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要闻

是优秀的文艺塑造了我的灵魂——中国残联主席、著名作家张海迪谈电影《我的少女时代》

时间:2011年03月2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以“80年代精神的代表”、“几代人的偶像”张海迪的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和她本人真实人生为蓝本创作的影片《我的少女时代》3月24日在京举行首映式。影片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70年代,讲述了女主人公方丹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始终怀着一颗纯洁和大爱之心,对人生和未来充满信心的感人故事。张海迪不仅担任了本片的编剧,还友情出演了“讲述者”的角色,在片头和片尾以回忆的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首映式上,中国残联主席、著名作家张海迪就这部作品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我的少女时代》能否看作您的自传影片?

    张海迪:影片的故事是以我的经历为蓝本创作的,但事实上这部电影表现的并不仅仅是我个人,而是我们那一代人。它展现的是一种永远向上、不会认输的精神和对世界无私的爱。当初之所以想创作这部电影,其实还是为了我的那句话,“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虽然时代变了,但我觉得这句话始终不会变。我常常思索,当下我们的孩子还有没有好电影看?他们还能不能在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看一看父母辈的少年、少女时代是怎样度过的?我想,我们不应责怪孩子太多,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我们曾经经历的故事和感动。

    记者:影片的风格细腻唯美,基调温暖动人,和一般表现残疾人的电影似乎有所差别。

    张海迪:我想我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我也不会走到今天。这部影片的情节并不是靠内在矛盾推动的,这是因为,影片的主人公方丹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她热爱生活,但却高位截瘫;她希望帮助他人,却时常因为身体的残疾而感到无能为力。我想通过一段乐观而温暖的故事来表现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主人公,更能让观众获得感动。

    记者:“假如我知道我的一生还有5年的健康,我会每日奔跑,一刻不停;假如我知道我的腿只有5年的时间感受疼痛,我会每天多跌几跤,来享受疼痛。”您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的少女时代》是不是一部“享受疼痛”的影片?

    张海迪:对我而言,对影片中的方丹而言,疼痛其实是一种生命的滋味。我想,只有残疾人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生命完整的重要性。影片表现的是方丹如何面对常人无法忍受的不便和痛苦,如何自强不息,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的故事。方丹对疼痛的“渴望”,其实正体现出她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尊重。

    记者:影片的插曲《想起你的时候》有浓厚的苏联歌曲韵味,请谈谈您对这部影片音乐的理解。

    张海迪:为了让影片的音乐尽善尽美,我下了很大的功夫。创作歌词,与作曲家一起把握音乐的风格,甚至亲自去录音棚指导,我做的这一切都源于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我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希望通过音乐去表达。我们是听苏联歌曲长大的一代人,那些苏联歌曲能够恰如其分地映现出那个年代的影像,所以我要求作曲家将苏联歌曲的旋律设置为影片配乐的主基调。作曲家将《红莓花儿开》的旋律分解,并融入到了影片的配乐中,自然而流畅,让影片充满了时代的质感。

    记者:电影艺术对您的人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张海迪:在童年、少年时代,看电影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对于我们这些孩子而言,看电影就像过年一样。年幼时观看的《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影片对我影响很深,片中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主义气概激励着罹患疾病的我,为我的生命增添了刚强的品格。直到今天,我仍然深受这种精神的鼓舞。可以说,那些优秀的影片建构了我的世界观,也塑造了我的灵魂。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