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资讯

屠钰斐与话剧《天心月圆》

时间:2013年04月09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 婷
0

  李叔同(1880—1942),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负盛名。他是我国近代文艺的卓越先驱,创造了多个“第一”:主持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主编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最早将西方绘画知识介绍到中国等。他在皈依佛门之后,潜心修行,终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宗师——弘一法师。

  在李叔同离世70周年之后,一部以他的生平为题材的话剧问世。

  4月1日晚,福建省泉州市梨园古典剧院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挤满了观众,多媒体话剧《天心月圆》正在上演。演出进行了近两个小时,无一人提前离场。

  直到演出结束,一直站在剧场控制室里的总导演屠钰斐终于坐了下来,长舒一口气。看着观众满意的表情,听着他们热情的掌声,她觉得这部话剧对她心中的弘一法师算是有了一个交待。

  屠钰斐与《天心月圆》的缘分要从2007年说起。那年中有一段时间,在北京,每天早晨出门上班,屠钰斐都能看见龙泉寺的义工们在清华大学南门免费奉粥。她一连几日在旁边观察,发现在奉粥的过程中,义工和路人的脸上都挂着满足的微笑,感觉很愉快的样子。她顿时觉得这是件很好的事情,也想尝试一下,于是便加入了奉粥的队伍。

  “在看似简单的奉粥过程中,我学会了向他人真诚地弯腰,学会了不计回报地付出。”屠钰斐说,“在奉粥时,面对任何一个路人,我都须弯下腰、递上粥,并真诚地说上一句‘请喝一碗爱心粥吧’。递粥时,你若是带着心不在焉的表情或虚情假意,路人是看得出来而不会喝粥的。而若是真心予之,你与路人之间会突然完全没了隔阂,有了一种惺惺相惜、互相关爱的情感。此时,他的笑脸、一句谢谢,都会让自己感到满足。”

  于是,身为导演的屠钰斐有了一个想法——把儒、释、道等文化中发人深省的故事、人物拍成微电影或制作成舞台剧传播给大众。巧的是,她的想法还在酝酿中,便有有意者找上门来了。2012年是弘一法师李叔同逝世70周年。为纪念这位一代宗师,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传统文化艺术公益基金会筹委会、北京黄埔大学国学院、福建省南安市佛教协会、南安雪峰禅寺等决定携手举办雪峰禅文化节,可缺乏经验的他们不知该如何操办此事,于是找到了屠钰斐。

  能为世人景仰的大师尽点薄力,屠钰斐欣喜不已。详细了解了弘一法师的生平后,她认为,既然弘一法师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用话剧的形式将大师的一生表现出来,将更具意义。

  于是,屠钰斐停下手中所有活动,全身心地投入话剧的创作中。经过查阅大量文字、影像资料和实地考察,半年后,话剧《天心月圆》的剧本终于成型。

  紧接着,屠钰斐开始招募演员排练该剧。“一开始,排演的过程很困难。由于该剧是慈善义演,所以投入的资金很有限,不仅时常有演员因不能拿到满意的薪酬走掉,连排练场地也因交不起费用而必须经常换。”屠钰斐说,“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还是有很多真正热爱艺术的演员留了下来,组成了如今的团队,大家一起努力让话剧如期登上舞台。”

  《天心月圆》以“重温弘一路,再塑中华魂”为主题,用“生命之源”“生命之愿”“生命之缘”“生命之圆”四部分描绘了弘一法师62年的人生历程,展示了弘一法师在诗词、音乐、绘画、教育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演绎大师面对生存、生活、生命、生死等问题时的所思、所想、所行以及他爱国、爱众生的崇高精神境界。

  剧中,弘一法师共有3位扮演者,最小的演员年仅6岁,另有两名分别饰演中青年和老年时期的弘一法师。饰演中青年弘一法师的金石文的表演令人称道。剧中,一场李叔同与妻子的离别戏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演员们在排练演出时都很用心,也成长了不少,甚至面相上都有了变化,多了谦虚、仁爱之气,也因此更入戏、更出彩。”屠钰斐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舞美令人印象深刻,既简约、静雅,又不失大气,为剧目整体视觉效果的呈现立下功劳。

  对于全体剧组人员来说,3月30日至4月1日的3场演出仅仅是个开始。该剧在进一步调整修改后,还将陆续在闽南、浙江、上海、青岛、天津等弘一法师走过的地方进行百场公益巡演。“大众文艺要避免肤浅和庸俗,要多一些净化心灵的作品。希望这部话剧能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尽一些绵薄之力。”屠钰斐如是说。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