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你诉说昨天,诉说今天,泪光中闪烁着喜悦和思念;为你祝福今年,祝福明年,一份温暖伴你到永远……”当朱军唱响这首为《艺术人生》10周年而专门创作的歌曲时,观众的思绪仿佛回到2000年12月22日晚9点《艺术人生》第一次播出时的场景。10年对于一档电视节目来说,无疑是一个长寿的标志,说明它一定有着坚实的观众基础。而这正是源于《艺术人生》10年来始终以其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情感交流、淋漓尽致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将自身与一些媚俗的娱乐性节目区分开来。诚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所言:“从本质上说,电视艺术其实是一种叙事艺术,《艺术人生》栏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将独特的叙事视角设计和叙事要素巧妙组合。”
文化引导娱乐
当下可谓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娱乐化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与此相关的娱乐节目也是层出不穷,为了争取高收视率,有些节目喜欢用感性代替理性,用感官的刺激取代情感的升华,而忽略了对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艺术人生》作为谈话类节目的典型,则始终以“文化引导娱乐”作为栏目的终极目标,高度重视节目的含金量。“《艺术人生》不以新鲜形式取胜,而是以内容为王;《艺术人生》不是短命的娱乐节目,而是社会的‘公器’。”作为《艺术人生》栏目原制片人,王铮心中对《艺术人生》的定位自有一番见解:“《艺术人生》不是‘封神榜’,对起哄造神不感兴趣,所以在选择明星嘉宾时,重要的不是看这些明星的腕大腕小,而是更看重普通观众需要什么。虽然普通观众不会对一个演员如何提高演技感兴趣,不会对一个画家如何运用色彩感兴趣,但是,渺小的个人在这个大时代中的起伏跌宕,在个人所不能了解的命运中的沉浮感悟,却可以让普通人感同身受。因此,个人独一无二的故事,大众所能共鸣的感情和思想,就是《艺术人生》的立足点。”这也是曾两次做客《艺术人生》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巩汉林的心声:“在《艺术人生》中没有空泛的政治宣言,没有虚情假意,个人、伴侣、儿女成为最主要的话题,友情、爱情、亲情成为倾诉的重点,在坎坷、病痛、失落前的勇气、乐观、豁达成为栏目的主旋律。这正是《艺术人生》经过10年还能保持高收视率的关键。”而在曾经做客《艺术人生》的著名歌唱家关牧村眼中,《艺术人生》不仅仅关注艺术家光鲜亮丽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成功背后的辛酸经历,以启示年轻人所有的成功无不源于踏踏实实的奋斗,这一点尤为可贵。
在10年陪伴《艺术人生》的主持人、现任制片人朱军看来,《艺术人生》不同于严谨、理性、写实的新闻访谈,也有别于起伏跌宕的经济论坛,《艺术人生》打造了感性、写意、怀旧的荧屏诗学风格。新老艺术家走下缤纷的舞台,将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娓娓道来。朱军表示,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艺术,由于创作机制的制约,很容易落入媚俗的陷阱,而《艺术人生》栏目将满足情感诉求、解决心灵问题、重建人文价值作为支撑栏目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对品质的追求,使创作者保持了艺术创作的主体性,将节目打造得精致而不乏深度。
“《艺术人生》既是人物访谈、情感谈话等电视节目中的标杆之作,也是弘扬主流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标杆性栏目。”胡智锋表示,“从观众关系策划来看,《艺术人生》相对于其他节目来说更关注现场观众的情绪和反应,以此来增强节目的感染力。《艺术人生》更侧重教育性,这里的教育性主要指感染力;《艺术人生》的嘉宾大多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演艺界人士和其他领域的艺术家,栏目对待明星时本着同情平等的态度和人文关怀,把他们从‘包装’中解放出来,还原成有人情味的普通人。”
用情感温暖人心
10年来,《艺术人生》通过对情感的深入理解、集体记忆的挖掘,在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上实现其内容方面的深入开掘。通过感悟人生,畅谈艺术,制作出一档有深度、有底蕴但又不失娱乐性的电视谈话节目精品。“一个电视栏目所能承载的使命是有限的,我们并不能苛求太多。令人欣慰的是,《艺术人生》在努力追求超越,不仅捕捉和再现明星个人的、生活的、娱乐的感性和细节,而且深刻透视和展现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使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免俗,具有了一定人文深度和情感张力。因此,《艺术人生》记录的既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胡智锋认为,“《艺术人生》在深入开掘方面称得上是一个典范,《艺术人生》总是能给我们一种和谐、人情融融的美。在表现人物方面,《艺术人生》通过探索找到了最有利于塑造其生动形象的方式,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而重点还是内容能够打动人。”
许多做客《艺术人生》的明星都很有同感:《艺术人生》有着一个强烈的“磁场”,到了那里,想不流泪都不行。关牧村说:“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人情越来越淡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渴望真心的交流。《艺术人生》中主持人和嘉宾的谈话大多从嘉宾的个人经历谈起,然后通过家人、朋友去挖掘亲情、友情、爱情等一般观众能感同身受的东西。这种直接交流和间接了解的谈话形式很容易让嘉宾和观众接受。”而在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看来,现在很多明星访谈类电视节目都各有特色,但《艺术人生》总让人感觉到与众不同,因为它很好地将编导、主持人、嘉宾与现场观众四方紧密地结合起来,用一种互动的方式,共同营造出平实且具亲和力的艺术氛围,因而具有自己独有的品质,像一朵清新脱俗的兰花,这与《艺术人生》真实记录明星的心路历程的定位也是一脉相承的。对此,朱军颇有感慨:“每主持一期《艺术人生》,对我来说都有一种新的感觉。与明星的坦诚交流,我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和他们聊人生。因而,节目是明星、观众和主持人情感的融合、心灵的撞击,是三者沟通的互动体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曾用“伟大”二字来评价《艺术人生》的价值。他认为,《艺术人生》一个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能够准确地抓住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面,并让人心里柔软的一面传达出坚硬的一面。每期节目以文艺界人士的人生经历为中心,展现他们生活的不同层面,并通过主持人深度的采访,挖掘具有感伤性的话题,创造一种涕泪涟涟的境界。
“虽然有些曾经来过《艺术人生》的艺术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这些艺术家和我们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唤起我们的怀念。”朱军表示,“我们会继续前行,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温暖是什么?温暖是舞台上的一只只红灯笼,是环绕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老朋友,是每一期节目现场观众满意的笑容。在《艺术人生》未来的舞台上,我和我的团队将把这团文艺之火燃烧得更为旺盛,照亮艺术也照亮人生!”
10年中的变与不变
《艺术人生》“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的口号打动过无数电视观众。为了做到这一点,在节目的取舍上,《艺术人生》以内容对社会的向善影响作为标准,弘扬的是明星们“真善美”的一面,真实记录明星心路历程是这个栏目的核心内容。朱军表示,这些都是《艺术人生》10年来一直在追求的最根本的品质和终极目标,这一点之前没有变,今后也不会变。
任何栏目尤其是品牌栏目,延续其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这一点对于已经成功走过10年的《艺术人生》栏目组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话题了。10年来,在保持上述不变的同时,《艺术人生》始终将创新视作栏目的生命线。朱军认为,电视栏目生存于社会大环境、媒介小环境中,必然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艺术人生》从出现在中国电视屏幕上的那一天起,就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追求创新,栏目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不同形态与内涵,这一点可以从栏目10年来不断明确的栏目价值观中窥见一斑。
自2002年开始,《艺术人生》的宣传词由之前的“讲述明星的心路历程”改为“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这一变化,体现出创作人员制作节目思路的变化,也就是明确了“人生”比“明星”更加重要。此时,栏目创办时就提出的“真善美”取向,更明确成为节目内容取舍的标准。不久,栏目又提出“正直品质,极端制作”的制作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在节目中融合先进的文化理念与制作手段。此时策划环节在节目制作中得到强调,使栏目形态环节化,也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常规性手段。进入2003年,《艺术人生》进入品牌提升期。从节目内容上来看,《艺术人生》提出新的口号——“记录时代人物”。这期间的《艺术人生》在节目中采用了多种新的制作手段,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规律,增加了新闻热点、集体记忆和主题策划的选题概念,对“温暖”系列等特别节目的重视也强化了栏目品牌。时至2005年,《艺术人生》的价值观又一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大众性变成更侧重于导向性。一方面,栏目要做国家在文艺节目中的导向窗口;另一方面仍强调深化内容,力图实现透过艺术看人生……
细数着这些变化,朱军总结说:“《艺术人生》的10年,也可以看作是不同寻常的5个两年,而且每个两年都有不同的关键词,那就是‘质朴’、‘再聚首’、‘理想’、‘担当’和‘出发’。”
展望未来,面临一个选择多样化的娱乐时代,作为传统的访谈类节目,如何更上一层楼,不断给喜欢《艺术人生》的观众制造新的惊喜,这是朱军和他的团队正在考虑的问题。朱军这样来展望《艺术人生》的未来:“美好祝福并不是《艺术人生》的句号,而是迈向未来10年的新起点。人生的辉煌,总是在最成功的地方否定和突破自己,10年《艺术人生》也是如此,尤其是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否则不进则退。这也是《艺术人生》10周年庆典最重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