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下载排行、美国公告牌排行、网络搜索排行,以及音乐选秀节目推出的歌手榜、金曲榜……以“权威”之名推出的排行榜,仅音乐类的就不下10个,为什么“私家”排行榜却成了话题?互联网学者和社会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交媒体上自制排行榜的出现,凸显了“娱乐话语权”的遭遇的尴尬:
●学者称娱乐排行榜在大众心中早已“不那么干净”。营销无孔不入,排行榜和娱乐话语权,不过是一种利益诉求。
●“明星”的诞生机制,在“大众投票”和“导师亮灯”间找平衡。抢着说话,缘起大众不愿成为娱乐资本的“消费品”。——编者
“私家”排行榜成为现象。重视自我感受的年轻人,频频出手编制自己心中的排行榜。与此同时,商场、餐厅等播放的歌曲,成为“隐性”的私家排行,试图在暗中左右流行。
署名“梁欢”的微博,几天前发布了“我心中的华语乐坛歌手唱功排行榜”。其中邓丽君以100分位居第一,之后是陈奕迅、王菲、张学友、刘欢等人。不过,也有不少明星的成绩并不好看,甚至因为分数低成了看点。比如沙宝亮、林志炫获评“先天不足、后天挥霍”得到65分,人气颇高的五月天主唱阿信,因为“没有音准”只得了5分,而杨幂以“不会唱歌”为由被打上“0分”。
这份草根排出的“私家”排行榜一出,立刻引发网民争议,一天之内转发评论超过2万次。有人认为草根榜给了所谓专业权威的榜单一记响亮的耳光:65分的林志炫和0分的杨幂,目前正是某音乐搜索网站推荐排名的前两位。而他们的走红,前者凭借的是眼下风头正盛的音乐真人秀《我是歌手》,还算有理由;后者则是演而优则唱,以一首《爱的供养》爆红,基本算不上歌手。而乐评人在拿到这份私家榜单后,对其中的评分也大致认可,认为:“大部分比较专业,排名靠前的的确都是毋庸置疑的实力唱将,但是在某些环节上过于苛刻,有私人情绪。”
有评论称,时下音乐排行榜越来越难以树立权威,甚至因为唱片产业的衰弱而渐渐失去份量。这是否意味着草根的“私家排行”会成为一种抢眼表达,甚至左右人们评判明星或歌手的依据?
“‘草根排行榜’早在BBS时代就已经出现。”新媒体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魏武挥告诉记者,“私家”排行榜已经成为现象。最早,受阻于网络的互动性,草根排行榜为了抢夺眼球,只能通过一天发一条,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的“连载模式”。音乐论坛里,不同“门派”的歌迷几乎都以这样的模式,推出过心目中最优秀的歌手。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各种排行榜层出不穷:文艺青年制作“我心目中的诗人”,奇客在总结科幻角色受欢迎程度排行,聊天一族推出了“聊天敷衍词语排行”,甚至还有午睡时间、下午茶美食、开车常用语等冠以“我一个人的排行榜”的榜单。
“随着80后90后走向社会,一些隐性但是更有影响力的排行榜,也开始浮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商场、地铁站、餐厅、展会等公共场所,很多已经被“私家”排行榜占领。这些地方的背景音乐,往往由年轻人负责,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推荐编辑音乐。比如很多时尚风格明显的快餐店,年轻DJ播放的流行音乐节奏轻快、个性活泼,很少会听到“网络神曲”这样知名度很高,但是美誉度很低的歌曲。
公共场合的隐性歌曲排行,和“权威”机构评选公布的榜单,几乎没有关系。根据自己喜好播放的曲目,一方面呼应当下流行,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圈子文化,锁定更精确的消费群体,影响很多人对评判音乐的标准。
某些所谓权威的排行榜,已经成为营销产业的一环,利用从众心理营销。不过,网络社交的讨论、评价,逆反、漠视,改变了排行榜单向的信息告知作用。话语权的争夺最终演化成利益博弈。
有学者引用网络百科对排行榜的解释,“排行榜最早的发明,是因为商业目的,想借人们的共趋性制造商机”,由此认为看似口碑营销的排行榜,很容易演变成一块广告牌。而从几年前彩铃下载排行榜,引发不同歌手歌迷的论战,到去年收视率排行榜造假人自曝“给钱就能进前十”,看似权威的排行榜,不止一次倒在舆论的怀疑之中。
是“销量排行榜”还是“质量排行榜”?一位社会学者告诉记者,利用从众心理炮制的娱乐排行榜,始终在偷换概念,让消费者产生销量高的产品,就一定质量好的错觉,由此跌入消费陷阱之中。“诸多机构发布的排行榜,看似表达了公众的态度,由许多消费者心中的私家排行榜综合而成,但是其最终排名,受制于很多非实力因素的影响。在商业赞助、企业公关的作用下,排行榜早已成为营销产业链的一环。”学者表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排行榜已经没有了应有的公信力,变得“不那么干净”。
曾有媒体报道,自称是粉丝的两位女孩,在KTV包场,操作69台电脑点播某歌手的新专辑。事发后,她们表示包场点播由粉丝集资完成,为的就是让偶像的点播率有所提高。歌手所在的唱片公司事发后,撇清关系,称公司从不买榜刷榜。
相比人工点播提高“销量”,由公司刷榜更为“专业”。去年年底,YouTube的音乐视频排行就经历一次“整顿”,美国广播唱片公司、索尼、环球3家音乐巨头的音乐视频点击次数,一夜之间被YouTube排行“砍掉”20亿次。YouTube发现提供音乐电视点播的音乐公司,和某些业内公司签署协议,让后者负责“非正常”推广,因此排行榜上的某些音乐电视的点击量暴增。“刷榜行为”有违YouTube服务协议:“购买或操纵视频订户、点击量,都被视为违规。”据报道,环球音乐公司被减掉了10亿次点播量,索尼点播量从8.5亿骤降至230万次。
YouTube和音乐电视提供方,按照点击量等数据进行广告分成,因此刷榜行为被严格监管:人工刷榜营销,包括僵尸程序、垃圾营销或是其他非网民访问行为,该视频和频道或将被终止。
“被商业渗透的所谓‘权威’,出现了缺位,于是草根排行就从补位,上升为越位。”魏武挥表示,“私家”排行榜虽然挑战了“权威”的话语权,但是充其量只是一种娱乐和补充。“这种传播并没有太深的深度,过几天大家就会忘记‘私家’排行榜。”
更重要的是,商业利益在排行榜中的博弈,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发榜的看榜的,都已经在体系中找到了位置。打着“专业评判”“个体感受”旗号的“私家”排行榜,试图改变娱乐圈的“话语生态”,但是最终依旧无法逃脱商业嫌疑。“私人排行榜改成定期,每周一次,网民的第一反应会是,这个私人榜也被人买通了,也不可信了。”业内人士称,娱乐话语权已经被很多人默认为一种利益诉求。
娱乐话语权已几经易手。“草根”不满足于“我的快乐你说了算”,更不愿成为“娱乐资本”的消费品,排行榜只是这种挣扎的表现之一。社交网络正在挑战传统娱乐媒体的话语权。
之所以排行榜成为平民草根和娱乐资本对立的爆发点,和选秀节目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超女”找草根歌手,到“我是歌手”让明星重回舞台,有评论称,这种变化的背后,是电视真人秀从消费平民到消费明星的又一次转变。而从“大众投票”到“导师亮灯”的转变,则显示出娱乐资本希望加强自己说话的分量。正是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娱乐话语权遭遇资本侵蚀,引发了众多“草根”观众的不满。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张闳,认为传统娱乐媒体已经不再是“绝对权威”:互联网同一平面上的点状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媒介的话语结构。
于是,虽然电视提供了节目内容,提供了备选的“明星”,但是谁是真正值得掏腰包的“偶像”,传统电视媒体和社交网站,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私家”排行榜和商业干涉下的“权威排行”之间,于是也矛盾重重。
同时,互联网研究认为,有了社交网站的参与,传统媒体和排行榜“制造”的明星,其一言一行必然会被放大,必然面对被社交媒体批评、指责,甚至曲解的围观讨论。而这种面对明星的“负面反馈”,正是草根不愿被娱乐资本牵着走的心态造成的。
那么,平民草根和娱乐资本之间的话语权争夺,是否能找到平衡?“娱乐排行榜本身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需要告诉歌迷,我的排行规则到底是什么。”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无法排除资本对排行榜的影响,但是真正的权威排行,运作过程首先需要增加透明度。比如,美国的《公告牌》杂志,以发布各类流行项目的榜单信息与名次的排行统计闻名。其确立娱乐话语权的过程,正是减少商业干预、吸纳草根意见、增加透明度的过程。发布的榜单中,由唱片公司提供的名单,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被大幅叫停。重点推出的是更接近大众口味的“点唱机最常播放歌曲榜”,以及业界口味的“电台DJ最常播放歌曲榜”,同时辅以“专辑销量榜”,各榜单呈现出的不一致性,反而成为其客观可信的保证。
“大众不愿成为娱乐产业链条上的道具。”一位资深评论人对记者说,娱乐产业的商品是情感诉求,为人们提供触动心灵、可供宣泄喜怒哀乐的内容,所以一旦资本在其中“作假”——假排行、假观众、假专家,就会引发大众情绪的强烈反弹。“私家”排行榜是对资本“入侵”的一种抗拒,借助网络社交,传统娱乐媒体的话语权,需要在消解中找到新的平衡,必不可少的是大众更多的参与。
引发争议的私家排行
由网民“梁欢”发布于微博平台——梁欢 唱功排行:
杨幂:0分
理由:不会唱歌。
阿信:5分
理由:尝试用气息唱歌,但不集中,而且没音准。
李宇春:15分
理由:会唱歌、能讨论唱功的分水岭。只可惜本身音域窄。
张杰:45分
理由:唱将的分水岭。
刘欢:75分
理由:歌神的分水岭。唱功卓绝,并且没有了音乐上的“坏品味”。
陈奕迅:95分
理由:在落后的唱法体系中,有体系地向国际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