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中国舞蹈专刊>中国舞蹈发稿

海上新秀新作的激情与遗憾——“2011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观后感

时间:2011年07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丁强

    由上海市文联主办,上海市舞协、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2011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于6月3日至5日在上海星舞台举办。本次展演作品以09年首次举办以来的原创节目为主,集中了上海歌舞剧院、上海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等上海著名院团的新秀新作。整台展演节目规模庞大,显示了近两年来上海专业舞蹈的发展状况。

    本次展演作品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其中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由雷鸣编导的民间舞作品《嘎光》以浓郁的傣族地域风情和肢体语言点燃了在场观众的热情。作品以远古人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肢体动作刚劲粗犷。最有特色的是编导对傣族象脚鼓的巧妙运用,演员通过抛鼓、转鼓等动作将鼓与人紧密结合到一起,既渲染了傣家风韵又衬托出主人公的丰富情感。但中间突然加上演员的空翻等技巧,给人感觉难免有些画蛇添足,可能普通的观众会为之振奋,但是从专业的角度看有些打乱整体的古风意境;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另一民间舞《鸿雁》以浓厚的蒙古族风情以及舞蹈动作描绘出鸿雁坚韧不屈的品格。作品以典型的蒙古族动作来塑造鸿雁的形象,动作松弛有度,舞蹈意境感染了在场的观众。但是看了以后总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狼图腾》?虽然说编导肯定不是有意去模仿,但是中间的情节安排确实是有些共同之处。由上海歌舞剧院舞蹈团带来的现代双人舞《真心假面》以独特的舞蹈语言形象地揭露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真诚和虚假”这一现象。该现代舞作品的主题鲜明,立意独特,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并得到观众的认可。在本次的展演中不乏现代舞作品,但是大都是沉浸在自我的“感觉世界”中以及单纯肢体动作的展现,观众看完以后不能够产生共鸣。因此,在现代舞的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感受,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将内容与形式做到良好统一,这样才可能使现代舞的创作得到良性循环。值得一提的还有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群舞《就恋那方土》,以浓厚的黄土气息展现了中国劳苦大众的刚硬的品格,作品以景寄情,以境托情,塑造了典型的劳苦人民的形象,与领舞与群舞交相呼应,时分时合,舞蹈队型变化丰富并与台下的击鼓人构成了完整的画卷。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舞蹈系2010级研究生)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