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认为最忠实于曹禺先生原著,最原汁原味的《雷雨》!”曹禺先生之女、剧作家万方看过导演王延松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倾力打造的话剧《雷雨》后这样评价。这一被赞为“最原汁原味”的新版《雷雨》于2月24日至27日登陆国家大剧院,在北京首度上演。
对曹禺剧作的真实还原和大胆解读成为新版《雷雨》最引人入胜之处。首先,“人性化”处理是新版《雷雨》的“魂”。在王延松看来,《雷雨》的主线就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情爱故事的循环再现,周朴园、鲁侍萍、繁漪的情爱关系与周萍、繁漪、四凤的情爱关系,是两代人之间循环的恩怨纠葛。新版《雷雨》弱化了“阶级矛盾”、“反封建”或是“暴露大家庭的罪恶”的传统解读,而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表现人的矛盾、苦恼和多面性。新版故事中,没有一个人不值得同情,甚至连周朴园这个封建专制的大家长都会为繁漪而痛苦、为鲁侍萍而落泪。其次,新版《雷雨》首次恢复了曹禺原著中的“序幕”和“尾声”。《雷雨》的故事情节已被观众熟知,1936年,曹禺曾直截了当地说,“我曾经为演出《雷雨》的‘序幕’和‘尾声’,想在前四幕里删一下,然而思索许久,毫无头绪,终于搁下笔。这个问题需要一位好的导演用番功夫来解决,也许有一天《雷雨》经过一番合宜的删改,会有个新面目。”曹禺的期待在这一版本的《雷雨》中得以实现。新版《雷雨》的“序幕”从四凤、周冲触电身亡,周萍举枪自杀后的若干年后开始,而“尾声”则落在了悲剧发生后周朴园、繁漪、鲁侍萍三人的反思上。“序幕”和“尾声”的加入使新版《雷雨》还原了曹禺原著中对“诗意”二字的追求,与曹禺原著精神相契合。第三,话剧采取诗化处理,化惨烈为诗意。区别于其他版本《雷雨》对节奏紧凑的追求和场面惨烈的处理,王延松在新版《雷雨》中,放慢了剧情推进的节奏,使整个戏外松内紧,松的是节奏、紧的是情绪。结尾时甚至略去了四凤、周萍、周冲3个年轻人死去的惨烈场面,而是化为3人在天堂与生者的对话,在毁灭过后,给了观众无限的希望。
与富有新意的情节解读和人物塑造相呼应,新版《雷雨》的舞台处理也令人耳目一新。王延松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进行创新。首先,用“唱诗班”贯穿全场。依据曹禺原著“开幕时,外面远处有钟声。教堂内合唱颂主歌同大风琴声”的提示,王延松大胆起用唱诗班,所唱歌词则是曹禺中学时代所作诗歌《不久长》,“啊,父啊,不久我将冷硬硬地睡在衰草里。我的灵儿永在,深林间为你歌唱……”以音乐推进观众的情绪,使话剧更具感染力。其次,在舞台空间处理上,王延松有效利用层高,将空间切割为三层,首层周公馆依据剧本描述,安置了法国落地窗、柜子、沙发、油画;二层为过渡层,唱诗班站在幽暗的廊道上,渲染着《雷雨》古希腊悲剧的精神气质;三层则象征天堂和希望,四凤、周萍、周冲死后站在其上,穹顶打开,阳光投射进来,“让他们出现在最接近上天的地方,通过死亡,看见重生!”王延松自信地说,“新版《雷雨》用富有创意的视觉、听觉设计,传递出语言无法传达的内在张力,使《雷雨》变得更加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