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军是北京中青年书法群体中比较有实力而又有主见的一位。尽管因为曾经在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学习、熏陶,再加上多年来与北京一批活跃的中青年作者交流往还的缘故,他的作品很容易被归入某种流行的类别中,然而他对北碑执着不懈地挖掘和发挥,仍然给自己的创作带来了独有的个性特征。
从作品来看,李晓军对南北朝的碑版、墓志、造像记之类涉猎既深且广。其根基所在,主要是《中岳嵩高灵庙碑》、《爨龙颜碑》一路,也许还应该加上《石门颂》,只不过在他的笔下已经化圆为方折了。在这一路风格中,对隶书技法特点的承袭保留非常明显,所以李晓军的楷、行书创作中隶书笔意也很浓,比如横画多平直甚至向下弯曲,还有长横、捺笔收笔处若有若无的挑脚动作,尽管几乎从未见到过李晓军以纯粹的隶书作品参加展览,仍能通过作品看出他在隶书上的见解。
李晓军在用笔技巧、点画形态上走的仍是清末以来碑派书风所追求的境界:坚实、厚重和有隶书意趣。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赵之谦、康有为乃至当代书家的某些技巧特点的延续和发展。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李晓军的创作缺乏个性价值,他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能够将前人风格中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撷取、改造并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个人的审美喜好和技巧习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细小的特点经过提炼、强化和重复,便可以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的核心特征。应该说李晓军找到并坚持了自己风格的核心,所以他临写不同的碑刻,除了文辞内容或字形姿态的差别外,笔法风格是一致的。他临的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也很熟练,但却未见运用到真正的创作中,大约是与其擅长的北碑风格难以融合吧。这标志着他的书法创作已经开始成熟,多年形成的技巧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现出稳定性和排他性。
得益于擅长绘画的修养,李晓军在书法的临习和创作中对字形姿态的塑造格外重视,可以说是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在他的作品中,每个字的形状、取势都十分用心,不管是出以端严之态还是欹斜之形,似乎都是经过权衡思考后的处理,绝少率意任情之笔。对不同碑版墓志的临习,取法也大都集中在对字形姿态的把握和运用上。单个字形的奇趣横生是北碑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因而也是李晓军作品的一大特色,不过其中更隐藏着流于造作摆布和妨害整体气息连贯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说,字形姿态或章法处理等面目上的变化都不是决定风格的主要因素,只有用笔技巧、点画形态才是风格的核心。李晓军的书法风格是相当明确的,从精力贯注的巨幅条屏到信笔挥洒的小幅题画,贯穿其中的都是一种坚劲奇崛的点画形态。
李晓军艺术简历
李晓军,1960年2月生于北京市。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本科)、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硕士研究生班、中国画研究院首届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曾获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全国书法展一等奖、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作品参加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全国第六、七届书法展,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展,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全国60年代杰出书法家精品邀请展等,并获日本每日新闻社社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