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艺海春秋

跟梅兰芳先生学演《天女散花》——访梅派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正薇

时间:2010年11月0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管若松

    陈正薇今年已经77岁了,可她依然精神矍铄。虽年逾古稀,但她仍然在江苏省戏曲学校担任教学工作。多少年来,谈起京剧陈正薇始终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恩师梅兰芳先生。

    陈正薇老师拿出了她近一段时期来正在倾心研究和修改的一个梅派剧目《麻姑献寿》的剧本。这个戏是梅兰芳先生亲手教过她的一个剧目,可是这么多年来,却几乎没有演出过这个戏。《麻姑献寿》是梅兰芳与齐如山等人在1906年截取清代杂剧《调元乐》传奇中部分情节改编而成的古装戏。

    陈正薇是1948年拜梅兰芳为师的,时年还不满15岁,曾经在梅兰芳身边聆听先生的教导十余年之久,是深得梅兰芳喜爱的一名弟子。

    陈正薇初到梅家时,与梅葆玖等一起学戏,先学了《三娘教子》《大保国》《二进宫》等几出戏。这几出戏陈正薇于拜师前在上海戏校时也都学过,但梅先生对这几出戏有自己的见地。对于《二进宫》这出戏,他强调说:“一般人认为,《二进宫》这出戏没有什么舞台调度,就三个人轮番唱,好像没有什么大意思。其实这出戏很能见出一个演员的功力,而且是花脸、老生、旦角三种声腔同时在一出戏中出现,集中表现了京剧的特色。国际友人看过演出的,都十分欣赏,说它是纯正的东方音乐。”随着年岁的增长,梅兰芳对自己在上世纪30年代编演的一批剧目如《木兰从军》《天女散花》《廉锦枫》《洛神》等,因精力关系,不大动了。但梅先生有意让年轻人把它们接过来,并传下去。在当时,这对于梅葆玖和陈正薇他们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事,陈正薇在跟梅先生学习《天女散花》时,梅兰芳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天女散花》中,绸舞是全剧的灵魂,绸舞类似红绸舞,但又与红绸舞有严格的区别。红绸舞是把绸带固定在2尺左右的小棍棒上,由演员拿棍棒操作,这要占很大的便宜。可《天女散花》中如果照此操作,那天女御风飘逸而行的效果就出不来了。因此梅兰芳决定直接用手来舞这两条长绸,这就全靠演员手腕上的功夫了。为了把这出戏中的绸舞练好,梅兰芳先生要求陈正薇把两根绸带用针线缝在自己的衣服上进行练习。先练右手,把绸带高高地抛到空中,然后不断地抖动,绸花柔和地下落。待右手练得差不多了,再换左手,然后是双手齐舞。练好了舞蹈,再来练唱。本来单看舞蹈已经有了几分意思,可是等到用唱来配舞时,不是唱腔跟不上舞蹈节奏,就是绸带缠绕到一起。为此,陈正薇整整苦练了几个月的时间。对于《天女散花》这出“文戏武唱”的要求,梅兰芳曾对陈正薇说:“在表现天女凌空飞舞的时候,我觉得传统的水袖功能已不能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于是决定在‘云路’、‘散花’中取消水袖,改用风带。舞动风带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它势必要采用武戏中的一些基本演技。基于这种想法,我用了‘三倒手’、‘鹞子翻身’、‘跨虎’等武戏中的身段,使风带随着身体上下旋转,翻花齐舞。我在演这出戏使用的技巧与劲头,和演一出武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陈正薇在上个世纪艺术的巅峰之时被打成“右派”,到扬州劳动改造,直至“文革”结束。上世纪80年代,她决定放弃舞台,主动要求到江苏省戏剧学校去承担培养京剧表演艺术接班人的重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陈正薇多年来,就像当年梅兰芳亲授她一样,造就了当今京剧舞台上一个个梅派艺术的新秀和传承人。

    在多年的教学中,陈正薇始终遵循着京剧表演艺术的规律,选择了《彩楼配》《花园赠金》等几出折子戏,作为旦行青衣的开蒙戏,使学生由浅入深先掌握板式唱法、念白的基本功。在教学中,她不照搬前人的教学方法。譬如,过去教《花园赠金》一味地注重唱而不讲究表演的那种“抱肚子”身段,她大胆地放弃,填补了许多新的舞蹈动作。几十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使陈正薇透彻地了解到,学好、演好传统戏是京剧演员成长的必由之路。不要轻视这种机械性的模仿,没有这个模仿阶段,就永远不可能进入“有规则的自由活动”的艺术境界。

    陈正薇说,梅兰芳先生的“移步而不换形”的主张,一直是京剧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概括起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改革应吸取前辈的艺术精华,反对没有根据的“凭空臆造”,“小修而不大改”,“循序渐进”,“改要改得天衣无缝,让大家看不出一点痕迹来”。

    陈正薇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京剧艺术要传承下去,只继承艺术还不行,还应该继承艺术创造的方法。特别是当前,这似乎更为重要。

    在《麻姑献寿》的剧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很多的文字内容,眼下陈正薇正在为这出戏的复出精心筹备着。她已经请了戏剧文学方面的专家修改了剧本。原先剧中只有麻姑一个人物主唱,显得很单薄,修改后的剧本中已增添了新的场次和新的舞蹈场面。这是她对于“移步不换形”的一次尝试。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