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群舞《龙飞凤舞·鼓》
当地时间9月26日夜,波罗的海海滨之城马尔默属于中国艺术。
由中国文联、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瑞典南方音乐学会等主办的2011年“今日中国”艺术周开幕式晚会当晚在马尔默市音乐厅上演,让这个仅有30万人的瑞典第三大城市经历了一次别有风情的中国当代艺术之旅。
艺术交流为中瑞友谊添新彩
瑞典是西方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此次“今日中国”艺术周在北欧首次举办,提供了中瑞两国人士共同见证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良好平台,为中瑞文化交流和友谊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纽带。诚如中国文联副主席、本次艺术周总策划赵实在演出后招待酒会的致辞中所说,文学艺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沟通各国人民心灵和情感的重要纽带,艺术交流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重要的窗口。中瑞建交61年来尤其是近年来,中瑞两国关系持续发展,文化友好关系进一步提升,文化艺术交流合作频繁,为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日中国”艺术周,就是近年来中国文联倾力推出的民间国际文化交流的艺术盛会,对于展示中国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展现当代中国开放、发展、自信、和谐的现代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必将为共同推进两国艺术领域的对话与交流、共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中国文联期待通过与瑞典相关机构的密切合作,进一步建立互信互利互惠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共同推动世界艺术的繁荣发展。
瑞典斯科纳省省长皮亚·哈特金以瑞典式的热情响应着中国艺术家的热情。她说,在马尔默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了,今晚演出的成功无与伦比,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马尔默是一个极富活力的城市,喜欢交流,希望以此为契机,与中国文艺界有更多更深入的交往。
与赵实、皮亚·哈特金一同观看演出的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本次艺术周艺术团团长夏潮,中国音协驻会副主席、本次艺术周音乐总监徐沛东,中国舞协驻会副主席、本次艺术周舞蹈总监冯双白,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本次艺术周策划黄文娟,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郁钧剑,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副主任、本次艺术周艺术团副团长范斌,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大使兰立俊及其夫人,中国驻哥德堡领事馆总领事崔惠欣及其夫人,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蒲正东等,也在演出前后,与马尔默市市长肯特·安德森,瑞典南方音乐学会执行总监马丁,瑞典南方音乐学会帕拉蒂姆剧院经理安玛丽·埃克曼等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兰立俊和马丁还分别在开幕式演出上致词,盛赞“今日中国”艺术周的举办对中瑞文化交流的推动。
在招待酒会上,赵实向皮亚·哈特金和肯特·安德森分别赠送了一幅真丝刺绣长卷《颐和园》以及一把工艺琵琶。
在开幕式之前,马尔默市还设午宴宴请了中国文联代表团一行。
赵实(左)向马尔默市市长肯特·安德森赠送礼品
传递中国的情和美
“今晚的演出配得上瑞典方给我们的热情响应和各种赞誉。”演出完毕后徐沛东自豪地说,“以舞台的灯光和音响来看,我们几乎是在‘裸演’,但我们高超的技艺还是让观众深受震撼。”由于马尔默音乐厅的演出档期无法调整,艺术团在演出当天上午才得以进场布置舞台,调试灯光和音响。虽然马尔默音乐厅在北欧数一数二,但灯光和音响都比较简陋,艺术团只能因陋就简,压缩了许多原来设计的效果。在临近演出前半小时,对灯光、音响的调试才粗略完成,晚会的节目最终没能在演出之前进行一次合排,很多演员只能匆匆走上舞台找找位置。观看排练的记者为此还暗捏一把汗。但凭着中国艺术家技艺的精湛,演出依然赢得满堂彩。
这满堂彩的获得既因为中国艺术的丰富与美妙,又源于参演艺术家们深情的投入和技艺的精湛,还得力于策划者的精心与尽心。
“‘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精彩、幸福与圆满,一曲民乐合奏《花好月圆》送给瑞典的朋友们。”晚会主持人经纬对晚会开场节目的介绍揭示了整个晚会的主调,不仅向到场的观众展示今日中国艺术的丰富多彩,也向瑞典民众传递中国的浓浓情意。晚会节目多选取中国艺术中反映美好、欢乐生活的曲目,具有浓郁的东方风情。芦笙独奏《火车进侗乡》、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广东音乐《鸟投林》、打击乐重奏《龙腾虎跃》、中国维吾尔族女子群舞《花儿》、傣族舞蹈《赞哈》、古典舞群舞《踏歌》、群舞《龙飞凤舞·鼓》、女声独唱《青藏高原》《天路》、魔术《蝶影幻彩》等,都用不同艺术形式,生动描绘了中国各族人民独特生活情趣、生活风貌和生活梦想。这些节目除了让马尔默的观众看到中国艺术形式的丰富多样之外,还强烈感受到中国各族人民欢快的生活场景和喜悦心情。
似流云婉转,似泉水蜿蜒,群舞《高山流水·剑》在一曲、一徊、一拧、一旋中传达着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蕴,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悲壮、激烈、凄美的京胡《夜深沉》以及HAYA乐队融时尚元素、民族特色于一体的音乐,传递着中国绵远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吴正丹和魏葆华融杂技托、举、抛、翻高难度技巧与西方芭蕾的优雅相结合的《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则让瑞典观众深刻体会到今日中国文化艺术的宽阔视野和创新精神。“我们的艺术是东西方艺术的结合体,既展示着东方古老杂技的魅力,又吸收了西方芭蕾的优美。我们的作品就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东方与西方的艺术,也连接着东方与西方的友谊。”吴正丹、魏葆华夫妇在接受马尔默媒体采访时自豪地说。他们的表演让马尔默观众如痴如醉又极度震撼,大家不约而同起立鼓掌喝彩。其实这是他们第二次在瑞典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去年他们受邀参加瑞典女王储的婚礼,表演《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助兴。“那一次是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表演的,这次舞台完整,我们展现了自己真正的风采,通过我们的表演,瑞典观众应该能感受到今天中国的视野和胸怀。”他们说。
广州杂技团魔术《蝶影幻彩》
激起瑞典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我虽然以前看过中国艺术表演,但是今晚的演出格外精彩,艺术家们非常投入,令人感动。演出让人对中国文化兴趣大增。”瑞典马尔默歌剧院工作人员宾汤十分激动,这也是很多进场的瑞典观众的感受。“今日中国”艺术周以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等多种形式为外国民众提供了感知中国、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的窗口作用在此再次得到印证。
这次的开幕式演出正好排在算是一周当中淡季的星期一,但音乐厅还是卖出了80%以上的票,能容纳1200人的演出厅几乎满座,观众主要是瑞典人。不少瑞典观众都是精心打扮而来。居住在马尔默的艺术家约翰森曾经到过中国云南,这次他和夫人特意穿上了中式服装前来观看演出。“我很喜欢中国,我与中国也有一些艺术上的交流,我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字叫杨汉松,就是我瑞典名字的谐音。我喜欢和中国人做朋友,在马尔默我也和很多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交了朋友。今晚的演出太棒了!”
像杨汉松这样对中国有了解和感情的马尔默人不是个例,教孩子学中文的玛丽亚更是对中国一往情深,“大学期间我被交流到北大一年,北京城市大,人多,热闹,活力十足,艺术氛围浓,文化古迹多。我常常想念北京,非常想回北京。”普通话说得比记者还流利的玛丽亚这次带着先生来看演出,“我们都太喜欢这场演出了,水平真高,在马尔默我还从没看过这样高水平的中国文艺演出。我先生看了这场演出后肯定更喜欢中国,说不定会和我一起前往中国。”
这场晚会也给喜欢中国艺术而未到过中国的马尔默人提供了一次近距离观赏中国艺术的机会。“我对很多的中国文化都感兴趣,这个晚会让我收获不小,每个节目都很好看,因为我是练舞蹈的,所以更喜欢其中的舞蹈节目,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让我大开眼界,《肩上芭蕾》更是让我震撼。”马尔默女孩玛莲如是说。
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芦笙独奏《火车进侗乡》
不少瑞典观众是首次现场观赏中国舞台艺术,“我们是第一次进剧院看中国艺术,每一个节目都出乎意料的精彩,这激起了我们对中国的兴趣。”一对马尔默夫妇如是说。
晚会也让那些在马尔默工作生活多年的华人倍感亲切。李凯琳是马尔默市政厅负责文化宣传的工作人员,她与父母30多年前从台湾来到马尔默,这次全家都来观看演出。“祖国的艺术团队来了,我女儿高兴得很,四处宣传这场演出,还鼓动我们都来看演出,听着这些音乐真是亲切啊,我们也常常回北京、厦门、台湾,看到了中国的变化,今天这样高水平的艺术让我们很自豪。”李凯琳的母亲难掩心中的激动。
开幕式演出后,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上海木偶剧团、广东杂技团、广州杂技团、HAYA乐队等组成的艺术团将兵分几路,在瑞典7个以上城市演出15场,包括民乐、舞蹈、杂技、魔术、木偶、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整个演出将持续到10月10日。在远离中国的瑞典,中国艺术的精彩将让瑞典人一睹今日中国的风采。
(本报记者 冉茂金 发自瑞典马尔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