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北京人艺历时两个多月重排的历史大戏《蔡文姬》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这版人艺历史上最年轻的《蔡文姬》在阵容上进行了全新调整,于明加版的蔡文姬、濮存昕版的曹操、闫巍版的董祀……无论是新人当道还是老将出马,这部人艺今年推出的第一部重拍大戏都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新意。
《蔡文姬》首演于1959年,由郭沫若编剧,焦菊隐导演,无论是编剧“误会法”的巧妙运用,还是导演独具匠心的戏曲民族化实践,都从一种新的角度讲述了“文姬归汉”的故事,将一代才女的大义和才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半个世纪以来,历经3个版本,《蔡文姬》不断上演。在传承以往版本之外,新版本加入了更多符合当今观众审美需求的元素,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情感的重视。“原来的版本主要从民族大爱上去表现蔡文姬的伟大,但是这一版,我们对个人情感部分加重了分量。比如文姬和丈夫儿女告别,侍琴、侍书和文姬朝夕相处、甚至包括曹操和儿子曹丕之间的对手戏都有着很重的人情味儿。”导演唐烨说。
专业化的戏曲表演一直是《蔡文姬》的一大看点,除了大家熟知的剧中文姬现场演唱《胡笳十八拍》外,每个演员演出中手、眼、身、法、步的配合都大量借鉴了传统戏曲表演方式,这在如今的话剧舞台上似乎并不多见。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特色,演员们私下里下足了功夫。但比起这些“技术”,导演称最难也最重要的还是“艺术”,“戏曲表演只是我们表现生活的一种手段,而我要求演员要学会从戏曲表演中汲取营养、学会技术并运用到舞台表演中,与内在思想活动结合为艺术。实现当年焦先生所说的‘化戏曲’。”除了看主角的表演,舞台上呈现的舞蹈演出和大规模的随从卫队也让观众觉得专业味儿十足。这些演员全都是科班出身,平日就训练有素,他们的加盟也让这出戏更加出彩。
据悉,此轮演出将持续到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