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健作品
当我畅游于陆健的笔情墨韵和文采风流氤氲的心象意境,内心禁不住孵化出墨香飘舞的生动色彩,而那些黑与白渲染构成的画面似乎濡湿了闪光的记忆,留下了感动的印记……
陆健在艺术能量上积蓄了数十年,在文学创作和教学研究之余,他一直在中国书法的世界里游弋着。品读他的每一幅作品,皆让人看到了他篆书创作的新气象、新风貌,同时凝聚着他对艺术的思考,渗透着他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追求。那么,陆健为什么选择篆书而不选择其他书体呢?在中国书法诸体中,篆书这种书体素来是令人敬畏的,因为它离我们太久太远了。况且要真正写好篆书,并非一日之功。
可以说,陆健之于篆体书法犹如写诗作文,总是关注于各自特性的理解,然后阐幽发微,触类旁通。在如何处理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性的诉求中,他的个体生命体验和艺术思想融入到黑与白的抒情叙事中,甚而将传统文化的积淀,当做精神源流渗透于篆书艺术的形式流变中,使得其篆书创作内蕴历史(性)的意味,且具有现代(性)的气息,从而找到了自己可供遵循的一条通往自由境界之“道”。纵观其以篆书为主的作品,起码有几个突出的特色值得称道:
熔铸古法,意在抒情。陆健对篆书的感知和把握,是带有深入研究性质的融会贯通,而非一味徜徉于“学古”之汪洋中,可谓遵法而不守法。看得出他从前人的探求中获取启示,提炼出可以通过视觉形式感知的文化内涵,而用笔的任情挥舞,意度自为高远,笔笔中实,字字气盈,凝重含蓄,方圆兼备,表现意味十足。他的篆书创作不是照搬或拼凑式的简单模仿,而是以“纳古出新”的实践,在学古中熔铸新的肌理,融入己意而自立新貌,显得活脱生动,情趣盎然。
形藏风骨,神采丰泽。细细品味陆健笔下的篆书创作,字里行间似有一股刚健清新之气,给人豪情满怀、胸无滞碍之感。其中流露而出的是一个艺术家所特有的风骨,即气概与格调。或许,那就是古人所谓的“神采”,它得益于“气”,也得益于“道”。至于形质,则是在挥洒之外自然而然的构成,正是:“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陆健是沿着形而上的脉络来演绎书法的,因而笔力气血流畅、骨肉洞达、墨韵丰泽。
通体朴雅,外逸内刚。书法之道的高妙处在于刚柔、朴雅、动静、内外等矛盾的纠葛中相生相因。有人说艺术是一种感觉,其意是指先天的禀赋才气,也表明个人综合修养的一种自然流露。清人刘熙载《艺概》如是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有时只要通过一点画、一线条便可洞察到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与情感律动。
重在趣味,参悟求道。陆健篆书创作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所接受的传统经过一番咀嚼之后又有新的升华。进一步说,他是将古法与求道相融合,在承续传统的基础上破除窠臼,注入个人性灵或新的时代精神,力求建立自己的法则。由于历史上的甲骨文是契刻于龟甲兽骨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线条略显单调,而书道的关键在于怎样从法与道中走出来,即师其心不师其迹,求其神不求其形。陆健试图以从容自如的笔调为之,通过墨色的浓淡枯湿变化,不断参悟刻与写、空与有、黑与白等对立关系的相依相伴,贯穿一种自然、自在、自由的再阐释、再创造的过程。
陆健的书法古雅浑厚,充满刚健之骨、苍劲之力,却不蹈险怪,归于纯正朴茂。观览其书风,虽远离所谓的流行书风,但他在古人的艺术资源中寻求与自己心性相默契的结合,澄怀抒性,同样洋溢着现代气息。而这恰恰是其篆书力量的源泉和真实展示。可以说,陆健作品不是诗却有着诗的意境,不是画却有着画的情趣,不是歌却有着歌的韵味,不是舞却有着舞的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