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要闻

最大众的国家级艺术赛事,果然有胆有识——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的大众传媒化发展之路

时间:2011年07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曾凡亮 雷镜霖 郭娟

    正在深圳举行的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总决赛上,全国10个地面赛区和1个网络赛区的内地与港澳台110名选手“唱战”正酣,吸引了无数乐迷的目光。金钟奖是由中宣部批准设立、全国唯一常设的综合性音乐大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主办,至今已举办7届。近年来,金钟奖以改革创新精神增设流行音乐大赛,探索出一条适应新时期文化发展趋势的国家级赛事大众传媒化发展之路。此次深圳总决赛,正是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推动流行音乐发展的生动体现。

    “联姻”大众传媒,国家级赛事“华丽转身”

    金钟奖增设“流行音乐大赛”始于2007年。一向以面向专业院校和专业院团为主的金钟奖,为什么突然玩起“流行”?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解释说:“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如此喜欢流行音乐,中国音协不能袖手旁观。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的举办意味着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在徐沛东看来,“广阔”体现在大赛促进流行音乐事业与产业的发展,促进流行音乐人才的成长,提升音乐人国际化水平,选拔具有专业演唱水准的优秀歌手,鼓励原创、原唱,为流行音乐发展繁荣推波助澜。

    但是,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真正声名鹊起还要等到2009年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这一年,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与大众传媒深度“联姻”。当电视直播十强同台竞技的那一刻,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30年流行音乐先锋城市”、中国流行音乐发源地真正走向了大众。

    这一届大赛历时118天,全国8大赛区有超过15万名音乐爱好者报名参赛,200多万名热心观众参加总决选投票,深圳卫视首播近40场比赛,全球20多家电视台分别播出了总决赛全部19场精彩赛事,新浪网全程同步播出,100多家全球华文广播娱乐联盟成员电台宣传,覆盖海外遍及全球超过3000万户家庭……借助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成就了全球华人共享的流行音乐盛典。

    国家级流行音乐大奖第一次“接地气”大规模地广场放歌,回归流行音乐本色;第一次面向社会自由音乐人;第一次引入观众评价元素;第一次通过全国卫视平台覆盖全国;第一次在海外20多家电视台转播;第一次有数亿观(听)众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视频直播、户外移动电视等收听观看大赛……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第一次走出“殿堂”,走向“民众”。

    音乐人、媒体人和广大乐迷见证了大赛“求改革、求创新、求突破”的破茧化蝶过程。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表长篇通讯。超过300家平面、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报道。谷歌搜索“金钟大赛”和“金钟奖流行音乐”等相关词条,结果超过300万条。主流网络媒体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优酷的首页、娱乐头条、要闻、视频推荐、焦点图等超过300条。

    徐沛东说,这一切源于“最大众的国家级赛事,最专业的全民化参与”的理念,源于三大长期目标,即探索“专家叫好、市场叫座”的流行音乐国家级艺术大奖评选机制;充分利用深圳的地缘优势,为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及全球华人流行音乐人搭起交流平台;树立中国流行音乐风向标,推动中国流行音乐产业发展,开辟中国流行音乐的新时代。

    要“流行”,也要“唱功”,树立流行音乐发展风向标

    决定选手能否晋级的关键因素,到底是过硬的“音乐唱功”,还是“流行轰动”?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金兆钧说,以前很多拿了金奖、银奖的歌手,后来都不知去了哪里,存在评委选出来的歌手大家不喜欢、市场不接受的现象。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的改革尝试正是为了告诉人们:“对流行音乐来说,‘流行’比‘音乐’更重要”。当然,大众喜好也不能过分看重。金兆钧强调,金钟奖的底线是专业实力,“我们评定的是歌手,不是娱乐人物”。

    面对当前流行音乐教学与市场脱节的现象,金钟奖大赛正是通过权威比赛,权威媒体发声,树立中国流行音乐风向标。流行音乐本来就属于大众,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社会,音乐也不能例外。评委们表示,不应该再区分“专业”和“非专业”,硬要拔高,脱离了大众,就不是流行音乐了。

    搭建“宽进严出,多元发展”的选手成长平台

    2009年,金钟奖大赛首次向社会自由音乐人开放。据统计,参赛选手50%来自各级音协及专业院团的推荐,50%来自社会自由报名。而今年第八届金钟奖大赛报名的渠道被彻底放开,专业院团、院校的选手不再受到名额、人数的限制,与演出团体、媒体和各大唱片公司以及社会音乐自由人参赛选手采用统一的报名渠道,统一初选、听评,参与分赛区比赛、全国复赛和总决赛。只要有实力、有梦想,都能够站在金钟奖的舞台上。

    金钟奖放下身段求突破,放低门槛求贤才,但出口把得更严了。一方面它强调大众参与,带给大众的是一种快乐,一种节日氛围;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摇篮,孕育出中国流行音乐人才培养、选拔的新机制、新思路。大赛着重真唱第一、现场打擂、钟情原创。今年大赛进一步完善评委、评论、监审体系,专业评委由权威音乐人、文化名人、实力派组成。在评判标准统一、坚持专业评委打分的前提下,甄别细微瑕疵,对选手综合素养、演唱技巧、音乐禀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严格考验,大众评委由媒体团、行业团、院校师生代表等组成,还特别设置北京、台北、香港的连线评论室,在更丰富的领域展开论战、交锋。同时借鉴“大逃杀”、PK战、车轮战等选手赛制对流行歌手心理素质、舞台掌控、观众互动等方面进行立体式考察与提升。

    走下金钟奖的舞台,走向人生的大舞台、世界的大舞台,金钟奖选手们成绩斐然。彝族姑娘阿鲁阿卓大学时的梦想就是参加金钟奖比赛,后来一举摘得2009年金钟奖大赛女子组桂冠,成为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曾止步于2009年快女分赛区50强的选手王雯,在同年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中获女子组铜奖,后又赴香港将“超级巨声”冠军收入囊中。“金钟奖大赛有很多优秀选手,而我也会尽我所能去培养他们。”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2009年金钟奖大赛评委谭晶举了个例子。当时她出演了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导演希望找一个名气大的男演员与我合作。我正好看到郑祺元在金钟奖大赛上的精彩表现,而且他本来也是学表演出身,就跟导演推荐了他。”舞台实践证明,郑祺元与谭晶的合作非常成功。

    2011年金钟奖大赛总决赛已在深圳拉开帷幕,全国各大专业院校、专业院团的教授、专家代表亲赴现场,挑选他们心目中的好苗子,这就让更多条件优越、个性十足的选手有机会或直通殿堂学习深造,或入选专业团体走向职业化道路。这对改变目前国内选秀比赛大批未获奖选手没有任何渠道继续音乐之路的窘境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增设港澳台赛区,打造华语流行乐全球化布局

    港澳台流行音乐一直对内地流行音乐有着极大影响,2009年金钟奖大赛利用深圳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首次突破性地设置了“港澳台展演选拔赛”,新人辈出的港澳台流行乐坛为大赛带来了新的气息,其新人推出机制与大赛对接的大胆尝试,为港澳台流行音乐融入内地流行音乐大家庭积累了经验。

    经与中国文联等相关部门的反复论证和多方沟通,从2011年起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正式接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选手参赛,增设港澳分赛区、台北分赛区,在大赛发展史上再次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台北赛区的开赛,令知名音乐人小虫兴奋不已。“这对两岸流行音乐的交流、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至于是否会对台湾选手给予特殊照顾,小虫说,这要看缘分:“2009年金钟奖大赛,我就吸收了几个好苗子。他们不一定非要是获奖选手,只要我觉得有潜质,我就会培养。”不过,小虫表示这些选手要推向市场,还要经历一个阶段,“选手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学习,而不是成为明星”。

    从网络赛区到微博代言,运用新媒体推广主流之音

    2009年金钟奖大赛朴素的广场上,观众的几万双耳朵挑选、甄别真正的流行歌手。2011年金钟奖大赛则增设新浪微博、腾讯娱乐、搜狐娱乐、网易、优酷、人民网、天涯、PPTV、酷狗音乐、PPS、中国时刻等11个网络直通区的网络赛区,用亿万网民的雪亮眼睛锁定民间流行音乐专才。

    大赛总导演夏枫说:“开设网络赛区,是为了给那些有梦想、有才艺的音乐人多一种路径参与金钟奖。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可造之材,我们希望能‘一网打尽’。”开设网络赛区,正是要进一步拓展渠道,让网络人气很高的原创歌手积极参与到大赛中来,让网络流行歌曲走进国家级流行音乐殿堂。

    纵观近两届金钟奖大赛,选手中除了来自各地专业院团、各大专业院校的“正规军”,还有从未参加正式比赛的网络音乐红人,更有酒吧驻唱的“绿林好汉”,嘻哈路线、中间路线、艺术路线、重金属等各类风格路线也一应俱全。如此丰富的流行音乐军团在国家级舞台的大决战,其残酷与精彩过程通过大众媒体深深吸引了观众,也培养和提升了大众对音乐的认知和鉴赏,对华语流行音乐的关注、传唱和热爱。

    201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流行音乐大赛以“伟大的歌,人民的歌”为主题设置了“百年经典的现代演绎”环节。参赛选手将在该环节中唱响近100年来中国人熟悉的歌曲。而“百年伟大的歌”票选活动,也通过网络遍布开来。

    今年也是“深圳大运年”。金钟大赛融入“大运概念”,结合“新深圳、新大运”元素,以“金钟撞大运”为主题,不仅鼓励参赛选手创作演唱大运会相关歌曲,将“原创原唱”概念与“青春时尚”元素贯穿,而且要借此机缘举办“架起友谊之桥”世界大学生沙滩音乐节。五大洲优秀高校、北大、清华等内地知名高校、港澳台知名高校校园音乐社团、乐队、歌手与金钟选手各显身手,形成了多元文化展示、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使大赛更具国际性。

    立足打通流行音乐全产业链

    流行音乐是属于大众的艺术,无论产业上还是美学观点上,都是跟着时代走的,这是流行音乐最基本的特性。金钟奖使流行歌曲真正与时代同步起来,弥合了“庙堂”和“草根”之间的裂痕。

    金钟奖的审美取向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流行音乐从人才培养到大众传播的整个产业链条。中国音协也正是希望借金钟奖大赛的大众传媒化操作打通整个产业链。“我们的音乐产业链是不完整的,从教育到最终的营销都存在问题。”金兆钧表示,金钟奖试图搭建这个产业链。

    除了赛事本身,2011年金钟奖大赛还将举行万名世界大学生沙滩音乐节、海峡两岸华语音乐高端论坛、金钟正流行系列演唱会、全明星慈善夜、金钟正流行演出季、社区好声音总动员、音乐器材设备展等系列官方、行业与民间活动。力争拓展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的上下游产业链,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最具权威性的品牌产业链。接下来,从屏幕到实体落地,“金钟学院”的实体学院项目正在酝酿中,金钟大赛与金钟学院,将互相托举,互利双赢。学校将用彻底的体验式和市场式教学、精英式教学,洗牌音乐培训市场,把国内顶级的音乐院校逐渐成批次纳入金钟奖体系,做成东方最高的流行音乐学府,引导华语流行音乐进入“金钟时代”。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