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倡议实施的“字典援助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推开了一扇门,打开了一扇窗,点亮了一盏灯。这是一本字典,更是孩子们通往知识殿堂的基石;这是一本字典,更是颗颗爱心汇成的爱的暖流。这一公益行动,得到文艺界众多人士热情响应,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字典是“无声的老师”,是“永不下课的学校”,是“一生的朋友”。对学习条件艰苦、师资力量有限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字典,可谓意义重大。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的地方数万名学生没有一本字典;有的地方虽然有字典,但却是错误百出的盗版。所以,当艺术家们将9万本字典送到“字典援助活动”首个实施地河南新野的小学生们手中时,孩子们的脸上乐开了花。
这是艺术家们爱的奉献。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发出开展“字典援助活动”的倡议之后,在广大文艺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艺术家们积极行动起来,或捐款捐物,或参加义演,或担任形象大使,全情投入到活动中去,为活动的成功实施作出了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这是艺术家们追求德艺双馨、塑造良好形象的生动体现。用艺术形象影响社会,以艺人形象回报社会;这是一个灵魂工程师台上台下、艺内艺外的尽美尽善的追求,也是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的期望。我们看见,众多的优秀文艺家在以毕生的努力,践行这一艺术人生的崇高目标。他们钻研艺术、潜心创作,努力成为敬业奉献的表率;他们肩负社会责任,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努力成为报效社会、服务群众的表率。近些年来,在抗击非典、印度洋海啸、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等活动中,都活跃着文艺工作者的身影。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更是以公众人物的感召力呼吁和引领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字典援助活动”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创新。广大文艺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心,让受助地区的孩子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孩子们需要艺术家,艺术家们就责无旁贷地站了出来。当他们赢得孩子们的灿烂笑容和社会的高度赞誉时,他们也提升了自我,重塑了自我,认清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领悟了艺术与人民最深切、最本质的血肉关系。当我们的视听不时传来某些从艺者的不良言行和悖逆法律公德的丑闻丑态时,这些热心公益、心系人民、服务社会的文艺行动,多么让人为之欣慰!参与这些文艺行动的文艺家们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收获又是多么让人感动!
“字典援助活动”是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在公益活动方面的一次创新性实践,值得充分肯定,应该认真总结成功经验,为公益事业和文艺工作者道德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呼吁更多文艺工作者参与到“字典援助活动”中来,让更多的孩子受惠,让爱把希望和未来打开。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