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学报专刊>中国书法学报发稿

书画同理贵在融通——访著名写意人物画家李延声

时间:2010年06月01日 来源: 作者:王靖

    身为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的李延声先生,擅长写意人物画,兼及花鸟、山水,尤其以画鹿最为精到。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他,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设立国家“艺术创作基金”的议案,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和支持。近日本报刊记者采访了李延生先生。

    记者: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的原创艺术之一,您能谈谈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吗?

    李延声:中国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书法是文字的升华,它赋予文字艺术美和想象力,也赋予文字特殊的意义,所以我们全民族都应该重视书法、普及书法。“两会”期间,很多书法家都提到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基本上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认可。

    现代社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年轻人都用电脑打字,铅笔字、钢笔字都不写了。如果连字都不写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要断代的,我们主要是想通过书法来普及中国文化。美国的小学教育都要求写字,英文字母也要手写。韩国、日本学汉字、学写书法的气氛很浓。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全民都要重视书法的学习。现在书法界应该说还是比较活跃的。对于书法研究,国家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国家画院也成立了中国书法院。沈鹏先生任院长,捐了500万元善款,作为发展书法事业的基金。沈老已近80高龄,此种善举难能可贵,令人敬仰。

    另外,我特别推荐的是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我建议你们在报纸上呼吁中学生和大学生可以利用周六日组织去那里参观。因为那里设计一流、非常现代,又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是一座非常辉煌、非常成功的民族艺术建筑,同时又是一个博物馆,所以如果有机会,应该让全国的学生都去参观。

    记者:您认为中国人物肖像画要有新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毛笔线描的表现力。在您的《智者——李延声中外名人写真画集》一书中,一批人物肖像写生是用毛笔速写成的,放笔直取,写神寄情,线条简约、准确、灵动,见骨法见性情,有深厚根底。以书入画是中国画的特色吗?书法与美术的关系是什么?

    李延声:对于书法和中国画的关系,我们一直讲“书画同源”,因为书法和中国画是从中华文化这一个源头发展过来的。沈鹏先生还有一个提法,叫“书画同理”。中国画最大的特色就是笔墨,笔性、笔意和笔情在书写运用中的感染力,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中国画可以从书法的线条里面体会到它特殊的美感和韵律。古人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比任何一种笔写出来线条都丰富,线条的运用在书法艺术中达到了一个高峰,书法艺术就是线条的艺术。我们中国绘画讲笔墨,而笔墨中主要的也是线条。因为我主要从事人物画创作,所以在教学当中,我特别提出人物画创作要用毛笔来速写,把人物形象用线条表现出来。造型和线条结合好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所以速写要与书法相结合。蔡若虹先生在中国画基础教学里,提出了“四写”理论,即“慢写”、“速写”、“默写”、“临写”。我在教学中以此为基础,又发展了两“写”,即“书写”和“意写”。石鲁在1959年就提出了中国画要以书法为基础这一观点,我觉得应该把书法纳入中国画的基础教学里。我认为“书写”是中国画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中国画要发展,与书法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书法与美术是姊妹艺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融通,缺一不可。

    记者:您很欣赏黄胄先生“一门精”的学术主张,也是自己的艺术观,您与鹿结缘,自成风格的成功创作经验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您认为在书法学习中,可否借鉴?

    李延声:黄胄先生是我国当代公认的绘画大家,以人物画、动物画尤其是画驴名满天下,并提出了“一门精”的学术主张。他说:“‘一门精’,就可以把(画家)水平提上去。许多大艺术家都有这样的经验,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梅兰芳一生最有代表的也是几出戏。我画驴,也是搞一块试验田。这也像打仗准备尖刀班,像科研搞攻关。我就是以此攻笔墨关,通过反复练习,掌握规律,集中精力从这点上突破。这好比纳鞋底,要有锥尖,才钻得深透,搞艺术就要有锥子尖的精神。毛主席讲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也是这个道理,举一才能反三,一通方可百通。”黄胄大师的这段至理名言可谓是艺术之秘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诲,只有悟及艺理,方可窥得堂奥,登上艺术殿堂。所以他的笔墨线条质量很高,柔中带刚、飘逸洒丽,极富线性生命之美,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书法深厚功力的渗透。

    我认为在艺术上要攻尖端,要想到达一定的高度,也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学习书法应该分几个阶段。打基础阶段,小学阶段一般学楷书,比如颜柳欧赵。有了一定水平后,就可以研究一下真、草、隶、篆等书体。学到了一家一派,经过比较长的实践后,就可以进入专业研究。“一门精”也是要到一定水平之后,自己有所考虑,达到厚积薄发。

    我早期什么都学了一些,比如柳字、颜字,后来到大学学习书法,苏东坡、黄山谷的书法学多一点,也学一点魏碑、隶篆等等,我现在主要是想将魏碑的厚重感和行书结合一下。我对书法还是研究不够深,画画的时间比较多一些,我认为对书法还是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的。只有终其一生学习古人,才能领悟书法的真谛。

    记者:您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与启功先生对您关爱有加、悉心教诲、鼓励支持是分不开的,您将其视为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在此,您也对北京的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提一些希望和寄语吧!

    李延声:我在《智者——李延声中外名人写真画集》这本书中,为几位书法家画像,他们也都在画作上留了一些箴言。比如启功老,他讲得比较幽默风趣,先生题道:“写什么,不知道。当其无有书之妙。李延声先生速写,启功自题,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三日。”他给北京师范大学亲笔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我们作为学习的榜样吧。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天涯有限心无限。”武中奇先生是当代百岁书法家,他写的是“唯实”两个字。黄苗子先生也快100岁了,他题写的是:“后来人比我们的责任重得多”,对后人寄予厚望。沈鹏先生的题字是“废纸三千犹恨少,新诗半句亦矜多”。由此我想起了李可染先生有方印“废画三千”,可见成功的艺术家都是不仅有非凡的天赋,而且有过人的勤奋。

    赵朴老写了一段人生的哲言和寄语,讲了人品与艺品。他是大学问家、大书法家,也是佛教协会的会长、诗人,我到北京医院拜访他,他对我给他的画像很满意,并亲笔在画上题到:“毛主席问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佛教有这么一个公式吗?我答:有这么一个公式。毛主席问,怎么先肯定,后否定?我答:同时肯定,同时否定。赵朴初95年5月7日。”这种问答充满着禅意和唯物辩证法,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他把一切爱和善举都献给人间,将自己融入天地之间,“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花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这是何等的达观,何等的佛家心肠!

    如果给广大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讲寄语的话,我就讲三个字:“学无涯”吧。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