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和紧迫的任务。近些年来,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完成了为期5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了国家、省、地、县4级名录体系,认定了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了羌族、热贡等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础设施,对抢救性保护、整理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保护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了新时期文化艺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要场所,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也突出强调,学校应该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相关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遗产意识。把遗产交给未来,是对遗产最好的保护。
冯骥才先生出于文学家、艺术家和一代学人的良知、敏锐和社会责任,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大声疾呼、身体力行,在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尊重。冯先生作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们向冯先生表示深切的敬意和谢意!
这次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和今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进校园”系列活动暨第二届北洋文化节,又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主办各方为文化节做了充分的准备,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主题,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品的宣传展览,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展示,还有系列讲座和冯骥才先生新书《乡土精神》签售活动等。这些安排为大学生们亲近我们文化的根,近距离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次文化节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一脉文心传万代,千户不绝是真魂。让我们关注遗产走进校园,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工作,为传承中华文脉做出更多的贡献。
(马文辉 文化部非遗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