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综合

让体制外人才更有“身份”

时间:2011年06月0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刘艳

    面对体制外文艺人才因没有“身份认证”而在国内、国外遭遇的各种困难和尴尬处境,扬州市文联积极作为,认真调查研究、大力策划部署,充分发挥文联组织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开展体制外人才资质认证工作,切实为文艺工作者办了好事、实事,既赢得了好评,也取得了实效。当前,文联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影响。作为基层文联组织,扬州市文联的做法,无疑是研究思考文联组织联络范围、协调手段、服务对象的新变化、新发展,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积极探索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的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的一次有益尝试。这对于强化文联组织作为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乃至在整个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无疑将有重要意义,也对基层文联做好三个“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编 者

扬州市文联开展体制外人才资质认证工作——

让体制外人才更有“身份”   

    最近,在扬州一家民族乐器企业做了20多年古筝的老周遇到了一件高兴事儿,老板主动给他加了15%的工资,工资一下子涨到了每月3000多元,比在公司当白领的儿子还高了一小截儿。

    他心里明白,是工艺师的头衔帮了他的大忙。对于他这个做了一辈子古筝的“小木匠”来说,能有个代表身份的职称头衔,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这都要归功于扬州市文联为体制外的文艺人才,尤其是像老周这样的民间艺人进行资质认证。

    缘起 “我们想要有个头衔”

    事情还要从扬州市文联组织民间工艺品赴新加坡展销说起。2005年初,扬州市文联开展了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发现扬州的民间乐器制作、刺绣、雕刻、玩具制造、金属工艺、漆艺、草编工艺、水晶工艺等民间工艺发展迅速,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有些行业,如乐器制作、刺绣等在扬州市已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并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同年8月,扬州市根据普查了解到的情况在新加坡举办了多场扬州工艺精品展销会。精美且极富民族特色的古筝、木雕、漆画等工艺品及其表演者的现场展示赢得了新加坡国民的青睐,却因绝大多数工艺家没有官方资质认证头衔——职称,而在市场竞争、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一位参加展销的木雕艺人回国后遗憾地说:“有些外国人对中国艺术品不是很了解,对头衔却很看重,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祖传艺人,也想要有个头衔,可没个娘家,难哟!”

    在国内市场销售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扬州民族乐器研制厂厂长、扬州华夏琴筝艺术博物馆馆长田步高谈到:“古筝是艺术,是文化。要让客户认识到其价值,首先得提高制作者的地位。在国外,小提琴和钢琴制作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大专院校也有相应的专业设置,年轻人愿意学。国内的民族乐器制作工匠由于没有相应的资质认证,没地位,没身份,年轻人都不愿意学。现在从事民族乐器制作的工匠都已经四五十岁了,如果不提高他们的身份地位,不久的将来也许就没人会做了。”

    行动 为体制外人员评职称

    扬州市文联敏锐发现了症结所在,从新加坡回来后就在其下属的县级文联江都市文联试点,启动了为农村艺人评定初、中级技术职称的工作,并于2007年底,首批评出17名工艺美术师、7名助理工艺美术师和1名工艺美术员。职称为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肯定,还有经济上的丰收。一位漆画艺人高兴地说:“我现在跟客户谈生意的时候,都会告诉他们我是工艺师,这样作品常常会好卖些。”

    2009年初,在扬州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的指导支持下,扬州市文联在江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开展为体制外文艺人才进行资质认证的工作。3个单位通过为期近半年的专题调研,制定条例、确定办法、成立了专家评委库,以保证这个职称的含金量。

    扬州市文联根据扬州文化产业的特点,先后在产业规模较大、分布区域广泛、从业人员较多、扬州特色鲜明的古筝古琴制作工艺、刺绣工艺、水晶制作工艺、雕刻工艺等领域开展了资质认证,立刻得到艺人和企业的广泛参与。有的企业鼓励员工自行申报,并将此作为以后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的企业组织全厂所有符合条件的职工报名,有的家庭作坊一家三口人共同报名,还有外地的艺人前来报名参评。两年内,共有近500人报名参评,有近200人获得职称。

    针对民间工艺人员学历低、写作能力弱,但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特点,评定职称时,扬州市文联开创性地将申报材料评审和现场制作技艺相结合。评委不仅要在会议室看材料、讨论,还要看艺人现场制作,以申报对象从事的产业规模、获得的经济效益、自身的科技应用能力、取得的业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做到“四重”:重实际操作能力、重效益、重业绩、重贡献,向一线倾斜,向突出贡献者倾斜。一位从事乱针绣近30年的绣娘说:“我的作品获了好多奖,有几件还被博物馆和外国名人收藏了,但我一个字都不认识,就从没想过还能评个职称。这次评委看见我现场创作的作品和获得的奖项,破格给我评了工艺师,真是太为我们着想了。”

    效应 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这项工作开展后,对体制外艺人,尤其是农村艺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江都邵伯的一位斫琴师受邀请,要去台湾制琴,由于在台湾要滞留的时间较长,而他又没学历没“身份”,签证很久都没办下来,获得了中级职称后,不到两个月就拿到了签证。宝应鲁垛的姐妹俩,召集了10多个农村妇女,在家里的老房子里办了个乱针绣加工厂。这次两姐妹一个评上了中级职称,一个评上了初级职称,她们决定要注册自己的商标。“我们现在也是工艺师,不再是个简单的绣娘了,以后我们要努力打造品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资质认定工作也得到企业老板的认可。一位水晶工艺品制作企业老板的企业10%的员工都拿到了职称。他说,有了工艺师的职称,工资待遇自然会比普通员工高些,艺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高了,也更安心在这个行业里做了。同时,这项工作也有助于企业加强技术革新,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资质认定工作推动了扬州整个民间艺术行业的勃兴。在近两年的各类工艺品赛事中,扬州多件作品获奖。在各类产品的展销订货会上,扬州的古筝、古琴、刺绣等工艺品供不应求。

    扬州市文联主席曹永森说:“扬州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对体制外人才进行资质认定,是文艺组织探索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的新思路,是吸引全国各地工艺美术人才来扬州发展创业的有效途径,是文艺团体行业化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专业技术力量优势,提升团体组织服务社会水平的有效尝试。今年,我们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拓宽界面,放大效应,在影楼摄影、动漫制作、艺术培训、庆典司仪等新兴行业开展资质认证,从而凝聚人才、服务市场、催生品牌、形成规模,促进扬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