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平 1949年5月15日生,浙江黄岩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山水画家,中国美协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南京书画院院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市美协主席、江苏省华侨画院院长。199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4年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南京市政府评为南京文化名人。
近30年来,在中国画“革新”、“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浪潮里,观念与形式层层新叠。以西画介入,色光融融;以传统为尚,淡雅境远;中西合璧,则墨彩纷呈。开放的平台,艺术市场的繁荣,实现了许多画家的现实价值,但也使不少画家误入迷途。商业与艺术的混交,成为这一时期的杂音。各类艺术论坛几乎为所谓空洞的“主义”所充塞。展览会上也多是大而空的“图式”。我们渴望看到那种由艺术家灵魂深处写就的画卷,有真情、有感悟、有表现。
朱道平的展览给了我这份满足,使我的心得以宁静,也得以激动。恰如从喧闹的都市突然走进世外桃园,神怡心清,云高气爽。
这里有梅清的清凉,有渐江的冷逸,有宾虹的墨韵,有宋人的理性妙境,有元人的幽淡抒情,有印象主义的颤动,更有表现主义的热情……当然,这是朱道平独有的世界!
走进这世界,仿佛进入诗意高古的空山幽谷。时而山花春烂漫,时而落叶满金秋。这是一个想象的、虚无的、童话的、诗性的世界。林泉飞壑、仙气袭人。这种人文与自然的合一,营造了一个超尘的气场,正是作者理想所栖。
最为令人心醉的是朱道平的点。他的墨点、色点弥漫画面,如喜雨点染春江。他笔下的点,点点有殊,或石上青苔,或空谷坠石,或玉盘落珠。或轻或重,浓淡各异;或方或圆,刚柔相济。是点的合唱,是点的交响。莫奈画点,只为印象;修拉画点,有序点彩;米家墨点,唯绘潇湘;道平之点,胸中层云。透过朱道平的画面近景,是纵深而苍茫的世界。它画中的点,自然幻化,在视觉中对应着客观万象与心灵感受。因此,它具有畅神与表现的双重特性。
其次是他的线。朱道平的线,悠游穿越,横空起舞,富于弹性,极具张力。它外化大千,内应情感。细密与疏朗交织,偶成排比状。其节律拟行云、合流水。线条的明朗,饱含阳光与活力,超越自给自足自然生态下田园的咏叹。其线的势态时狂风激荡,时影入平川,时八水环绕,时诸峰竞秀……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构成了朱道平艺术的视觉特征。
再次,是他的色彩。朱道平的色彩遥接了古代山水画的浅降和青绿,得益于印象主义之后自然光色的表现。这就使得他的作品游离于古今的对话中,浮动于诗性与现实的幻象里。为此,我念念不忘的是一幅题为《江南春》的作品,其色彩沁人心脾,映入心魂。
风雨卷秋江
秋山道上
江南四月,满是梨花、樱花,万山白遍,白中似透粉紫、粉绿。一片迷恋,一片陶醉。朱道平此作,异曲于莫奈的遍野红花,同工于苏天赐油画的诗意江南。这种纯净的世界,在朴质中,在平静中,在简洁与单纯中,隐蕴着画兴、诗兴。像初春大地的暖意,微微升温。
当然,朱道平的作品魅力更在于其“气”。气脉通古、气韵流畅、气象万千……是其作品所散发的才情、文风,以及由此而折射的畅酣淋漓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传统悠久浑厚,历朝历代高手辈出,其所积淀的审美标准与技法程式已成为令人难以逾越的高峰,较之于人物画,山水画更讲究在古意、古法中寻觅新境,它的皴法、勾勒法,都是前人从无数次体验的积累中凝炼出的普通规律,不仅具有抽象美,也不乏生活基础。故而,仅以写生入画则缺乏古法所带来的文化意象,仅以程式入画则未免迂腐、平庸。真的创新便是真的“大痴”,一心痴迷传统;真的创新也便是真的猛士,由传统中跃出,在自然中找到传统,在传统的艺术世界与自然和生活之间迁想妙得。这是生活情感与文化情怀之于艺术家主体而发生的作用。其酿造的成果当醇馨满纸,新意盎然。
瓶花
20世纪以来,社会变革之需,人物画在表达历史事件中易于发挥直接作用,因此中国画的改良与革新多落实于人物画,山水画相对边缘。但李可染积墨层层辅以逆光与侧光的山水,傅抱石魏晋风范挥写自如的色墨气象,为山水画树立了新的审美坐标。创新的路径在综合,这是中国画在深厚笔墨积淀基础上取西法而融之获得新生的良方。
朱道平在这社会与文化转型、中国画前途众说纷纭的情形下,坚韧不拔于传统之道,拓展中国画新生命力之表现。他的创造,使人们再度回眸传统,从中发现潜在的价值,也使人们反思,一个艺术家的生存与生活状态。
其实,忙碌的我,太羡慕朱道平,因为他在生命和艺术双重本体价值中找到了自我,他慕前贤、勇探索、勤笔耕,以量和质的交相迭替,实现着一个个飞跃。故他的真情、真切的绘画世界,将每个生命的点融化,也使得每个点充盈着生命。
松风泉韵图
登丽江万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