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艺海春秋

陈薪伊:对英雄的铸就是她人生的追求

时间:2008年07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微娜

    继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拉开歌剧《图兰朵》世界巡演序幕之后,陈薪伊执导的话剧《商鞅》原班人马12年后再次聚齐重排,并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演出剧目于近日在北京天桥剧场隆重上演。无论在歌剧《图兰朵》还是在话剧《商鞅》中,都充斥着英雄主义和爱的主题,而这正是陈薪伊最熟悉的。在近30年的导演生涯中,她的创作就是在谱写一首悲壮雄浑的英雄战歌。可是这一次,她是否能给人们带去新的惊喜呢?经过12年的轮回,她复排旧作,这近乎宿命的挑战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英雄主义的况味。

    “你想照亮别人,就要烧毁自己”

    “你想照亮别人吗?你就得烧毁你自己。你想得到人间的温暖吗?你还是必须首先烧毁你自己。你被你自己点燃的火焰吞噬了,娘,孩儿就是这无情的烈火。”这是1996年陈薪伊执导的话剧《商鞅》中的台词,也是陈薪伊的生活映照。

    她的人生就是一场大戏,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戏剧人生。今天,当我们追踪她的人生轨迹时,体悟到的是一种畅达的人生况味,那是一种经过烈火铸造后的奇美之景,我们能感受到这真实的温度,这如火般炽烈的感情,这就是一个鲜活的陈薪伊。12岁时为寻找生母独自从南京的家出走,开始了一段注定孤独的人生之路;40岁时毅然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进修班,真正走上了戏剧导演之路,却为此失去了自己的一段婚姻;42岁时,因为不能排演《奥赛罗》而坚决辞职;退休前,失去舞台的她决意再次远行,来到上海,成为上海文广中心签约导演。她的一生都在为理想而转移,为理想而不得不做出一次次的人生抉择。

    她的人生有如她创造的一个个生动的舞台人物,充满了变化无定、跌宕起伏的戏剧性。灰色的童年让她对大门外的世界满怀憧憬,12岁出走,13岁的她怀揣着当电影明星的梦想考进了西北戏曲艺术研究院实验剧校,可是梦想很快就被彻底打碎了。连西安话都说不好的孩子怎么能唱秦腔呢,而且还缺了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她被淹没了。但上帝并没有抛弃她,两年以后,年少的陈薪伊进入了刚组建的陕西省话剧团,这一呆就是28年。

    事业刚刚稳定,她日思夜想的生母却奇迹般地出现了。1958年,陕西省话剧团与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合并,陈薪伊的宿舍住进来一位刚从上海调来的中年女演员。两人朝夕相处3年,并在一出戏里扮演母女,陈薪伊无数次向这位“大姐”诉说对母亲的思念,却万万没有想到她就是自己苦苦寻找了20年的生母,而生母竟在长达三年时间里没有与她相认!这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给陈薪伊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而“文革”的到来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创痛。她钟爱的艺术事业中止了,生活拮据,亲人和朋友的远去,让她再一次跌落到人生的低谷。她甚至想到了死,当她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突然好像听到年幼女儿的哭声,那哭声让她发疯一样往家里跑。看着熟睡中的孩子,她明白了她应该坚强地活下去,虽然活着比死亡更让人绝望,可是她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她多舛的命运并没有消磨那颗坚强的心,在不屈的抗争中,人生给她展现了另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如果我的头上有桂冠,那是用荆棘编成的”

    陈薪伊真正开始从事导演工作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在此后近30年的时间里,她执导了超过70台戏剧作品,摘取了包括“文华奖”在内的中国戏剧几乎所有的荣誉和奖项,是公认的“金牌”导演,堪称大器晚成。当人们无数次地谈起她所获得的殊荣时,陈薪伊感慨地说:“如果我的头上有桂冠,那是用荆棘编成的。”

    如果说陈薪伊前半生的苦难坎坷,铸就了她对英雄人格的向往,那么这种对英雄的铸就便是她一生苦苦求索的人生之路。曾经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陈薪伊偏爱塑造悲剧英雄,将英雄的内心世界演绎得那么激情四溢?著名导演曹其敬曾经这样评价陈薪伊:“其实,她不是不需要男子汉,她一直在寻找真正的男子汉。但是,她没有找到,她失望了,于是就像女娲一样,自己和些黄泥,自己动手捏塑。”一个艺术家的舞台创造往往就是构筑她人生的精华所在,她寻找英雄不得,就创造英雄,这是一项伟大的人生工程。

    从《奥赛罗》、《张骞》、《商鞅》、《贞观盛事》到《图兰朵》,陈薪伊无数次地向世人构筑一幅理想主义的宏伟蓝图,而强烈的英雄主义就是这幅图画中最光彩的一笔。

    1986年,陈薪伊导演的话剧《奥赛罗》参加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大获成功。她没有屈从于传统的戏剧思路,大胆突破,对奥赛罗这个悲剧人物进行了全新的舞台演绎。为了生动地表现奥赛罗丰富灵动的精神世界,陈薪伊巧妙地利用舞台的声光变化营造了理想、世俗、黑暗复仇三个层次,把主人公面临的残酷现实和内心的煎熬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重新塑造了一个话剧舞台上的悲剧英雄。《奥赛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陈薪伊还被评为“全国十佳导演”之一。可是她还来不及为取得的成功欢庆,命运就再一次和她开了一个玩笑——丈夫提出离婚。这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一下子打乱了她的生活,她试图解释,试图挽救,可是丈夫无法接纳一个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艺术的妻子。她只能在近乎残酷的挣扎中同意了离婚的要求,她知道今天的一切来得太不容易了,她把委屈和痛苦收拾好,便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从此,陈薪伊就像一位勇士,开始了追寻英雄和理想的艰难跋涉。

    在京剧《贞观盛事》中,魏征和李世民,一个是君,一个是臣,他们之间本来是那么等级森严、泾渭分明,可是陈薪伊却让他们化干戈为玉帛,融洽和谐。陈薪伊是在勾勒心中完美的英雄形象,他们首先是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在《贞观盛事》的排练现场,陈薪伊和两位主演尚长荣、关栋天谈笑风生,她没有更多的设计,只是把一切都化于无形之中。李世民深夜造访魏征府邸,望着眼前之人,他一句“人说卿狰狞,朕看卿妩媚呵”,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两个伟大的心灵就这样撞击在一起,留下一段永恒的佳话。这也是陈薪伊对自我灵魂的叩问,这种叩问是一种对话,也是一种对陌生自我的深刻探究。她不是简单地诠释一个人物,而是给他们安上一对翅膀,让这些鲜活的生命真正地飞翔起来。

    每一次投入创作,她都习惯去实地考察,认真地做好案头工作,把每一个小细节都处理好。天道酬勤,她的每一步都踏在坚实的土地上,她用英雄形象表达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表达着对美和理想的不懈追求。

    笑对人生

    说起女导演,在人们的意识中,总是带有很强的男性主义色彩。导演在整个戏剧活动中充当着领导者、指挥者的角色,他们是掌控全局的灵魂所在,这样一种充满生命强度的工作落在一个女人身上,就变得稍许复杂了些。笔者有幸为陈薪伊导演做过场记,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位女导演独特的魅力。在排练场上,她不叫嚣,不指挥,却让整场的人感受到一种精心营造的“气场”。这种“精心”来自于长时间的观察和睿智的思考。不得不说,她是一位很会思考的人,一天中大半的时间都在细细地琢磨,一段戏或是一个眼神,她也要找到心中最合适的样子,这种“疯魔”的状态陪伴她左右,也成就了一个个舞台作品的成功。

    这个在舞台上创造了无数大英雄的女导演,生活中却是个十足可爱的小女人。第一次看到陈薪伊的人一定不会把她和一个70岁的女导演联系在一起,鲜艳的颜色,时髦的装扮,她的样子总是能让你眼前一亮。每次见到她,我总要由衷地说:“陈导,您今天真漂亮!”她会马上快活地给你一个深深的拥抱,回应一句:“真的吗?”那脸上洋溢着的娇羞和得意会感染身边所有的人,可爱得如一个年幼的孩子。这个时候谁还会把她和排练场上那位严厉的老人联系在一起呢?她首先是个充满魅力的女人。

    陈薪伊的家是个温暖的小窝。也许她这一生漂泊得太多,从西安到北京,再到上海,所以她渴望家的真实,一盏灯给予她的不只是光亮,而是一份来自心灵的慰藉。在陈导的家中,纯净的白是基础,而各种色彩又恰到好处地装点其中,犹如她跃动的生命力。在家里,虽然有阿姨给她做饭,但是陈导还是愿意自己进厨房,大展厨艺。她最拿手的是“面疙瘩”,这种北方特色饮食看起来很简单,却对食料和火候有很高的要求,她会很高兴地做上一大锅,邀请自己的朋友一块儿品尝,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好不热闹。这时候的陈薪伊只是在一旁满足地欣赏,这一刻的她包裹在爱中,幸福而安静。这些年的漂泊生活,朋友成了她最宝贵的财富,陈薪伊是个懂得欣赏朋友和珍惜朋友的人,她会很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谁有不开心的事,也总是第一时间向她倾诉。

    陈薪伊是一个永远在跋涉中的勇者,她好像从来不知道疲倦。陈薪伊说,我永远在路上,因为路上总有我看不完的风景,总有我学不完的知识,这样的人生才是我热爱的。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