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我国的又一个文化遗产日。自2006年首次确立“文化遗产日”以来,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日趋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也使传承人得到了充分尊重,也更激发了他们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川剧艺术家蓝光临就是长期以来默默致力于川剧继承发展的优秀传承人。
朱老总看他的戏,眼睛都哭红了——
“川剧当代第一小生”蓝光临
他出身贫苦,只有小学文化,却成了中国川剧界赴法国巴黎讲学第一人。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被誉为“川剧当代第一小生”的蓝光临。
蓝光临1935年9月7日出生于四川广安。由于家中生计艰难,小学未毕业就考入当地三三川剧改进社当科生。每天刻苦练功,学演须生。10岁开始登台演出,1948年随剧社到重庆主演《空城计》《伯牙碎琴》《阳和堂》等剧,渐成科班台柱。1952年17岁的蓝光临出师后,又随剧社到成都献艺演出,先后拜曾荣华、彭海青为师,改学小生。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博采众长,在团里渐露头角。喜爱古典文学,常写诗填词的蓝光临扮演的小生形神兼备、儒雅风流,令人难忘。
1963年冬,已调入成都市川剧院的蓝光临,随剧院赴北京演出《越王回国》《夫妻桥》等剧。他在《夫妻桥》中扮演修桥利民却惨遭冤杀的何秀才,轰动北京。朱德、邓小平和陈毅等中央首长看后大为赞赏。朱德的秘书曾到后台找蓝光临等人问:“后面的戏还苦不苦?不要再苦了,朱老总的眼睛都哭红了!”国画大师叶浅予还当场为蓝光临画了舞台速写。
“文革”时期,传统戏销声匿迹,直到“四人帮”垮台,戏剧才迎来复苏的春天。1978年春,邓小平路过成都观看了蓝光临、杨淑英主演的《李甲归舟》等4个折子戏,非常满意。他亲自上台同蓝光临、杨淑英等演员一一握手,给演员们巨大的鼓励。在如何对待这些传统戏的问题上,邓小平说:“我看过的这几场折子戏,观众可以看,工农兵也可以看,要趁老艺人还在,拍一些资料。要准备一两台戏,将来可以到北京演出。”此语一出,全国300多个剧种纷纷解禁,出现了一派“劫后余生”的复苏景象。蓝光临激动地对友人说:“是小平同志以行代言,打破了‘文革’十年的思想禁锢,让人们看到了戏剧复兴的曙光!”
1990年10月初,蓝光临应法国巴黎演员传统研究联盟和哈黑达戏剧学院东方艺术培训中心联合邀请,到巴黎哈黑达戏剧学院给东方艺术中心培训班讲课,讲学的要点是文武小生专科和川剧程式套子、脸谱构成。排演《摘红梅》《萧方杀船》等折子戏时,蓝光临边放录像边讲解边做示范动作,刻画情态,剖析戏义,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学员们称他是“立体式教学”,感到印象深刻,获益匪浅。特别是10月28日晚的教学示范演出,更是引起强烈反响。法国文化部官员莫纳说:“蓝光临教授这次来巴黎传艺,意义深远,时间虽只一月,不可能造就一个光彩演员,但他的讲课、排戏及示范演出,将在法国戏剧文化土壤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四川大学中文系邓运佳在《中国川剧通史》中说:“蓝光临此次到巴黎讲授川剧表演艺术理论,可算是第一次拉开了川剧艺术理论走向西方,走向世界的序幕。”
蓝光临10岁登台,先演须生,后工小生,会戏100多出,国内外享有盛誉。由于评奖时超龄,蓝光临一生从未得过表演奖,但他的弟子却弥补了这个缺憾。
2010年11月26日、27日,由蓝派弟子发起,成都市文化局主办,成都市川剧院承办的蓝光临从艺65周年专场演出在锦江剧场举行。75岁的蓝光临主演的压轴戏《石怀玉惊梦》,人物形神兼备,观众掌声雷动,取得了巨大成功。
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传承人,蓝光临虽年事已高,每天仍坚持在新居平台上练背壳、倒硬人等基本功,以便传艺和偶尔登台演出。他还准备将从艺65年的川剧表演艺术经验汇集成书,两年内正式出版,并拟把自己的代表作《萧方杀船》传授给另一川剧名家筱艇的弟子孙勇波,为振兴川剧贡献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