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副刊>副刊评论

荣格:心理学家?宗教学家?科学界的“神棍”?

时间:2020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副刊公众号 作者:张译丹

  凡是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肯定都听说过荣格这个名字。如果你还对炼金术、占星学感兴趣,那么荣格更是一座绕不开的高山。

  在西方思想史上,荣格除了是西方心灵研究领域的一代宗师以外,也是将东方哲学和宗教思想介绍到西方的一名重要人物。在我看来,荣格和大多数学者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领域,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人种,一种宗教,一段历史,而是在探索全人类的心灵地图。在人类意识和无意识的海洋中,荣格就像是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甚至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去经历和记录人类最真切不过的精神体验。

  他深入东方宗教和精神传统,并结合西方哲学和科学之路,探索印度语境里的大梵。

  荣格的精神分析体系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的意识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一点与瑜伽修行目的不谋而合,而且荣格对意识层级和作用的理解,也和印度观念相契合。早在1912年,荣格就在《力比多的转化和象征》一书中对《奥义书》和《梨俱吠陀》中的段落做了心理学解释。在1936年和1948年分别发表关于印度宗教的论文《瑜伽和西方》,以及《东方冥想的心理学》。而《瑜伽心理学》就是荣格受邀举办的四场研讨会的记录当年这场研讨会可谓是一票难求,许多学术大家,比如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赖希施泰因,就私下找荣格走后门得到一个入场席位。因为翻译这本书,我多次阅读荣格口述内容,每一次都有心中又一寸土地被开垦出来的感觉。我想这正是因为荣格的演讲使大量无意识的晦暗材料,转化成为可被意识到的经验话语时,自然发生的意识扩展。

  

《瑜伽心理学:荣格1932年的讲座记录》讲了什么?

  荣格将人的心灵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其中集体无意识仿佛是一块连接所有人的深藏于水面之下的心灵大陆,而意识是露出水面的礁石和小岛,个人无意识是时而能因潮落而瞥见的那部分岛体。

  那么这个连接所有人类心灵的集体大陆可见于何处呢?荣格是通过世界不同文化和地域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和神秘符号总结出那些具有普遍深刻意义的意象。

  荣格对密宗瑜伽的解读尤为着重在脉轮曼陀罗(注:脉轮理论起源于印度。古代印度瑜伽理论认为人体主要有七个能量中心,即七个脉轮,由下往上分别是: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这七个脉轮互相补充,互相影响,是通往心灵和高层意识的闸口。)的意象含义上。我们知道,印度的宗教历史不是一个书写的历史,而是一个口述历史、实践历史。现存大量的宗教原始典籍,虽然是用文字保存,但文字并不是以一种逻辑的、秩序的方式构建的,而是用一种图画式的抽象叙事方式表达。其中,曼陀罗是一种重要的记录手段,将各种宗教经验浓缩在一个图像中,供人冥想。于是,荣格将脉轮曼陀罗中的图像提取出来,和世界各地的神话意象相对比,并且旁征博引世界各个相联系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解释,比如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仪式,并且讲述了数个患者的症状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曼陀罗意象,作为心灵原型来阐述这些意象所具有的普遍心理学意义。

  ?

  阐述中,他还引用了古希腊神话、“神秘互渗”、康德的物自体、柏拉图的理想形象等西方哲学概念来对应阐释相关的瑜伽术语。他还富有洞见地指出,人类现在已经普遍达到了心轮层级,简单来说就是已经普遍摆脱了情绪化的控制,开始了精神自觉,并且正在步入喉轮中心,也就是开始探索意识和物质,个人和世界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这一现象很容易在我们的前沿科学领域发现征兆。同时他也指出,根据印度哲学宇宙观,虽然我们不能忽视人类的进步,但我们还只是进入了人类脉轮大厦里的心轮,而放眼宇宙,我们还在宇宙脉轮大厦的地下室——也就是海底轮。这个景象就像是科幻片里已经达到高度文明的地球人突然被来自外星的高等文明团灭的剧情。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类探索精神领域的步伐一定不会停止。

 

 

荣格手稿

  对印度思想的发觉不仅让学者们兴奋,也引起了各大健身机构的关注,各种体操训练一样的瑜伽班,让人们注重身体的训练,而忘记了瑜伽是一种复杂深刻的精神训练。一些宗教贩子通过二次创作和简化,使之教条化,让这个本来就因为时间久远而变得晦涩的理论体系变得更为混乱,让人只是去模仿瑜伽,而远离真义。这也是荣格所警惕的。

  荣格在本书中也提到一个重要的现象,他观察到很多西方人沉醉于瑜伽修行而导致精神分裂,其根源在于东西方人的意识结构和个人无意识土壤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印度和其他地区相比也是具有唯一的独特性,而微观上看个人的经验和无意识领域也是独特的,也就是南橘北枳的道理。但是这并不是说东西方哲学思想是不可互相交流和吸收的,因为我们还有一层意识结构——集体无意识——是所有文化的集合地,也是给所有文化提供了精神交流可能的心灵大陆。瑜伽理论并不是不能为现代人所用,而是在吸收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了解和意识到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背景,遵从自身意识习惯去理解脉轮等原型意象在现代语境下的含义,警惕教条化地强迫自己进入或者强烈排斥某种特定的精神状态和阶段。

  在一场讲座中,荣格和德国著名印度学家霍耶尔教授共同指出,人类心灵世界是非常复杂精妙的,任何简化对其研究的态度其实都是在制造混乱。但是对心灵的探索又是引导人类进步上升的必经之路,它深邃但是迷人,而且一旦踏上这条道路就无法回头,你必须在完全实现自性后再出来,完成属于你自己的英雄之旅。我相信所有踏入瑜伽之路,或是别的精神修行之路的人,都是以探索自己,实现完全的理解和自洽作为目标的。我在翻译荣格这本书、查找荣格生平资料的过程中,也不断感受到他学术理论和生活哲学之间的自洽。希望我翻译的这本书,也启发你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精神成长之路。最后就以荣格的另一句箴言作为这次分享的结语:“我愿做一个完整的人。”?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