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作为表现文字的一种方法,其艺术性当萌生于汉字形成的同时。特别是甲骨文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书法的艺术性已经形成,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这也使中国文字具备了实用与艺术的双重属性,二者相互依存发展至今。五千年的积累、五千年的文化形成了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历史,虽书法艺术总体崇尚复古,但每个时代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和突出的时代特征,影响深远。虽有的时期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总的趋势和走向都是往前发展的。
自硬笔的出现和键盘的发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遇到了两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人们开始焦虑和担忧,因为其实用性被历史发展无情地剥夺,到现在出现了有人敲键盘退化得不会用笔写字,而中国书法的确不可回避的是,其后备力量被大大削减的现实。没有一个总体的基础那肯定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而书法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使大多数不了解情况的人们感到恐慌和不安。
在这里笔者以为焦虑和担忧也好,恐慌和不安也罢,都说明人们关注、关心书法艺术,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最大的群众基础,最好的发展空间。而今我们书法同仁不应被挑战所吓倒退缩,要广泛开创新的实用空间,使其实用性加以扩大,将实用与艺术并举,发展我们的传统艺术事业。这说难的确很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对待,俗语道:事在人为。
春节前,中国美术馆推出了一台精彩的书法大戏——“情境书法大展”,给我们构筑了一个崭新的书法展示空间和理念。这一新的展览形式的确值得研究,这一创新理念的尝试也很值得倡导。当笔者走进中国美术馆展厅,第一感觉就是兴奋、惊叹其不可思议,冷静一下自问:书法原来还能这么展?!为找答案,这几日笔者三次来到美术馆,看到那络绎不绝的观众,看到那些一会点头一会微笑的表情,笔者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心中装着群众,只要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中国书法就能再次引起人民大众的关注,就能走进人民的生活,群众就能喜欢你接受你。在现场笔者听到的都是惊喜都是夸奖,有人说,这不只是展览,是一种享受。有人说,这书法只要选好内容搞好设计,挂什么地方都如同锦上添花。也有人说,看这样的展览,一会登临绝顶、一会迈步金殿、一会信步老街、一会穿梭园林……这等于在旅行。还有人说,这是在读历史、读文学、读诗词歌赋、读地理。更有人说,看哪都很新鲜,没有任何视觉疲劳……而且很多人都表示:回家后一定要按这种思路去布置自己的房间。笔者以为:这种感召力、亲和力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带来了希望。试想:如果大家都能看到这样的展览而连带出这样的行动,那将需要多少书法作品去补壁呢?无法量化,有的只是书法家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再加深入,待我们的国力更加强大,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科学技术更加发达,世界各国都更加关注我们的时候,他们会发现我们的文化是如此的广博深远,我们的书法是如此的魅力独具,那时的空间又将是多么广阔呢?
由此说来,书法艺术不再濒临灭绝,我们书法人要有此信心,辨证地说:有失必有得。现在有这样或那样的挑战冲击,但那只会是一种现象,对中国文化构不成根本的威胁,只要中国人在,中国文化就不可灭。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证明:中国文化在包容和吸收中发展,绝不会被任何一种文化所吞噬。因此,中国书法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