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中国舞蹈专刊>中国舞蹈发稿

2011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与展演在京举办

时间:2011年08月1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孙萌竹

    7月16日至22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北京市第二中学协办的“2011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与展演”活动在北京举行。文化背景的一致,打造出舞蹈艺术的“情投意合”。来自宝岛台湾的“吉赛尔舞蹈团”的师生们,带着精心打造的舞蹈节目来到北京。其中舞蹈《芬芳时节》《破天门》等都是在台湾屡次获奖的作品。细细咀嚼,不难发现每一部作品中都饱含着中国古典舞的浓浓韵味。舞蹈《芬芳时节》在行云流水间感受到长扇与身体的萦绕,腾踏跳跃之时体会到动作与情感的张弛有度。百转千回间,肢体动作贯穿着凝神静气,无处不彰显着中国古典舞内敛、稳健的内涵。舞蹈《破天门》表现的是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豪迈气概,从演员身着的行头到舞蹈动作的一招一式,总不禁让人们联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中国古典舞名作《木兰归》。这种碰撞不仅仅是单纯的巧合,而是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处于相似的训练体系中,站在共同的欣赏角度上,秉承共同的创作理念,打造出的一脉相承的艺术作品。台湾“吉赛尔舞蹈团”的带队老师朱嘉琪介绍说:“在台湾,对于青少年的舞蹈教育训练中,主要开设的课程便是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这种训练对于舞者的专业素质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也正是这种手眼身法步的运用,才能使学生们灵活地感受自己的身体,在今后的舞蹈表演中,可以轻松地驾驭不同的舞蹈风格。”可以说,这种艺术风格正是两岸文化精神气质上的呼应:内敛不失霸气,稳健不失灵动,正是通过舞蹈传达出的两岸文化之精华。而北京二中的学生则以《北京欢迎你》《青春飞扬》《阳光》等一批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舞蹈作品打动了现场观众的心弦,而在最后展演中,两地的孩子们和嘉宾合作表演了《共同家园》,舞台上载歌载舞,台下观众也阵阵应和。

    “2011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与展演”活动为期七天。在交流舞蹈艺术之余,主办方特地安排了北京文化之旅,两地师生参观了故宫、天坛,登上了雄伟的长城。他们在长城起舞、在故宫聆听,共同体会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各自的心中深深体会着“我们”的含义。这种情感上的相濡以沫更像是相识已久的“老友”,生活中、交流中丝毫没有疏离感。怀揣着对于艺术的挚爱,在这样朝气蓬勃的年纪,在如此真挚的情感中,孩子们成为了难舍难分的一家人。在告别的舞台,在离别的机场,孩子们不舍的眼泪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

    本次活动以文化为纽带,延续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传递。一道海峡也许会阻隔大陆与台湾的空间距离,但对于艺术的探求和心灵的交流却是一触即发、时时相通的。正如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为本次活动所总结的三个特点:一是“海峡两岸,共舞未来”的主题很好,青少年代表着未来,青少年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关系到民族兴衰;二是创意构思好,做到了“一对一”、“舞对舞”、“心对心”的深度情感交流;三是交流形式多样,台湾教师现场教授泰雅族土风舞,大陆青年舞蹈家武巍峰、孙晓娟、朱晗教授古典舞,两岸青少年及师生联谊,让两岸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寓教于乐的舞蹈文化之旅。青少年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新生力量,“未来”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与发展。以小见大,这种“共舞”可以是艺术上的融会贯通、文化气质中的一脉相承,更值得期待的是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守护。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