺创作把脉。

    电视作为受众最为广泛的大众传媒之一,其影响力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电视剧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找准电视剧的创作方针,理清电视剧的创作思路,研究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尤为重要。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仲呈祥说:“我赞成多样化,但绝不赞成倡导和鼓励创作恶俗的作品。电视剧创作应当坚持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李准也认为,当下的电视剧创作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旗帜,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不仅要满足人们一般性的休闲娱乐需要,更要起到提高民族素质、塑造高尚人格的引领作用。

    电视剧现在已成为市场竞争最为残酷的文化行业之一。激烈的市场竞争催生了一批优秀的电视剧精品,但一些不利于电视剧行业良性发展的现象也伴之而生。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指出,文艺创作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要远远高于其产业“外观”,优秀的文化作品绝不仅是为了追求利润,更重要的还是引领社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呼吁:“电视剧作者要以宏阔的视野和饱满的激情,关注和描绘当下改革和建设的汹涌澎湃大潮以及大潮里各种各样的重大题材;要把真实性当作根本性的要求,使作品具有历史的最大深度与广度的高度真实;要大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表现人性的崇高与优美。”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希望电视监管部门规范制度、严格管理,要有所作为,不能不作为,更不能乱作为;电视台要强化社会责任感,播什么、不播什么,要通盘考虑全局利益;电视文艺创作者要形成文化自觉性,做到自强、自立。他说,只有三方并举,我国电视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才会真正到来。

(中国文联网记者 李博)

音乐期待最真诚的评论

    8月1日,中国音协召开“让创作贴近现实 促文艺健康发展”座谈会。李培隽、田晓耕以及音乐家阎肃、吕远、刘文金、付林、王黎光、戚建波、刘青、李昕、车行、姚峰、王燕等音乐界人士围绕当前音乐领域存在的恶俗现象、音乐领域文艺批评短缺的现状以及音乐家应该对文艺批评抱有良好心态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针对音乐批评不景气这一短板,与会专家强烈呼吁给音乐批评更多空间,让健康的文艺批评为音乐事业保驾护航。作曲家吕远表示,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文化政策、文化规范和文化理论,理论的指导很重要。作曲家、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认为,缺失了文艺批评就缺失了高屋建瓴。人们常常误把娱乐当成艺术。健康的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有引导作用。广东省音协副主席姚峰也提醒音乐家:“对于文艺批评,应该保持良好心态——说好的不得意,说坏的不生气。”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音乐界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值得高度关注。作曲家刘文金认为,恶俗现象在音乐界确实存在。歌曲创作千篇一律,“三贴近”在音乐院校的教学中体现不够,现代作曲技法不伦不类,音乐语言国际化……诸如此类都体现了一些音乐人浮躁的心态。对此,戚建波、姚峰、刘青等纷纷表示,音乐家必须明白写什么、为谁写、怎么写,必须坚持歌唱真善美,规避假大空。

    对于当下媒体的娱乐化倾向,中国剧协顾问、词作家阎肃说:“当前,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音乐的导向和评论,我更忧虑的是对青少年的影响!现在真正的文化访谈类节目越来越少,更别说开展一针见血的文艺批评了!”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表示,旗帜鲜明地反对文艺恶俗是必须和必要的。每个音乐人都应该有一份责任心和价值追求,音乐创作的标准不能降低。中国音协会积极引领大家不断提升文艺品位和质量,促进先进文化不断发展。

(中国文联网记者 裴诺)

曲艺要在笑声中把握正确审美取向

    8月2日,中国曲协召开坚持“三贴近”·促进曲艺事业健康发展座谈会。罗扬、刘兰芳、董耀鹏、姜昆、吴文科、黄宏、朱光斗、刁惠香、李立山、刘全和、孙立生、王登渤、康尔等参加座谈。与会者一致认为,当下曲艺事业发展形势令人振奋,新人新作不断涌现,但真正能够让人记住的并不多,量与质不成正比的现象较为突出,应当深刻反思。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协名誉主席罗扬表示,目前在提高曲艺队伍思想素质和培养青年人才以及理论批评等方面,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曲艺评论因缺乏足够重视,依旧是曲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指出,不可否认,当下文艺界包括曲艺界,出现了过分娱乐化、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等不良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曲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出现严重缺失,曲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创作观尤为重要。对此,中国曲协副主席姜昆也认为写相声、说相声的人要有责任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当下曲艺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曲艺演员尤其是少数青年演员心浮气躁。中国曲协顾问朱光斗,中国曲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黄宏,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康尔等建议,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提供和创造条件,对一些游散的曲艺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管理。与会者表示,曲艺作品需要在笑声中把握正确的审美取向。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指出,曲艺事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艺术自觉、艺术自信、艺术自爱、艺术自强和艺术自尊。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表示,曲艺艺术要想涌现出更多精品力作,应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有机结合、坚持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坚持艺品与人品有机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

(中国文联网记者 董大汗)

摄影应片从心中出

    7月31日,在中国摄协召开的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摄影界以量代质、创作跟风、器材和技术崇拜等不良现象展开热烈讨论。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摄协副主席邓维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提倡主旋律。摄影家杨大洲以风光摄影为例表示,优秀的风光摄影也是一种“主旋律表达”,其蕴藏的真善美的力量对人类精神的陶冶和影响是巨大的。当然,其中不乏隐忧,例如摄影家姜平提出的“前期胡拍、中期胡删、后期胡改”的“三胡”问题。他提出要反对“四化”:心态浮躁化、思维程式化、艺术感觉表面化、创作手法形式化,提倡“三心”:清心、耐心、悟心,以及“二意”:意境、情意。

    “为什么摄影?”摄影理论家藏策说,这个为什么是回答当初为什么选择摄影这条路。针对当前各种摄影展览评比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评论家王久辛呼吁倡导“文化崇拜”。对于摄影家隋晓龙提出的某些画廊因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导致青年人才才华夭折的现象,中国摄协副主席张桐胜、王文澜、罗更前则认为,“片从心中出”,只有心怀真情实感才能拍出好作品。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希望中国摄协牵头大力发展理论评论工作,倡导理论评论工作者“敢碰硬”。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树峰也认为,中国摄影亟需树立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前光表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要强调摄影的纪实性,抓住时代脉搏,紧跟人民大众对摄影文化的诉求,注重艺术的普及和专业的提高,自觉抵制恶俗,推动创作繁荣。

(中国文联网记者 郭青剑)

书法需兼备心灵感动与视觉美感

    8月1日,中国书协举办书法创作现状座谈会,张海、赵长青、王家新、申万胜、陈洪武、潘文海、刘洪彪、李一、叶培贵、张继、张铜彦、龙开胜等共议书法热点。大家认为,当前书法创作异彩纷呈,但书法界有必要再次总结经验,个别不良现象应引起警醒。

    “中国书协成立30年来,中国书坛形成了展览、学术、教育长足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国展、青年展、新人展、各书体单项展以及兰亭奖,形成了多样化、系列化的展览新格局……”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列举的事实,印证着书法大繁荣的景象。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对此表示认同。

    但静心思考,书法创作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对于中国书协理事赵学敏发现的“全国展上形式化的拼贴作品比比皆是,不少年轻作者由此认为不搞形式就入不了展”,中国书协理事张继指出的“很多作品是‘做’出来的,把书法当工艺品来做,生硬且刻意”的现象,申万胜总结了目前书法创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心理,并将之归纳为“四重四缺”:重模仿缺创新、重技巧缺素养、重市场缺精品、重赞誉缺评论。张海也认为,跟风炒作、急功近利、不求突破、以量代质、责任意识缺失是目前一些书法创作者的“标签”。

    “作为人民培养的艺术家,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作品能称得上精品,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张海向自己、也向所有书法家发问。中国书协理事李一也在“扪心自问”:“理论批评的主要问题在于声音较弱,严肃认真的批评比较少,理论队伍对当前文艺现象研究得少。”他认为,解决恶俗现象,要重建当代书法评判标准和价值体系。在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家新看来,书法家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他提议书法创作要“回归心灵”。中国书协理事刘洪彪亦认为,追求“心灵感动+视觉美感”合一的创作,二者缺一不可。

    据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透露,中国书协今后将会出台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办法,通过多种方式切实帮助书法家的创作,提供出经典、出大家的平台和土壤,“希望中国书法创作呈现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

(中国文联网记者 张亚萌)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