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艺术星河

别拿丑感当情感

时间:2010年12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唐芸芸

    “每天打开电视都是吵架的、打架的、离婚的、找‘小三儿’的,真是看得人恶心。”这是《焦点访谈》中一位郑州市民对情感类访谈节目的控诉。情感类访谈节目目前在各个电视台都很火,我们不得不佩服当事人走上荧幕的勇气,观众期待着主持人和邀请的心理学专家,能为走上荧幕的当事人解决问题。但是,这些节目真的有如斯效果么?

    大多数节目均以叙说故事开始,制作方花样百出,目的只有一个——煽情。所以任何可以吸引观众的因素,都在考虑范围内:如双方不同时出场,悬念丛生;如邀请亲友团助阵等等。如某电视台的《80,90后》有期节目讲的是两个青年男女情感纠葛的故事,在整个节目中,主持人、心理专家都在对两个“后生”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所谓指点,却并没有抓住“80后”的情感特点;指导他们与现实融合,却热衷于悲情的各个细节,仅此而已。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当事人的情感失控,现场充斥着侮辱、诟骂,甚至产生殴打的冲动。制作方想尽办法让这些故事展示它的悲情之处,长期将展示婚外恋、不孝子、婆媳不和等家庭矛盾作为节目的内容,便造成了审丑的泛滥。这与解决问题的初衷,已经相距千里了。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便是将当事人和他们的悲情故事作为展品,不是解决矛盾,而是揭了别人的伤疤。此时,审丑这个畸形怪胎,还会有劣化社会风气之虞。

    这种本末倒置的怪象,根源在于一些制作方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一切为了收视率。

    情感类访谈节目的制作者,应该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把关注的重点,从制造冲突、展示悲情转化到为民众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帮助上。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为您服务》等栏目,所选案例极具代表性,真正是百姓生活中某类问题的集中体现,风格质朴、态度真诚,在观众中产生极大影响并获良好口碑。不煽情并非必然导致节目收视率的下滑,因为如果能为百姓的情感诉求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解决问题的效果又好,观众自然而然就会锁定这些节目。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秘诀应在于此。而一味的审丑,对揭隐私、造噱头乐此不疲,长此以往,老百姓自然也就会审丑恶心,节目只能是昙花一现。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