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万名文艺志愿者投稿成都书法义展 盛况空前

时间:2013年12月1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丁薇

万名文艺志愿者投稿成都书法义展 盛况空前

  编者按:12月5日,是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当日中国文联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文艺志愿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标识。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紧锣密鼓地筹备了首届“中国梦·笔尖情”硬笔书法义展,虽然从征稿启事登出到12月4日书法义展的举办仅用了一个月零三天,但是主办方却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上万名文艺志愿者的12800幅硬笔书法作品,参与热度空前高涨。

我们眼中的硬笔书法

——成都文艺志愿者用艺术作品表达“中国梦·笔尖情”

□ 本报记者 丁 薇

  国际志愿者协会驻华总代表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征集到上万幅作品,让我见识到了文艺志愿者组织强大的动员能力。”

  “除了大人们说的陶冶情操以外,我喜欢写书法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会让我不那么暴躁,尤其是快要和同学吵架的时候,而且还能让我在学习时更容易专注。”四川省成都市少城小学的学生王乙西这样回答记者对为什么喜欢写书法的提问。王乙西还拉着身边的同学李懿扬说,“她的字比我写得好。”12月4日在成都“城事荟”主题文化艺术馆,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硬笔书法分团承办的首届“中国梦·笔尖情”硬笔书法义展上,这两位漂亮的小姑娘和同学们一起寻找着自己的作品,并为能参与这样高规格的展览感到自豪。据主办方介绍,这次义展吸引了上万人投稿,年龄横跨6岁到103岁,每个人都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义展,表达自己对于硬笔书法的不同理解,践行志愿者精神,与观众分享硬笔书法之美。记者在义展现场看到仅参观展览的小学生就多达上百人,他们很认真地看,时不时地还用手机拍下自己喜欢的作品,令人感慨中国书法后继有人。

  据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成都市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百林说,在成都,硬笔书法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仍然让张百林意想不到的是仅一个多月的筹备时间,竟然有上万名作者投稿,大家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张百林说,“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自11月1日发出征稿启事后,全国各地的作品纷至沓来,直到展览展出的前一天,即便已经过了11月15日的截稿日期,还有作者联系我们希望投稿参展”。经统计投稿作品多达12800多幅,20位评委几乎是夜以继日的甄选,最终2000幅入选参展。国际志愿者协会驻华总代表丁晨辉认为这种积极参与的志愿者精神值得鼓励,他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征集到上万幅作品,让我见识到了文艺志愿者组织强大的动员能力。成都文艺志愿者就如同漫山遍野的山花一般,此起彼伏,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所以这样形容,是因为文艺志愿服务的多样性,不仅涉及范围广,更形成了成都特色。在我看来,他们不但有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更有引领时尚的能力。成都的文艺志愿者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方式回馈社会,而每个文艺志愿者都乐于参与这种形式的活动。”

  投稿作者横跨社会各行各业,有文化名人、专家学者、书法名家,有军人、学生、教师、工程师、工人、农民工、农民、私营业主、社区居民、狱警、残障人士……在四川学习、旅游的外国朋友也积极投稿,参选的作者中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103岁,无论这些作者来自哪,他们均是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无偿提供作品。很多名人也都积极参与,张百林说,这也能看出志愿者这个身份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在5·12大地震后大家对于志愿者更加的敬重,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志愿者的一员,把硬笔书法之美与大家一起分享。为此,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欣然为展览题字——“中国梦·笔尖情”。著名作家马识途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话“人生永恒的幸福不在于得到什么东西而在于献身于比自己更伟大的事业”创作成硬笔书法作品,勉励成都文艺志愿者。马识途的哥哥马士弘103岁了,他作为参展者中最年长的作者写下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享、老有所乐”,表达了他晚年的心境。只有6岁的高涵天也写得一手好字,令评委赞叹不已,细聊才得知,他的爷爷就很喜欢练习书法。从小耳濡目染,对于他来说,“写书法没有理由,是每天的必修课”。“80后”教师龚士说,自己从小就爱好书法,上大学后正式接受老师的指导。对于加入成都文艺志愿者队伍,他很积极,“这次参加义展就是希望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做点有用的事。贡献不在大小,重在参与,也希望通过这次义展让更多人感受汉字之美”。四川温江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特地为义展的举办刻了几方章,还刻了微刻,连放大镜都一起送到了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除了四川省内,组委会还收到了很多外地的信件,包括河南农村的一位书法爱好者,不但寄来了他的巨幅硬笔书法作品,为了证明身份连自己的身份证原件都邮寄过来了。江苏南通的老军人也很早就投了稿,此外还有北京、重庆、浙江、湖南等地的书法艺术爱好者也纷纷寄来了作品,虽然这只是成都市举办的活动,但是覆盖面却远远超越了行政区域的范畴,影响深远。

  为了使展览呈现更丰富多样的装饰特色,主办方特别设计了十几种硬笔书法纸供作者选用,分传统经典、现代华丽、简约时尚、生态环保等主题,正、草、篆、隶的不同书体搭配或传统古典,或时尚现代的装帧风格,体现出了作者对硬笔书法艺术不同的理解和阐释,缤纷多彩、各具特性,不同的创作工具也表现了硬笔书法家对这门艺术在展现方式上的一种提升。展览现场,一位80多岁的硬笔书法家以木棍、勺子、电工刀为工具创作的硬笔书法作品别具一种味道,苍劲厚重,引来很多观众的围观。

  待12月10日展览结束后,文艺志愿者创作的硬笔书法作品将陆续捐赠到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家庭、景区、医院等基层单位,用书法艺术传递爱与美。

  这次义展吸引了上万人投稿,年龄横跨六岁到一百零三岁,每个人都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义展,表达自己对于硬笔书法的不同理解,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马士弘、马识途、彭登怀、史密斯、李易坤

寄 语

  舒炯 书法家

  硬笔书法从初始到如今,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具有了脱胎于毛笔书法、又卓然独立的自我特征。从这次展览可以看到:根据硬笔工具材料的特性,作者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与改进,使之更加适合硬笔书法点画、线质的变化,增加其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同时,在章法形式的处理上,也更加强调视觉美的观赏性,使受众在观赏中得到富足而宽广的多元艺术审美享受。

  陈守常 书法教育家

  这次万人参与的硬笔书法展很有意义,既是大众参与,也是面向大众。作品来源涉及社会各阶层,内容和形式都堪称丰富多彩,这是其他书法展难以做到的。因为这次展览不仅征稿具有广泛性,不设框框,而且展出也没有囿于“大雅之堂”,而是置于人人可去可观赏的“广场”,让人感到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志愿者的力量。

  郭强 书法家

  这次展览以义为先,从社会责任着手,通过文艺志愿者协会这个平台,把广大的硬笔书法爱好者调动起来了。弘扬了中国书法精神,增强了正能量。让我们感受到文艺为社会服务,是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责任。

  陈稼夫 大学教授

  感谢幕后辛劳的志愿者。本次义展书法作品技艺精湛,书体篆隶行草纷呈。内容高雅的正能量,使人奋发向上很给力。不过也有些不足之处,作品中的简体和繁体字书写错误值得提醒,用繁体写时不能肯定时必须查字典,在书法教育中尤要注意。希望文艺志愿者的路,越走越远。

  雷艳丽 小学书法社团老师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书法教学应该有一个转变:让书法教学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家庭、融入社会。让我们的孩子快乐书写,用笔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多参加志愿者活动,会让同学们学会关爱、学会互助、学会交流。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不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展示自我的价值。

  王晓斌 成都社区干部

  开幕式当天,我们社区获赠了一些硬笔书法作品,书法水平高,也非常精致,我们准备悬挂在社区服务中心,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优秀的作品,传递志愿精神。

媒体报道

活动受到了《成都日报》、《成都晚报》、新浪网等媒体的关注

 

  为了使展览呈现更丰富多样的装饰特色,主办方特别设计了传统经典、现代华丽、简约时尚、生态环保等十几种风格的硬笔书法纸供作者选用。不同的创作工具也表现了硬笔书法家对这门艺术在展现方式上的一种提升。展览现场,一位80多岁的书法家以木棍、勺子、电工刀为工具创作的硬笔书法作品别具一种味道,苍劲厚重,引来很多观众的围观。

作品选登

著名曲艺家姜昆为本次活动题字

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用马克笔书写的隶书作品

马识途是现代著名作家,也积极参与了硬笔书法创作

马识途的哥哥马士弘以103岁的高龄成为参展者中年龄最大的作者

这是用奶油笔在黑纸上创作的碑楷作品,作者张百林

赵安如用竹笔在硬笔书法创作纸上创作的一幅行书作品

宋延彬在裤币纸上创作的行书作品

这是参展作品中年龄最小的作者高涵天创作的,年仅6岁。

在经过设计的硬笔书法纸张上书写的行书作品,作者李放鸣

这是用楷书和行书创作的一幅扇面作品,作者杨俊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