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金矿”面前的困局
媒体数字化是当下的必然趋势
在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石景山区政府的支持下,由新传媒网联合40多家数字媒体领域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知名院校、投资机构等共同发起的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经过近两年的申报审批,将于9月19日正式筹备成立。
传媒产业公司化、文化公司传媒化……在跨界发展的格局下,媒体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容。而结合了数字化手段的媒体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又会给人多少遐想?借力一直以高科技、数字化产业闻名的中关村,该联盟又会对业界产生什么影响?近日,记者专访了联盟发起人、新传媒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吴渺。
数字媒体产业市场超数万亿元
文化财富:联盟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一个产业成立协会或者联盟一般代表产业足够壮大,以中关村为例,市场是否已对行业联盟成立产生需求?
吴渺:从大的角度看,随着微博、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动漫游戏等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兴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把“数字媒体的内容平台”列为重点领域,科技部在动漫和网络游戏两个领域率先进行了布局,全国也诞生多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全国情况来看,数字媒体产业的市场价值已经超过数万亿元,未来空间更大。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7月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驱动北京经济增长的要素正在转变,高科技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尤其是中关村的发展好于预期。今年1月至5月,中关村示范区规模(限额)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9691.1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比1月至4月提高3个百分点;专利申请数达8221件,同比大幅增长26.3%。中关村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高科技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向前发展的新动力。
而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加快形成数字媒体产业发展集群,促进数字媒体产业链的完善,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的产生迎合了产业需求。
行业瓶颈亟待突破
文化财富:除了数字媒体产业本身的迅速扩容,数字媒体类企业在经营中是否也有很多“瓶颈”需要行业机构来梳理和突破?
吴渺:确实存在很多瓶颈,随着产业扩容,很多问题都会逐渐浮出水面。以目前在媒体转型中处于潮流位置的APP为例,中关村目前从事移动APP开发的企业不在少数,但研发成本过高导致经营困难的企业也并不少,有的追赶了技术潮流,但并没有开拓好下游市场。而APP又是“刚需”,很多媒体客户因为开发价格高,而转向自己开发APP,这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上线后的更新和维护做得不好,自己APP的推广运营也缺乏创新和系统性。另外,APP仿制也是一大问题,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仍是薄弱环节。
另外,很多处在发展期的数字媒体企业,昂贵的办公成本和研发投入造成发展迟缓,其融资能力亟待突破。很多大中型数字媒体企业通常追逐热点,动辄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同质化的竞争收效并不好。整体而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健康格局还没形成,联盟未来的工作重点就是积极促进以上问题的良性转变。
“园中园”要先确定模型
文化财富:中关村本身就是以高科技、数字化产业集群著称,而联盟的方向之一是在中关村壮大数字媒体产业集群,是否会以“园中园”的模式发展?目前企业聚集的情况如何?
吴渺:集群式发展仍是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日前, 天智航等10家医疗器械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新揭牌的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签约。该产业园不是中关村新获批的区域,而是在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即将新建的“园中园”。这也是中关村示范区首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园中园”。该模式的开创完全可以给数字媒体产业集群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与以往的园区规划建设不同,数字媒体产业的“园中园”不应先“圈地”,而应先设计模式。鉴于以上问题,如小微企业多、融资难、上下游断裂,应先聚集一批优质企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补关系,以此带动更多的资本和人才向园区靠拢,这样的集群式发展才称得上对产业有良性作用。
中关村作为中国数字媒体产业最重要的集聚区,具备集群式发展的先天优势,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整合资源。
文化财富:在数字媒体产业链的建设上,联盟即将着手的工作有哪些?
吴渺:首先以课题研究方式,向联盟企业提供各地区数字媒体产业的生态,为其做决策参考;也将举办各种线下讲座、论坛、展会,促进行业间、机构间交流合作。另外,对于国家实时发布的行业政策,对企业进行普及和贯彻实施,还将引进港澳台及国外的优质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内容提供商、平台运营商、先进的运作模式和人才,为产业集群注入活力。
(编辑:竹子)
共1页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