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资讯

《蒋公的面子》一票难求 校园话剧闯市场,靠的不仅是“面子”

时间:2013年04月18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苏丹丹
0

 《蒋公的面子》演出剧照

   要评选时下最火的话剧,《蒋公的面子》应该是其中的一部。这部为庆祝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而创作的校园话剧自2012年5月推出以来,好评如潮,票房一路飘红。截止到4月14日,已经演出了50场,观众人次达到2万多。不久前,该剧来到上海巡演,更是引发了上海戏剧创作界和教育界的广泛讨论和反思。

  与这部戏所取得的社会反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非职业的创作团队和较低的投资成本。剧本是一个学生的学年作业,创作剧本时,编剧温方伊还是一个21岁的大三女学生,排演团队是今年正式注册成立的民营话剧团体——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整部剧的制作费用才不过5万元。没有明星助阵、没有炫目的舞美,这部校园话剧是如何获得观众认可,从校园走向市场的?

  好戏源于好剧本

  《蒋公的面子》的创作灵感和编剧的身份是媒体和剧评人最乐于谈论的。据了解,该剧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南京大学流传已久的一件民国时期的轶事。1943年,蒋介石初任南京大学(时称中央大学)校长,邀请中文系3位知名教授共进年夜饭,这使得教授们非常为难,他们争吵了一个下午:给不给蒋公这个面子呢?20多年后的“文革”中,他们必须交代是否接受了蒋介石的宴请,三人再次见面谈论当年到底有没有去赴宴,诚惶诚恐地回忆往事,真相难觅,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两个小时的戏,充满哲思与辩论,讽刺与荒诞杂糅,让人难以相信这部剧作出自于一个21岁的女学生之手。

  剧评人水晶在看完该剧之后称赞不已,称这是一部真正有养分、有氧气的喜剧。“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有文化、有生活、有趣味的中国故事,全无搞笑,观众却一直在笑,又笑中带着忧伤。”水晶感叹道,“该剧的编剧真是令人称叹,她将剧中博古通今的知识分子话剧、抗战期间穷教师的拮据生活、‘文革’时被打倒的文人们胆战心惊等不同的时空与人物、画面,书写得精准而清晰。剧中人物的对谈往往看似信马由缰,却又总是被恰到好处地拽回戏的核心。哲学与菜谱起飞,古籍与麻将共舞,话题的交错与情节的起伏,细细铺垫的剧情,如剥洋葱般越到后面越辛辣刺激,引人笑中带泪,泪中带思。这种笑,比悲剧更有力量。”

  很多专业剧作人对《蒋公的面子》也推崇有加,一位知名剧作家表示,这样的剧作自己很难写得出来,不是没有功底,而是缺乏勇气和想象。

  《蒋公的面子》受到了多方肯定,有人说,这个学生剧作的编剧水平超过了市场上很多专业戏剧。不过,该剧导演、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吕效平清楚地认识到,剧作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果你知道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在当代中国戏剧中的少有高度;但如果你知道世界戏剧的状况,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到底还是三年级本科生的习作。”吕效平说。

  争议源于学生剧作

  4月3日,《蒋公的面子》离开南京开始巡演,第一站选择了上海,上海观众和戏剧界反响之强烈是主创人员没有料到的。在上海连演4场,场场满座甚至还要加座。这部来自南京大学的校园话剧像一颗炸弹一样,让原本平静的上海戏剧界沸腾了起来。

  在上海戏剧学院为《蒋公的面子》举办的研讨会上,有专家表示,这部尚带有校园戏剧生涩气息的剧作,虽然很多环节不那么“专业”,但这个戏却使所有做戏的人看到,自己与真正戏剧的某种距离。校园话剧《蒋公的面子》揭开的不仅是上海话剧的面子,还有中国教育和文艺创作的双重面子。另外,在培养专业戏剧人才的上海戏剧学院,该剧也引发了一番讨论,为什么专业院校出不了好戏,出不了杰出的戏剧人才?

  面对激烈的争议,吕效平表示,争议虽多,但多数不是围绕话剧本身,而是围绕《蒋公的面子》所引发的戏剧创作和教育问题。在吕效平看来,南京大学能创作出《蒋公的面子》这样的话剧并非偶然,90年前,南京大学就开设了戏剧教育课程,这期间从未间断,全国第一个戏剧博士点就是在此设立的。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反对过早过细地划分专业是南京大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区别于更重视艺术技巧教育的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南京大学的戏剧教育更侧重于戏剧理论和文学,并没有表导演、舞美等专业的本科教育。”吕效平总结说。

  坚持售票演出不怕没观众就怕对不起观众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是江苏南京首个民营戏剧团体,自2003年开始尝试在校园售票演出,从最初的几块钱一张票,到《蒋公的面子》的一票难求,校园话剧受到市场的认可。据了解,《蒋公的面子》下一步还将到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地巡演,预计演出场次能达100场,如果延续当前的火爆势头,票房应该能达到1000万元。

  “在校园演出还要售票,当时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学生来演,凭什么卖钱?其实售票演出是职业化教育的一部分,不管票价高低,买票看戏和不买票看戏,现场氛围是不一样的。”吕效平说,只要戏足够好,观众还是愿意花钱看的,“《蒋公的面子》在上海演出时,一张280元的票,黄牛能卖到400元。所以,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我们不怕没有观众,怕的是我们才华不足,创作不出更好的戏。”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