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副刊>焦点新闻

1、人民日报《和音》

时间:2022年07月13日 来源:中国副刊 作者:

   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参评作品推荐表

栏目名称 

和音 

创办时间 

2019年11月5日 

原创单位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 

刊播单位 

人民日报社 

刊播周期 

每周2-3期 

刊播版面 

要闻3版 

语种 

汉语 

主创 

人员 

集体(裴广江、王云松、胡泽曦、王远、车斌、李应齐、宦翔、张志文、韩晓明) 

编辑 

马小宁、裴广江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和音”栏目是经人民日报社编委会领导同意推出的重要国际评论新品牌。自2019年11月开创以来,“和音”栏目以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中心任务,结合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生动实践,集中展现习近平主席大国领袖风范和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集中展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和音”栏目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致力于中国理念的全球化表达,致力于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致力于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迅速成长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重要品牌栏目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 

“和音”栏目以提升党报国际评论的道义感召力、理据穿透力、话语感染力为目标,话题选择力求反映国内外共同关注焦点,行文注重展现党报思想理论优势。开栏以来共发表评论310多篇,围绕习近平主席出访和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等,以及抗击疫情、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大主题,全方位展现中国践行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深入挖掘中国实践、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集中呈现中国走向民族复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世界贡献。 

 

 

 

 

“和音”栏目文章以其高政治站位、话题引领性、表达创新性,有效发挥了引导国内舆论、影响国际舆论的重要作用。《为全球知识产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等一大批“和音”评论被国内超过百家媒体网站等转载,《英雄的城市为世界作出重要贡献》《点赞平凡铸就伟大的中国故事》等“和音”评论在国内各平台阅读量分别达到数千万次,成为舆论关注热点。 

开栏至今,近300篇“和音”评论被翻译成英文、俄文、法文、阿文等13个语种,在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西班牙等43个国家的200多家媒体实现全文落地,其中包括美国《洛杉矶邮报》网站、韩国《韩民族日报》、阿联酋《海湾时报》、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国家通讯社、埃及《金字塔报》等。《展现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全球团结抗疫是当务之急》等“和音”评论被英国路透社和《卫报》、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加拿大《国家邮报》和《环球邮报》、日本TBS新闻网、印度《商业标准报》、尼泊尔《共和国报》、《斐济时报》等主动转引。 

2020年2月至7月,“和音”栏目连续发表“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系列评论52篇,率先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进行解读,率先在标题中亮出“生命至上”观点,国内各平台阅读量超1.5亿次,在33个国家的91家媒体落地658次,关键时刻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和音》栏目自2019年创办以来,以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任务,集中展现了习近平主席大国领袖风范和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反映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贡献。该栏目站位高,话题具有引领性,表达具有创新性,有效引领和影响了国内外舆论。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2年7月10日 

    

  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代表作基本情况 

    

作品标题 

《关键时刻更要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发表日期 

2021年117 

  

  

  

  

  

  

  

作品评介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这篇历史性演讲深刻洞察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指明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方向,表明了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坚定立场,在国际社会产生持久深远影响。在这篇重要演讲发表4周年之际,“和音”栏目推出评论文章《关键时刻更要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解读习近平主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主张对国际社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 

这篇“和音”文章针对疫情发生以来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以及“经济全球化已经终结”等错误论调,深刻论述疫情虽给经济全球化造成阻力,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积极倡导国际社会直面困难,携手抗击疫情,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提供动力。文章主题重大,立意高远,视野宏阔,论述有力,既吃透中央精神,又看清国际局势,时度效把握精准突出展现党报国际评论的核心意识和大局意识,是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上积极构建中国话语、传递中国声音的一次成功尝试。 

  

  

  

  

  

采编过程 

2021年初,“和音”团队提前策划,决定在习近平主席发表《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重要演讲4周年之际刊发评论文章,解读习近平主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主张的持久全球影响和突出现实意义。撰文前,“和音”团队重温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原文和国际反响,系统梳理习近平主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并就疫情给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撰文过程中,“和音”团队精心构思文章框架,细致打磨呈现方式,力求讲透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科学内涵反映国际社会共同关切,通过大量数据、案例以及国际机构的相关研究,深入论证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潮流、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贡献者、中国方案有助于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文章在习近平主席重要演讲发表4周年之际刊发,后由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各新媒体平台进行二次传播,国内各主流新闻网站、客户端等纷纷转载。 

  

  

  

社会效果 

这篇“和音”文章针对性强,时度效把握精准,在国内外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切实发挥了引导国内舆论、影响国际舆论的作用。文章仅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两个平台的阅读量就达到了660万次。“新闻联播”当天头条报道转引该文主要内容。美国《洛杉矶邮报》,尼日利亚《人民报》、《黎明报》、《权威报》、尼沃塔新闻社、欧朋新闻,乍得统一新闻网,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国家通讯社,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日本AFPBB News网站,坦桑尼亚《卫报》等国外媒体也纷纷全文转载该文。 

    

  【人民日报 2021.01.17 3版】 

    

    

关键时刻更要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和音)

    

  20171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洞察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指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表明了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坚定立场。4年前,这篇主旨演讲被赞誉为“冬日里的阳光”;4年来,这篇演讲一直被国际社会所铭记,持续启迪人类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思考。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这是看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式,也是继续推动开放合作,使经济全球化继续为增进人类福祉服务的重要基础。 

  越是困难时刻越需要思想之光的指引,越是危机面前越能彰显真理穿透时空的力量。悟懂习近平主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能够看到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希望和路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交流和人员往来严重受阻,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幅下降,世界经济受到供给侧、需求侧的冲击。一些人抛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掉链子”、“经济全球化已经终结”的论调,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但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戈夫所指出,拒绝开放的“副产品”不仅是增长放缓,而且会导致所有国家国民收入大幅下降。 

  疫情给经济全球化造成阻力,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不断释放新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力。美国《哈佛商业评论》认为,电子商务、视频会议和机器人等领域正在发生技术变革,这些转变可能促进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指出,疫情防控期间全球贸易正在经历技术变革,贸易技术可能推动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跨境流动,技术进步可以帮助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小型与大型企业间的差距,甚至提供跨越式赶超机会。这些表明,经济全球化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能够助力破解发展难题。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疫情仍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当务之急是携手抗击疫情,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提供动力。4年前习近平主席为世界经济开出的“药方”,当前也十分“对症”: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显然,这是把准了痛点难点焦点,抓住关键的“对症下药”。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4年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增加至21个;连续举办3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市场正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中国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携手各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积极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增强了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中国坚定选择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用丰硕的实践成果雄辩地证明何为“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关键时刻更需要把准正确方向。人们应当坚信,只要各国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代表作基本情况 

    

作品标题 

《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①》 

发表日期 

2021年7月3日 

  

  

  

  

  

作品评介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文作为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系列“和音”评论的开篇之作,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国际视角展开论述,集中展现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高度评价,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正以深刻的方式改变世界”。 

文章观点鲜明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引导国际社会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文章政治站位高,着眼大局、视角精准、逻辑严密,充分展现了党报国际评论的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 

  

  

  

  

  

  

采编过程 

“和音”团队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深入准确领会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社会关注焦点,策划“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系列“和音”评论,分别围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展开论述。 

系列“和音”评论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通过援引外国政要、专家学者等的积极评价,充分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的高度肯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认可,既以我为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也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致力于加强同各国团结合作的开放胸怀,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惧外部压力、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坚强意志。文章先在《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发,后经人民日报各新媒体平台二次传播,在国内外舆论场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党报献礼建党百年的重头国际评论产品。 

  

  

社会效果 

    “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系列4篇“和音”评论刊发后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仅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的阅读量就超过600万次,并累计在12个国家24家媒体转载落地。作为该系列文章的开篇之作,《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文在人民日报和“学习强国”客户端阅读量超170万次,其英文版在9个国家的19家媒体全文落地,包括泰国《经理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巴基斯坦《每日议会时报》、坦桑尼亚《卫报》、尼日利亚《黎明报》网站等。 

  【人民日报 2021.07.03 3版】 

    

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和音)

  ——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① 

    

    

  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中国,让世人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磅礴力量 

    

    

  “震撼世界的百年”“史无前例的跨越”“最非凡的百年成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国际舆论热议。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中国,让世人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从落后挨打、积贫积弱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祝贺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认为这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正以深刻的方式改变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兑现了对历史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一令人振奋的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增添了信心,为各国推动包容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和借鉴”。英国《金融时报》评价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数亿人摆脱贫困,并使中国转型成为一个高科技经济强国,这是“里程碑式成就”。中国的崛起是“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繁荣”。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国际社会孜孜探寻答案。阿根廷《经济学家报》网站刊文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发展过程中应对每一次风险挑战,与其非凡的务实、长远眼光和精心规划密不可分,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道路上成功的关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认为,100年来,中国从一个遭受列强入侵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性大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领导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必将不断提升。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让国际社会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底气,中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比自信。报道庆祝大会的很多外国媒体抓住了这样一个细节——“当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时,现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指出,这段话展示了中国顶住外国压力的坚定决心。 

  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附件5   

    

  2021 年每月第二周刊载作品目录 

    

月份 

 

  刊登日期 

1 月 

踏上大国外交新征程——放眼二〇二一年① 

14 

2 月 

感知春节“和”文化的力量 

212 

3 月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10 

4 月 

循道而行 担当正义 

44 

5 月 

小长假活力彰显大市场魅力 

56 

6 月 

坚持人民至上 凝聚抗疫合力 

69 

7 月 

共襄伟业,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④ 

76 

8 月 

创造人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奇迹 

814 

9 月 

讲信修睦 合作共赢 

95 

10 月 

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013 

11 月 

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① 

117 

12 月 

打造更加紧密的“一带一路”伙伴关系 

125 

    

  填写连续12个月每月第二周刊载的作品标题如遇重大节假日或重大事件,顺延一周,日刊栏目填写每月第二周任意一天刊载的作品标题,动态消息集纳式栏目填报栏目名称。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