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京剧一个疯狂的理由
他们渴望看到新一代的京剧领军人物,更渴望跟青年京剧演员一起成长。给他们一个疯狂的理由,他们会还你一颗为京剧而跳动的心!
《状元媒》
“未来20年我们不会为人才发愁”
——专访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
常言道,艺无止境,作为国粹的京剧更是如此。京剧艺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业。培养青年演员也不是一下子的事情,而是关乎京剧传承全局的大事。“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做的就是抛砖引玉的工作,旨在通过这样一场梨园盛会引起全社会对青年京剧演员的关注。本报记者就此对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进行了采访。
记者:都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咱们这次擂台邀请赛也旨在培养发掘青年演员,那您觉得梨园行出个角儿到底有多难?
李恩杰:要想成角儿,总的来说必须有这么几点,首先是天赋,其次是热爱,再就是好的师承,最后就是咱们今天聊的重点,平台。我们办这次擂台赛也重在为青年演员提供这么一个平台,让青年演员来挑大梁。
记者:不管是对青年演员,还是对戏迷票友来说,这次擂台赛都是梨园的一个盛会。在此之后,北京京剧院有什么后续活动来延续这次盛会的成功?
李恩杰:一个演员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平台,有一次机会。只有整个社会都关注,才会有好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跟演员的成长一样,不是一两天能成的,就像演员也不是“一下子”、“一阵子”就起来的,这是一辈子的事。当然,京剧演员的成长也不是一个人靠自己能完全支撑的,需要有人推一把。剧院的人才成长是个战略问题,甚至关乎京剧能不能薪火相传延续的大局。举办这个活动可以说是“一下子”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提高这个活动的关注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延续,能让这类的活动多起来,这就成为“一阵子”的事情,进而推动演员的成长,完成“一辈子”的任务。此次擂台赛分为两部分,院内的和全国的。我们以院内的作为基础,院内的擂台赛肯定每年都有。全国性的擂台赛是每年都搞,还是隔一年一搞,这得看专家、观众、演员等各方面的反响。我们计划,明年跟梅兰芳大剧院策划“每周一星”的活动,每个星期固定一天,留给青年演员登台亮相。像我们的“唱响之旅”巡演,就采取的4+1的模式,即以主要演员带新演员,主要演员每演四场,青年演员就要演一场。其实,除了此次邀请赛,我们一直是从立体的角度全方位扶持青年演员的。
记者:擂台赛评分标准是什么样的?
李恩杰:打分有专家评委,每场专家评委人数安排10人,特殊情况不少于9人,专家评委根据组委会制订的评分表,按照自然条件、基本功、人物刻画、表演技巧、综合能力、艺术潜质和演出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去掉两个最高分,去掉两个最低分,中间分数的平均分为当天参赛演员的专家评委分数。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固定的观众评委打分。另外,现场还会随机抽取50名现场观众参与评分,现场观众评分根据组委会制定的评分表,对参赛演员按照综合印象、演出效果、艺术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去掉10个最高分,去掉10个最低分,中间分数的平均分为当天参赛演员的现场观众分数。请现场观众打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观众从喜欢或不喜欢的角度打分。观众看戏就是从情感的角度看。现在看来,演员越来越有实力,现在得100分的就很多。演员得重视和观众的沟通,你得让观众喜欢。观众喜欢你,自然分就高了。
记者:此次擂台赛有很多温暖的亮点,如主要演员不但发扬过往“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甚至甘愿为青年演员当绿叶,做陪衬,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李恩杰:老演员、名家带青年演员是梨园行的传统。我们的老艺术家们把这个光荣传统给继承下来了。从此次邀请赛的角度看,这可以扩展整个社会对比赛的关注和支持。到练功房里看看就知道,气氛很火热,让人感觉很温暖。换句话说,如果台上只有我们,没有观众,就没办法继续。老艺术家们都深知这个道理,甘为后辈的阶梯,借用自身的影响力,为他们赢得人气。换句话说,这其实也是支持京剧,再扩大说,民族文化的延续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此次擂台赛人气很旺,全国各地的观众,哪儿的都有,要么坐火车、要么坐飞机来看戏,我们京剧院也很感动。今年两轮比赛下来,我们好多演员明显成长了。如老生杜喆,青衣丁晓君、张馨月、窦晓璇等,观众都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成长。我们的花脸相对来说算是弱的行当,但是李小培演得让人很振奋。由此看来,可能好苗子不只是这37个,可能是137个,全国各地的,还包括没有参加比赛的。
记者:众所周知,京剧是国粹,同时还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邀请赛,周利的《绿衣女侠》从文化意义上看,其实还具有“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意义。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李恩杰:两轮比赛加起来,至少有8出在舞台上长年不演的戏得以演出。比如《绿衣女侠》《洪母骂畴》这些都是。今年我们在挖掘整理经典曲目上下了很大功夫,就目前来看,外界也是非常认可的。
记者:那以后会不会就此加大传承的力度?
李恩杰:(笑),其实,都不用我们催,我们的青年演员会自觉地做。因为演这种戏很讨巧,也容易得分。经常演的戏,演起来有难度。但话说回来,演这些长年不演的戏对文化传承大有裨益。同时,票友看着也觉得过瘾。其实这是个多赢的局面。
记者:擂台赛像《杨门女将》《洪母骂畴》《谢瑶环》都是演了两场,有点打擂台的味道,这是故意安排的吗?
李恩杰:我们不反对一个戏演两场,甚至在相邻的两天演。原来说分开。但后来考虑到,这也是看点,观众有比较,看得更有味道。对演员来说,只要你觉得这个戏适合你演就行。
记者:此次擂台赛的一大亮点是有中国台湾的选手参赛,您怎么评价台湾的选手呢?
李恩杰:从能力上看,台湾的选手可能稍逊于大陆,但是,从台湾文化传承上看,台湾可能比大陆要延续得好。他们用的是传统的方式、方法,就像咱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咱们改良得多一些。增强交流,我们也能了解台湾。各有长短,互相切磋。他们反应得也很积极,他们很希望有这样的机会。台湾毕竟没有这么多的演员。他们来这也是吓了一跳,没想到,我们有这么大的规模。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更扩大了比赛的影响力。
记者:比赛快接近尾声了,您觉得达到发掘培养“明日之星”的目的了吗?
李恩杰:嗯,至少,未来20年我们不会为人才发愁。当然培养工作还要继续,但是那就是为更长远的未来做的。我们可能只是把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为青年演员的成长提供帮助。他们成熟了,观众也就不会再以青年演员的标准来看。今后20年,是他们在舞台上最光辉的时候。这批孩子现在已经挑大梁了。等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这批人就成了我们的老艺术家了。而且,从现在起,再过40年他们还是很精神的老艺术家。因此,包括此次擂台赛在内的培养青年演员的计划都是一个富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安排。
记者: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国内有没有这样重视培养青年演员的苗头和趋势?
李恩杰:现在全国都在动。大家都在做,虽然起点各不相同,但战略意义上是相同的。
(中国文联网记者 张成)
《杨门女将》
京剧传承之路再扬青春旋风
——记2011“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
何雨南(资深戏迷)
生旦净丑轮番亮相,皮黄悠悠锣鼓铿锵。台上35出京剧经典剧目的精彩呈现,24场比赛的激烈角逐,台下无数次的欢呼叫好、掌声雷动。在这背后不是哪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专场演出,也不是强强联合的重装之作,而是40位京剧青年演员的清新面孔,是2011“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的比赛现场,是今夏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刮起的青春旋风!
此次“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于8月8日拉开帷幕历时19天,于8月26日落下帷幕。这是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京剧院主办的京剧盛事。作为主办方,北京京剧院着眼于未来,本着传承发展京剧艺术重在青年培养的理念,邀请全国十家京剧院团赴京参赛,力求把此赛事打造成北京市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品牌。诚然,他们不仅满腹诚意,更做出了新意。
京剧继往开来 青年就是希望
培养京剧青年演员是本次邀请赛的一个核心关键词。就像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所说:“京剧人继往开来,使命神圣,关键是青年。时代呼唤名家、呼唤大师,为了10年、20年后,为了共和国百年诞辰时京剧事业依然繁荣,关键还是青年。”的确,更好地传承京剧艺术,推动京剧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抓好青年演员的人才培养刻不容缓。此次大赛就是本着这一宗旨,为青年京剧人搭建展现自身技艺,散发青春魅力的平台,最大限度地给予演员自主发挥的空间。比如在剧目的选择上,演员有自由选择剧目的权利,组委会只做适当的场次调整,鼓励参赛者展现自己的优长,挑战自己的能力,并不避讳不同选手同一剧目的选择,这就使青年演员可以拿出最能展现自身特色、技艺的剧目参赛,达到以赛带练的目的。
而青年演员受邀参赛也是不敢怠慢。按行当分为八个组别共37位优秀青年演员中,近八成的人选择了“独挑大梁”,也就是说他们所选剧目基本都是一人主演且时长三个小时左右的经典大戏,压力与难度都不言而喻。
前辈悉心指导 名家甘当配角
“传帮带”历来就是戏曲界培养年轻人的优良传统。前辈传授、同辈帮助、大师带领都是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一个青年演员从坐科七年打好基础,到表演成熟成为大家,当中会经过许多老师的悉心教授;舞台上每出剧目的呈现,背后也少不了老师们一次次的严格把关。所以重视师承也就是重视“传”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可以看出本次擂台赛演员们所选剧目大都受教于流派创始人的亲传弟子,如梅(兰芳)派名家梅葆玖、杜近芳,裘(盛戎)派名家李长春,程(砚秋)派名家李文敏,张(君秋)派名家薛亚萍,荀(慧生)派名家宋长荣、孙毓敏,杨(宝森)派名家杨乃鹏,老旦名家李鸣岩等等。学演过程中,名家们不仅倾囊相授,还为年轻演员“把场”助威,认真程度可见一斑。邀请赛的另一大亮点要数担当绿叶的配角演员。这其中有年轻血液的鼎力相助,也有老一辈艺术家提携后辈的精彩献演。有李宏图、朱强、金喜全等活跃在舞台上的中坚力量,还有著名梅派表演艺术家马小曼倾情演出。他们不辞辛劳,为青年演员助演,不但增强了青年演员的信心,也使舞台演出更加精彩,可谓是一次“传帮带”的完美体现。
重视继承流派 意在发掘传统
京剧艺术需要发展,表演流派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发展依赖于创新,创新则要植根于继承。做好继承工作是为了在艺术本体基础上的创新,为了能更好发展,对于京剧艺术如是,对于青年人才培养亦是如此。可喜的是,本届大赛35出参赛剧目中90%的剧目都是不同流派的经典代表剧,如《伍子胥》《红鬃烈马》《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等。这些剧目都是前辈艺术家的心血结晶,剧目本身就极富流派魅力,演员的特色得到最大的发挥,流派特色也得到发扬。青年演员通过流派代表剧目的学演,从模仿流派的特色到准确把握流派的神韵,加深了对流派的理解,在诠释人物方面更进一步。
除了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流派佳作,久未上演的传统剧目也使观众眼前一亮。如重庆京剧院尚派青衣周利带来的《绿衣女侠》。此剧是由尚小云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创编的,该剧汲取了武生名家杨小楼先生《天霸拜山》中的元素,以示尚先生对杨小楼先生的崇敬,首演于1936年8月10日华乐戏院。据说建国后尚先生本人也很少上演,所以存留下来的资料少之又少。周利同恩师尚派名家孙明珠老师根据原有剧本,整理改编,保留了中心场次和尚派的经典唱段,实属不易。虽已不能再现原貌,但调动一切力量恢复传统名剧,丰富京剧舞台,实为有益之举。
2011“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就像是一针催化剂,打在了青年演员的身上,也打在了京剧观众的心里。坚定了年轻演员对于京剧未来的决心,也拉进了他们同观众之间的距离。邀请赛是一个平台,一座桥梁,给优秀的青年演员提供展示魅力的天地,为京剧发展、流派传承做出贡献。却更像是一个契机,一盏明灯,使青年演员看清自己,重新审视,让他们知道面对这样独挑大梁的演出,和观众的热烈回应更应该学会反思和沉淀。一场演出收获的掌声与欢呼并不能作为成功的依据,拉长腔、洒狗血、跺台板也绝不是青年京剧演员要努力的方向。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继续一如既往地从前辈大家身上学习京剧艺术的精髓,在实践演出中磨练自己,增长经验才是他们应该做的。今夏的这股“青春旋风”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在京剧传承发展之路上新一代青年京剧人会戒骄戒躁、持之以恒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希望!
《穆桂英挂帅》
观众评委也“疯狂”
沐薰(观众评委)
嘴里哼着“咙个儿”谱,脚下踏着小碎步,伴着夕阳走进梅兰芳大剧院。晚上七点半的戏,六点半就已经有人早早守候在此。这些攒动的背影不是别人,正是2011“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的观众评委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国粹汇聚于此,品评之余也要疯狂一把。
疯狂理由之一:规格高,受重视
“长生殿”是梅兰芳大剧院的包厢之一,也是这次邀请赛观众评委的驻扎之地。每场比赛选取最少13位观众评委,所打平均分直接加入选手总分。24场比赛150位观众评委轮番登场,如此强大的阵容、高规格的待遇都有赖于主办方北京京剧院的高度重视。
每天,观众评委都是最先入场的人。因为时间尚早,总是能看到舞台上的参赛演员面饰油彩地为演出做着最后的准备。台上紧张异常,台下评委却是其乐融融。开戏之前,评委们都三三两两的聚集到一起,窃窃私语讨论今晚剧目的看点,说说演员的优长,或者开怀大笑聊着最近比赛看到的趣闻。大幕拉开,拿着组委会提供的评审表,评委们又会变得严肃、认真,一边观赏一边积极记录,过瘾的同时也负责任地写下他们中肯的评语和殷切的希望,打下他们宝贵的一分。
疯狂理由之二:名剧荟萃,过足戏瘾
此次邀请赛的观众评委虽然来自全国各行各业,但都怀着一颗爱京剧的心。他们当中,有年过古稀的戏迷前辈,也有“80后”的追星族,当然也不乏京剧“高手”,有的甚至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个个都绝非等闲之辈。他们爱戏、懂戏、看戏、唱戏,最爱听的就是经典的传统老戏。他们坦言:“在京城看京剧虽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接连几日欣赏传统大戏恐怕也只有过年过节了,更别提流派纷呈、名剧荟萃还连番上演。做评委虽然要赶时间、回家晚,可有这么精彩的戏看,值了!”确实,这次邀请赛不止让京城观众感受了国粹的魅力,还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评委们过足了戏瘾。
疯狂理由之三:被惊喜,被感动
俗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春的气息,靓丽的外形,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此次邀请赛不仅参赛选手多是“75后”、“80后”的佼佼者,就连主要配演也是京剧的新鲜血液。舞台上演员卖力演唱,尽显技艺,台下观众评委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散戏之后评委们会聊起那些闪亮的新星,因为他们心里被这一张张略显稚嫩的面孔感动着,被舞台上完美的展现惊喜着,被新一代京剧人身上散发的执著与坚持打动了。
邀请赛已经落幕,奖项也将尘埃落定,京剧的发展之路却任重而道远。观众评委的点评给这次邀请赛带来了欣喜,他们代表了广大戏迷的心声,更是今后京剧观众的主要力量。他们渴望看到新一代的京剧领军人物,更渴望跟青年京剧演员一起成长。给他们一个疯狂的理由,他们会还你一颗为京剧而跳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