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要闻

见证史诗般的奇迹——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看四川震后重建大型活动侧记

时间:2011年04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冉茂金 余宁 邓风

    “真是太美啦!青山绿水、环境宜居,人们都很阳光。谁会想到这里曾经历过一场浩劫!尽管来之前已经知道灾后重建得很好,但亲眼所见仍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4月20日,漫步在汶川水磨镇店铺林立、游人如织的街道上,前来灾区看重建成就的文艺家们纷纷感慨。4月20日至2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文艺家到汶川映秀镇、水磨镇,北川,绵竹汉旺镇、年画村等地,见证感受了汶川大地震三年来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片片风情浓郁的楼房,一座座规划先进的市镇,一张张洋溢坚强与欢乐的笑脸,一处处充满自信与活力的场景……一次次让艺术家们震惊、兴奋、激动。

赵实(右三)、冯远(右二)、黄新初(左二)等听取汶川县县长张通荣(右四)介绍灾后重建情况

    此次由中国文联和四川省文联组织的“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看四川震后重建”大型活动,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和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会见了率团来川的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他对文艺家们为四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期盼大家通过实地体验,激发灵感,创作出一批凝结丰富精神内涵和体现时代价值的优秀作品。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新初,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郭永祥等陪同文艺家们考察了恢复重建的成果。

    在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赵实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以及艺术家们默默献上黄色菊花,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倒塌的校舍触目惊心地崩裂倾斜着,人们的思绪被拉回到那场给四川等地人民带来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的灾难。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吴天行说,自然灾害是那么无情和不可抗拒。一切文学艺术的起源就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膜拜和讴歌。愿灾后重建的新家园与自然更加和谐融洽。

尚长荣(右二)、牛群(右一)在北川“巴拿恰”商业街与羌族群众亲切交谈

    群山叠嶂、流水淙淙、青草茵茵、百花烂漫,这是映秀镇的美丽景象。镇里街道平阔,两旁是一座座新建民居和一间间商铺。川西民居白墙青瓦,羌寨石阁石墙灰顶,藏式小楼粉墙金瓦,面对扑面而来的浓郁的藏、羌、汉民族风情,江西省文联主席刘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2009年12月,他前往小金县采访江西省援建工作,路过映秀镇,那时的映秀还一边是废墟旁一片片的过渡安置板房,一边是尘土飞扬的重建工地。“没想到仅仅一年多时间,再见已是一个崭新的映秀、一个规划先进的映秀。”

    5·12大地震导致映秀山河破碎,镇中心区被夷为平地,数十年来的建设毁于一旦,满目疮痍。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东省东莞市的大力援建下,短短三年,民房、医院、学校、市场等一批民生工程拔地而起,震中纪念地、学术交流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一大批惠民项目得到实施,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等产业迅速复苏。映秀镇,一个世界级的温情小镇以崭新面貌在废墟上重新挺立。

艺术家们聚焦灾区新鲜事

    映秀镇映月东路30号是雷开明的家,早晨他刚打开自家临街的藏羌民族服饰店面,赵实、冯远与文艺家们就走了进来。赵实向雷开明和其姐姐雷开艳了解今天生活的情况。“我们今天的生活比起地震前有了很大的改变,这要感谢党和国家,感谢各方爱心人士。”雷开明一家原来住在山里,地震毁坏了所有房屋,现在姐弟俩和另外的兄弟姊妹都住进了镇上各自的新家,并开了店铺。“地震前我们一般都是出去打工,现在我们不愿再出去了,因为家里的生活比外出打工强。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以感恩之心、以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距离映秀镇半小时车程,就是水磨镇。错落有致的民居、古趣雅致的园林、古韵悠长的老街、来往穿梭的人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春光里的水磨古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艺术家们的目光。汶川县县长张通荣介绍说,重建后的水磨调整了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现在整个小镇既富有浓郁的羌族风格,又有现代创新元素。有餐馆、茶楼、民族特色小商品铺等传统商业,也有酒吧、水吧、咖啡吧体验区,现代的生活方式与古老羌族的风格完美融合。正因为如此,联合国为水磨镇颁发了“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奖牌。艺术家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感受着新水磨镇的热闹繁华和怡然自得。

    水磨的居民们非常高兴,纷纷拉着尚长荣、刘全和、刘全利等艺术家合影留念。一位大妈拉着牛群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灾区人民的感恩情怀让艺术家们动容。汶川县文联主席杨新松说,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全国文艺界和各地文联人一直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支援和鼓舞着汶川人,让我们自始至终充满着奋进之力。

    映秀和水磨是由广东援建的。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白洁说,这次近距离走进灾区,面对面感受灾后重建,深感社会主义的伟大!广东文联人和文艺家能对对口援建的汶川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并合作举办活动,感到由衷欣慰和自豪。震后灾区的巨变,让我们看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铭恩奋进、看到了四川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看到了民族振兴中文化的力量!

    4月21日上午10点半,北川新城,漂亮的“巴拿恰”(羌语“集市”)人流如织,独具特色的羌族建筑鳞次栉比,羌族特产琳琅满目。一个多小时前刚刚赴北川老城凭吊、被还透着惨烈的地震遗址重新勾起心中悲痛的文艺家们,迅速被眼前活力四射的生活场景所震撼。抗震救灾英雄、北川县县长经大忠自豪地介绍说,新建的北川县城是一座山水森林艺术城市,正在打造规模居全国前列的高山特产交易所,年交易额达10亿,同时注重文化强县,打造中国北川文化旅游产品交易所,给文化人提供创业空间、展示空间,交易方式也是最先进的,既可以直接到交易所交易,也可以网上交易。“巴拿恰”20日刚刚开街,吸引了20多万人前来。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走进一家卖魔芋的店面,与一对小姐妹聊起了生活家常。小姐妹也是从山里搬出来,现在在北川新城住进了一套140平米的新房。尚长荣掏钱买了一包魔芋挂面,并祝两姐妹生意兴隆。牛群不时被人拉住照相,他一 一满足,“看到今天的灾区民众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看到了洋溢在集市上的无限活力,我十分高兴。两天来我用心在看,用心在感受。我心中回荡的那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我们要大声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家庭、没有新生活。我们文艺家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歌颂灾区、讴歌坚强不屈的灾区人民、歌颂四面八方的爱心,对比别的国家,这样的重建速度让我们更感觉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4月21日下午,艺术家们又走进了同样遭受地震重创的汉旺。汉旺镇镇长介绍说,汉旺其实经历了两次地震,一次是自然界的地震,一次是汉旺以前赖以生存的大型企业东方汽轮机厂搬出了汉旺。但今天,在各界的帮助下,汉旺人建起了新家,在产业转型上,汉旺也面临重生。新的工业园正在建设,旅游产业也正在发展。新汉旺的建设获得了四川城乡统筹规划一等奖。艺术家们走进汉旺小学,漂亮的校舍,朗朗的读书声,令艺术家们无限欣慰。

    绵竹年画村,浓郁川西风格的民居,灰瓦白墙,墙面上饰以艳丽的绵竹年画。悠闲的人们喝着茶,聊着龙门阵。川西农家乐的生活令人向往。绵竹年画展示馆前的一面墙上,一幅反映抗震救灾的巨幅年画吸引了文艺家的目光。绵竹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应光介绍说,年画在受灾民众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重建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地震前绵竹的名片是酒,地震后绵竹的名片是年画,现在绵竹年画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景象。画家杜滋龄对年画制作很熟悉,他看到绵竹年画蓬勃的发展景象,以及为灾区民众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帮助,很欣慰也很受激励。“我作为一位党培育的画家,一定要为国家和民族做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四川人民在大灾大难中不弯腰的奋斗精神,向那些支援灾区的各省干部、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致敬。看到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提升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要搞好自己的创作,为人民、为社会创作出他们需要、喜爱的作品来。”杜滋龄说。

    空政文工团创作员、著名词作家车行说:“地震后不久我来过灾区,这是我第二次来灾区,两次来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震惊。第一次是震惊山河破碎、家毁人亡的惨痛,这次是被灾区人民以及各方支援所建设的人间美景所震惊,我不由得要呐喊: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看到这盛世般的画卷,我们文艺家怎能不抒发真情,为家园、为祖国、为时代创作一点东西,为灾区人民幸福的新生活再锦上添花!”车行的话正代表了此次参加活动的百余名文艺家的共同心声。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