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文化企业要抓住新三板
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试点扩大至全国。中国证监会也表示,正在抓紧筹备新三板扩容,具体方案等到成熟后向市场公布。这使得新三板的全国性扩容终于有了实质进展。
文化企业大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这就要求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一定要用好资本工具,没有资本的长期推动,轻资产的文化企业是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的。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博纳影业、光线传媒等这些10年前的小公司通过私募、IPO、再融资等方式,已成为了民营文化企业中的佼佼者,而如今的新三板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可能会超过2009年创业板启动时的效果。
国学时代、沃捷传媒、中教股份、银都传媒、随视传媒等都是很有资本战略意识的文化企业,通过挂牌新三板,对企业的整体估值、业务合作乃至争取政府补贴和奖励支持,都有积极作用。
可以预见的是,近期会有越来越多准备上创业板、主板的文化企业“转战”新三板,因为,与其排队等待,不如尽早挂牌接受监督,进而提升企业价值,犹豫只会错过资本的良机。
对于如何选择券商,一定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如果自身的财务情况和主营业务等基本要求不符合新三板上市要求,或者自身对资本上市不了解和不重视是根本不行的,同时,企业最终能上市挂牌与企业领导人对资本市场的认同息息相关。
“两个基本点”是指一定要找到专业且可以顺畅沟通的团队,专业与否,不能只看大券商的名气或者券商主要合伙人的名气,一定要细致了解负责项目的人是否专业;其次,沟通顺畅也很重要,当企业真正遇到实质性的难题时,沟通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此外,对于想要上市的文化企业来说,如何吸引懂资本运作的专业人才也很重要,目前大多数文化企业中的人才结构和薪水分配不太合理,业务人员的人数和工资一直都占主导地位,而专业的金融人才太少或者根本没有,这会大大制约文化企业的发展,因为根本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本文作者系文化投资人、博大创投董事总经理)
(编辑:竹子)
共1页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