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副刊>副刊专题

踏访南部寻醉美

时间:2020年07月30日 来源:中国副刊公众号 作者:何劲松

  9月中旬,收到全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通知,今年中国百名文化记者采风活动在四川南部县举行,时间920日至24日。一看通知,不免有些犹豫。一则地点陌生,巴山蜀水名胜可数得出一堆并略知大致地理方位,可不曾注目过南部县。二则时近中秋,有些懒得动身。未决之际,突然接到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琴珍大美女的电话,力邀我参会。她很热情,若我这位爱说爱唱的彝家汉子前来,会给活动带来几分人气。再说不曾行足之处,一切都是新鲜的,来了就有观感。于是,中秋节那天,踏上了前往南部县的行程,夜晚在飞机上赏月更为清朗明亮。 

  不看不知道,南部县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属四川南充市管辖。幅员2230平方公里的国土居住着130万人口。历史悠久、人文璀璨,长达2200多年的建县之史,积淀着数不尽讲不完的文化瑰宝,留下了吴道子手绘观音像、杜甫题咏晓霞观等名家真迹。北宋年间,生于斯的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陈氏三兄弟”,凭勤奋苦读俱登科进士,官居两相一将创辉煌。亚洲最高摩崖石刻禹迹大山佛落座于此。20世纪30年代,红四方面军在南部县和阆中市结合部片区建立阆南苏维埃政权,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红军将领曾一度在长坪指挥作战,80年前红军留在石堡上的革命口号至今依稀可辨。如今的南部县,以“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水中”的理念建设现代生态化城镇。150万亩生态林披满山岭,65万亩速生林郁郁葱葱,35万亩桑园叶华蚕实,25万亩优质果药硕果累累,青山碧翠,满眼绿茵,“全国生态县”名副其实。600亩连片的“桂博园”悠然驻足于市中心成为公园,从周边繁华闹市移步于此休闲观赏桂花,暗香飘逸,沁人心脾。城市新区欣欣向荣,充满着宜居的气息。记者在留意此地文化底蕴的同时,也留心于知己知彼的比鉴,探访南部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创新神韵,其中升钟湖水库开发与黑龙观村新农村建设颇为醉美。 

  升钟湖:一钩甩出国字号大品牌 

  升钟湖的开发和利用可谓是南部县当今蔚为金灿的明珠,是借势造力的惊人之举。 

  升钟湖非天然之湖,而是依山就势汇集百川,将河流截堵筑坝兴建而成的西部诸省市区最大的水库。动议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破土动工于70年代、建成受惠于80年代。库容13.39亿立方米,灌溉着下游3个市10多个县区的200多万亩农田。因库容与全国人口数接近,升钟湖水库又有“中国人的水立方”别称。 

  升钟湖水库的建设牵动着10多万人的移民安置,因此,兴建、开发历经了“摸着石头过河”到“架桥奔通达”的跨越。曾几何时,为帮库区迁出的移民找寻致富路曾在库区推广网箱养鱼,但鱼产量猛增的同时,却严重污染水质最终被迫退出。之后,利用依山傍水的8万亩水面周边地形地貌地势景象特质开发旅游业。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完成了景区游客便道、游客服务中心、游客码头、水上运动体验中心、可容两万人的海螺露天剧场、两万多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十里钓鱼台、四星级别墅酒店和沿湖渔家风貌等项目的建设,一跃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世界旅游组织确定为中国西部最大的人造水资源,成为川东北旅游线上山水相融而集观光、度假、休闲和水上娱乐活动为一体的理想去处。 

  让升钟湖水库名气“更上一层楼”而声名远播的则是“中国钓鱼城”的美名。2009年,勇于创新的南部人别出心裁地举办“首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即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收录为“规模最大的野钓活动”。从此,“中国钓鱼城”的国字号品牌名花有主,桂落南部县。 

  尝到钓鱼赛甜头的南部人鼓足劲头,索性把钓鱼赛活动做大做亮。之后,每年一届的“国钓赛”成为惯例。国家体育总局将升钟湖定为“钓鱼赛训练基地”,并冠以全国目前惟一“钓鱼城市”美誉。记者于922日采风升钟湖,时逢2013年第五届中国升钟湖钓鱼暨桂花旅游文化节。主办方给记者的资料显示,本届文化节的主要活动有:第五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赛、中国升钟湖国际舟钓公开赛、2012-2013中国升钟湖钓鱼公开赛总决赛、中国升钟湖首届渔具文化展、升钟湖特色旅游产品展销会、首届升钟湖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升钟湖特色小吃及鲜鱼烹饪大赛、“圣湖杯”第一届中国升钟湖旅游大赛等内容。 

  据介绍,升钟湖已发展为能同时举办国家及世界级钓池、野钓、路亚钓大赛的天然钓场。如今,升钟湖钓鱼赛已步入常态化,每月、每季都有赛事活动。 

  一钩甩出国字号大品牌。把一座人工兴建的水库打造成正向5A级景区冲刺的旅游胜地,进而铸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全国领先的“钓鱼城”,确实是让人醉美的大手笔。 

  黑龙观村:美丽家园的惊艳样本 

  当今,我们红河州正在热火朝天开展“美丽家园”建设,所以,记者很在意四川人怎样建设美丽家园。在南部县四龙乡黑龙观村,记者惊奇地看到,我们正在千呼万唤建设的美丽家园,这里已傲然挺立着和美的样本。 

  黑龙观村的乡村建设围绕四川省关于成片推进新农村战略的“一年出拐点,两年见亮点,三年成景点”思路,以“新农村生态示范村、乡村旅游品牌村”来定位,按照景区、景点、景致的要求,突出田园风光、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重点打造以莲花为亮点的观光园区。2011年,启动统筹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到第三产业、从“蜀中莲花第一村”到“四川莲花之乡”和“中国最大的莲花博览园”的巨大转变,实现了贫困区向示范片、示范片向样板区、样板区向风景点的“三级跳”。 

  四龙乡以黑龙观村为主景观的新农村建设、莲花藕产业、景区打造等重点项目齐头并进,旅游景点、观景平台、休闲亭廊及木栈道、游步道等设施齐全,一个集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的特色景区跃然于人们眼前。 

  别墅型农家依山而建,或建于山梁、或建于山腰、或建于山谷田边地头,错落有致,布景美观。记者走进农家,与主人叙谈。主人非常感慨美丽家园建设带来的甜美和谐生活,向记者介绍,如果旅客需要,别墅可以让旅客居住体验生活,享受人与自然的和美。 

  据该县有关人士介绍,四龙乡以黑龙观村为核心区向周围扩展,连片种植上万亩莲花,每年的6月和9月,是莲花盛放、莲藕丰收的季节,这里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省内外游人,呈现一派花海中游人如织、公路上车水马龙的景象。赏万亩红莲、品莲藕佳肴、住农家别墅、揽莲园风光,已成人们来此的四大体验时尚。 

  记者凭栏观赏四周近景远象,踱步栈道行走莲田,宛如在世外桃源,置身于此,醉美惬意。 

  踏访南部,收益甚多,不枉此行! 

  (原载《红河日报》2013122日)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