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采风,戏剧家扶持当地改编小戏《老憨照相》;井冈山采风,著名编剧王宏创作话剧小品《红色珍宝》;西柏坡采风,中国剧协副主席孟冰对力作《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提出新的修改构想;四川灾后重建采风,著名编剧王爰飞完成作品《等候回家》……在2010年即将挥手说再见的时刻,回顾一年来中国剧协组织艺术家赴革命老区和地震灾区采风创作的过程,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用“初见成果”这谦虚而踏实的4个字作总结。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下半年,中央先后两次号召优秀艺术家深入革命老区、灾后重建地区采风创作。对此,中国剧协高度重视,根据中国文联通知精神,专门召开协调会,结合中国剧协的具体情况组织了精干的创作队伍,先后前往延安、井冈山、西柏坡以及四川灾后重建地区进行了采风创作活动。”季国平说,“采风活动让艺术家们很受感动,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对于他们今年取得的创作成果,中国剧协准备明年春天选拔其中的5到6个作品,在明年6月下旬组织一场小戏小品汇报演出,以此向建党90周年献礼。”这台汇报演出,目前正在紧张地策划和筹备中。对于周期长、流程复杂的戏剧作品生产来说,历时一年半的采风与创作,大概只有参与其中的艺术家们自己知道,经历了多少奔波的辛劳、发现的感动、创作的激动和打磨的痛苦。
4月下旬,由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光带队的小分队前往革命圣地延安采风创作。从延安枣园到吴起县再到子长县,作为采风队员的著名编剧陈亚仙和毓钺尽管都已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生活体验经历,却仍旧深深被当地纯净质朴的民风与坚韧奋斗的老区精神打动。“通过对当地群众的采访和接触,大家都感觉老区的人民能够始终保持纯净和朴实,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从革命年代对党、对中国革命无私奉献,到现在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默默支持,老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始终如一,尽管今天的延安地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文化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他们的淳朴、真诚、不求索取却没有改变。”周光说。采风期间,小分队在对吴起县历史与目前生活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当地作者就加工提高现代陕北说书剧《老憨照相》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座谈研讨。“这部戏通过一对老夫妻照婚纱照的故事,表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延安人民经济富裕起来的同时,也更加自信。”周光介绍,“但是原作的人物和情节都稍显单薄。针对作品的情况,我们分别对文本、导演、表演、音乐都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同时也建议修改后的作品能够采用更成熟的地方剧种表演形式,目前这部作品已经完成剧本修改,修改的情况不错,预计明年开春就可以开始排演,二度创作部分我们也会继续跟进,希望能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中国剧协赴井冈山和西柏坡的采风创作活动相继展开。作为总政话剧团的特派队员,王宏在参加中国剧协赴井冈山采风创作活动后,创作了井冈山题材话剧小品《红色珍宝》。6月下旬,中国剧协组织专家专门召开了《红色珍宝》剧本座谈会。目前作品修改也已经完成,并且决定由总政话剧团著名导演宫晓东执导,著名演员郭达主演。而作为总政话剧团团长的孟冰,尽管由他创作的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已在全国话剧展演、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以及下部队的演出中,获得部队及戏剧界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获奖,但本着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他又参加了中国剧协赴西柏坡的采风创作活动,对该剧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修改。“获奖不是标准也不是终结,艺术作品的进步和完善是无止境的。”孟冰说。他告诉记者:“西柏坡的采风,我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去过6次,跟中国剧协去是第5次,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只有到老区去,融入它,才能真正获得你在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对那段革命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这种理解和感悟是和那里的山水、人文相通的。对于创作,走马观花式的了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和当地的群众以及研究人员深入交流,而创作后,还要将作品带回去,再请他们去感觉、评价,让你的作品从产生到完成始终不离开那块地方提供给你的支撑和养分,保持那一方水土独特的气息。”
对于采风与创作的关系,王爰飞的看法与孟冰一样。这位曾经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25天内就创作出抗震题材话剧《坚守》的剧作家,灾后就几乎没中断过对四川几个灾区的反复探访。“2009年,通过多次的采风,我创作了电影《坚强》,反映地震灾后失去家庭的人们的婚姻、家庭重建问题,得到较好的反馈,由此也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灾后重建,政府在硬件方面做得很好,但是相对来讲,对于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人们,心灵上的抚慰和重建问题更加重要,也更为深刻。在失去旧家园的同时,我们可能不仅失去了亲人、伙伴,也和过去的环境切断了联系,农田、动物、草木……都会让人割舍不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何引导受灾的人们适应新家园,这是我一直想通过作品探讨的。”10月下旬,中国剧协组织剧作家赴四川汶川、绵阳、汉旺镇、北川等地震灾区采风,感受重建工作过程中的抗震救灾精神并组织创作座谈时,王爰飞也加入其中,并提交了作品《等候回家》:一个14岁的女孩子和一只地震后始终没回家的鸽子之间的故事——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但却倾注了王爰飞一直以来对灾后重建的关注和采风的积累。
也就是从这次四川灾后重建现场的采风归来后,中国剧协作出了把今年几次采风积累的老区题材和灾后重建题材创作结合起来组织汇报演出的决定。“我们组织艺术家们去采风,一方面对大家是一个学习、教育,另一方面对于扶持当地的艺术创作也是很好的机会。几次采风回来,大家都很受感动,很有创作热情,也取得了创作成果,那么我们想,应当为这些成果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让这些作品从书面的文本立上舞台,给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人感动。而之所以以小戏小品的形式来展现老区和灾后重建风貌,是因为小戏小品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尤其小戏是典型的民族戏剧样式,在基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容易贴近群众,给人亲切感。”季国平说。同时,也是得益于这一年的采风活动,艺术家们的感受和创作成果为中国剧协提供了新的灵感。“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明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演出老区题材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缅怀革命历史,更重要的是,老区精神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进一步弘扬。”季国平说。他表示,中国剧协正在和江西省文联、省剧协积极策划筹备一个新的项目——全国革命老区小戏小品展演。“如果展演组织起来,它涉及的全国小戏剧种的面一定会更广。希望这个活动能在明年上半年启动,届时我们将从各地选报的作品中选出一批好的作品,也组成一台汇报演出,和采风的成果汇报一起,两台演出献礼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