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演出票房仍是雾里看花

时间:2013年08月03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郑洁

  虽然北京知名的演艺产业研究机构北京道略文化产业中心推出的演艺产业投资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演出行业全国总收入达108亿元,超过中国电影产业的总票房收入,其后几年的演艺总收入也一直与电影产业票房收入相差无几。但有权威数据指出,全国演出的纯票房收入只有50亿元。

  与此相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日前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近110亿元,国产影片票房收入68.5037亿元。而据权威观察机构普华永道预测,中国电影票房2017年将达55亿美元。

  在差距面前,业内人士均表示,演出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足,部分主流品种受国际金融危机及政策影响严重,票价困扰是影响演出市场更繁荣的主要原因。

  旅游演艺等主要品种受冲击

  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模式和旅游演艺上市第一股宋城集团的出现,代表了旅游演艺在演出中的市场地位。据宋城股份近期财报显示,其近日股价强势上涨,自2013年6月25日近期低点以来恢复增长,涨幅约20%,目前股价估值高于旅游行业估值水平,但低于传媒行业的估值。2013年受禽流感疫情影响,华东旅游线路游客减少,宋城景区的游客也略受冲击,因此调低了《宋城千古情》的表演场次。

  “旅游演艺是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和季候性的演出品种,跟旅游产业密切相关。”天创国际演艺公司副总经理张东辉表示,国际旅行社裁员均显示着二次危机的积累,严重影响着国际的旅游人流,对国内的旅游演出也带来较大影响。

  而另一主要品种明星演唱会,由于近年来人力和物料成本的激增,以及受高票价、营销水平等影响,业内人士透露,九成的国内明星演唱会是亏损的。“明星一张口就几乎封死了演出商的利润空间,所以我们在演唱会这个传统项目模式下寻找新的业务出口。”北京巨龙文化总经理刘忠奎向记者表示。

  而大型公众活动成为受政策影响严重的品种。一些演出商均表示,由于政府把关严,压缩公益性活动、大型活动、政府采购活动的开支,其业务受到影响。

  北京离文化标杆还有多远

  北京聚集着全国最好的剧院(场)、最多的观众和最强的演艺院团,2011年,北京舞台演出票房高达14亿元。在票房贡献上,北京的电影院在全国的比例保持在1/10左右,但北京剧院的比例要远超于此。

  多年来,话剧龙头老大北京人艺的票房持续增长,从2008年的1439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近6000万元。北京众多的民营话剧机构从吸引融资到创作生产及营销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但舞台演出的受众终究还是小众,北京整体的演出市场也一直饱受困扰,高票价,政企体制、事业产业定性不明,资源分散、缺少一批品牌型龙头企业是目前的现状。

  “北京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瓶颈。”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吴然,也是旅游发展委员会委员,他以旅游的驻场演出为例,尽管北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正因为如此,限制了国内观众在有限时间内观看旅游演出的机会。同时,受地价高、剧院资源紧张等影响,北京也不太可能出现太大的“圈地式”发展。

  同时,受体制因素影响,北京很多演出市场资源并未充分释放。北京市文化局演出艺术发展处处长张健表示,尽管北京剧院资源丰富,但很多仍归属国有机构,虽然已企业化运营,但仍承担很多行政功能。很多民营企业无法享用这些剧院资源。另外,全国的演艺集团没能获得市场生存的能力,需要政府发动扶持性演出,这也是演出市场化程度不够的表现之一。

  高票价阻碍大众消费

  虽然舞台艺术不可能成为大众消费,但中国演出市场的高票价仍然是近几年突出的阻碍。最贴近大众消费的明星演唱会,却限于明星身价等多重因素,导致演出商基本走高票价路线。而歌剧、音乐会等本来属于小众的文化消费,因为票价更显小众。

  “像年底音乐会,很多国有集团推出的大制作、大项目,几乎都在赔钱赚名声,或者是曲高和寡,绝大多数高价票是不可能卖掉的,基本属于政府消费或赠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演出人士告诉记者,赠票是中国演出非常不市场化的表现。

  该人士表示,虽然政府在推动“百元以下演出票”的文化工程,目的是让更多工薪阶层享受到低票价带来的文化消费,也希望借此推动市场,但演出产业的发展仍取决于自身的市场化程度,以目前的票价为例,曲高和寡、奇货可居本身就反映了演出商对消费力量的信心不足,演出产业需要更多的突破和体制的改革,逐步培育产业的根基——消费人群。


(编辑:竹子)
共1页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