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资讯

多少人有爱的能力?——看话剧《解药》

时间:2013年05月14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彭俐
0

《解药》剧照

    看话剧的趣味在于:编导“设局”,观众“猜谜”。

  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演出的话剧《解药》,由吴彤编剧、丛林导演,就将“设局”的地点选在一处幽谧的私人会所。而与编导紧密配合,让观众自愿参与游戏、沉醉其中的两位演员,是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李龙吟、杨佳音。

  其实,身体若无中毒症状,便不必去寻求解药消解。按此逻辑,李龙吟饰演的企业家赵天池,匆匆忙忙来找杨佳音饰演的心理医生李明伦,本身就说明来者中毒不轻,况乃沉疴有年。大老板赵天池的心地,远不像他的名字那样清澈透明,因为其功名欲望过重,压垮了脆弱的血肉之躯,以致随着事业鼎盛却慢慢变成“重症爱无能”。他万般无奈地对心理医生诉苦:“我变得对任何人都没有感情,就连对父母也是一样冷漠。我不能去爱了,丧失了爱的能力。”

  如今的社会,芸芸众生,丧失爱的能力的人,何止只知创业、只会赚钱的赵天池。为了争夺房屋拆迁费,做儿女的可以让80多岁的老爸露宿街头;因为区区小事,同宿舍的高校研究生可以暗中投毒致人死亡。但是,这些问题的“解药”在哪里呢?当我们不幸丧失了爱的能力,其他一切的优势,譬如才华的卓越、财产的丰厚、地位的尊崇与名声的显赫,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这就是剧中人赵天池内心的纠结所在,也是我们今天现实生活的症结所在。

  在此,剧作家通过剧中人的遭遇,幽幽地向我们提出一个严肃的命题:多少人有爱的能力?是的,我们真的需要认真思考一下,多少人有爱的能力?多少人丧失了爱的能力?多少人渴望恢复爱的能力?与其说赵天池痛不欲生、苦苦寻求的是一剂解药,倒不如说他急切想要获得的是一味补药——他要补强自己羸弱的身心,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像那些健康的普通人一样去过有情有爱有温暖有色彩的生活,而不是去过那种冰冷无比、生不如死、犹如僵尸的日子。

  话剧《解药》的魅力在于所述命题的无解。

  当一个人缺少知识和技能,尽可以找人辅导,参加各种层次的补习班、进修班,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当一个人缺少经验和阅历,则不妨多多参与社会活动、投身各项公共事务,慢慢地积累与成熟。然而,一个人一旦缺少爱的感觉和能力,就很难找到解药。舞台上的赵天池是幸运的,他拿到了红红绿绿的“解药”,也喜剧性地获得了新生,重享人间爱的幸福美好,但是,这显然只是一种基于戏剧结构完整的舞台处理,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则难以实现。于是,一场悲剧随之而来。

  悲剧的色彩能让问题严峻,喜剧的情调可令舞台轻松。悲喜剧的双重因素和风格,恰好呈现于这样一部话剧《解药》。正当大老板赵天池死里逃生地从“重症爱无能”的疾患中痊愈,而亲手治愈他的心理医生李明伦却痛苦不堪地选择自杀身亡。应该说,相对于大老板赵天池的“爱无能”,心理医生李明伦属于“爱的能力过剩”,两者都是病态,也都使当事人不堪。李明伦已是有妇之夫,却又与情人生子,而身患绝症的妻子不但不予追究,反倒对其“小妾”及婴孩呵护有加。这般惨烈的景象,足以让身为心理医生的李明伦心理错乱,以致自裁。

  在爱的问题上,正是如此:亏欠为过,过犹不及。

  正是:人有隐衷难启口,世无解药对心病。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