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你的城市画布是怎样一番图景

时间:2013年10月30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 悦

  “城市因其政治和经济力量而发展,但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的文化力量更加重要。比起其商业产出,一些最著名的城市多以文化丰富而受人敬仰。”国际著名创意经济专家、伦敦霍金斯事务所董事长约翰·霍金斯在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文化多样性与城市发展论坛上指出,在世界城市中,文化与经济两种力量协同发挥作用,构成了经典城市案例。“纽约作为贸易中心成长起来之后继而成为艺术、媒体和时尚中心。米兰以相同的模式发展,悉尼亦是如此。芝加哥在其巨大的商业和文化力量中获得了政治权利,洛杉矶也如出一辙。这些城市中没有一个是首都。人们想居住在城市,因为他们想挣更多的钱,但他们也想改变生活,认识新朋友,做些新尝试。世界城市有高度的多样性,涉及方方面面:种族、人口、性别、语言、风格和意义。”在论坛上,就不同城市的经典案例,芝加哥、柏林、多伦多等城市的文化领域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各自城市的文化政策,在差异中寻找共性,从共性中看各个城市间的不同。

  芝加哥:

  文化规划带动城市规划

  米歇尔·布恩(美国芝加哥文化局局长)

  1986年颁布的芝加哥文化规划曾历时18个月的讨论,并广泛向芝加哥市民直接征求意见、建议、想法。这份文化规划影响深远,当时,美国多座城市效仿了芝加哥颁布文化规划的做法。在这份文化规划中,公共文化措施做法独到,效果卓著,直接影响了2012年新文化规划采取的策略。

  艺术板块,不论是商业性的还是非盈利性的,对芝加哥的经济发展均非常重要,芝加哥的创意产业经济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三,艺术板块为社会提供了逾6万个岗位。在芝加哥,政府和艺术工作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在10所公立学校之中就有8所与至少一家艺术机构有合作。去年10月中旬,新文化规划最终版本与公立学校艺术教育规划一同发布,这一重大成果登上了新闻头版。那么新文化规划的内容包括什么呢?主要有四大板块:人物、场地、政策和规划。在这四大板块下,需要优先考虑的有10个要点,由此产生了36条建议,以及针对如何实现以上建议的200多个具体倡议。自从文化规划颁布以后,我们都很忙碌。有一张清单列出了我们在100天内完成的倡导计划,包括部门已完成的工作,同时也记录其他姊妹机构的活动,还有更多由文化社区所主持的各项活动。这是我们新文化计划取得的初步成就,其中包括加强公立学校艺术教育、促成芝加哥政府各类跨机构合作等。我们在创意产业这一领域的工作主要是针对那些有潜力的行业,以及需要资助的行业,如芝加哥电影工作室设立了很久,却作用有限,但现在这个办公室获权支持本地独立电影制作人。芝加哥因它的美食、动感的音乐以及独一无二的戏剧而闻名于世。这份新文化规划也想要帮助这些产业充分发挥最大潜能。

  城市规划之父丹尼尔·柏汉姆的名言至今仍是所有芝加哥人的行动准则:“不要只做小计划,小计划没有魔力,要做出大计划,对希望和工作志存高远。”

  柏林:

  贫穷却性感的城市

  汉斯·格奥尔格·克诺普(柏林赫尔梯行政学院国际文化政策高级研究员)

  柏林市长在对柏林深入视察后有这样一句名言:德国首都在经济上并不富裕,因此我们必须思考,柏林应该花多少精力支持文化事业,以及应该支持怎样的文化。的确如此,柏林政府向来收入甚微,尽管如此,尤其是在柏林墙倒塌后,柏林还是吸引了大批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柏林的文化活动经常被称作是不散的筵席。在最近一个由阿姆斯特丹大学公布的世界文化城市排名中,柏林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纽约,位列伦敦之前。为什么一个没有什么经济实力的城市会吸引这样大的关注呢?

  我认为柏林的成功案例是不可复制的,这取决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环境,并且每座城市、每个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的优势可以加以利用。冷战时期,工厂、银行、行政机构等纷纷西迁,德国银行也搬往法兰克福,而柏林只剩下文化。这就是当年埋下的文化的种子,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繁荣,便是由此而来。比如,在德国的其他地方,酒吧、餐馆和夜店都要在凌晨之前关门,但柏林至今仍保留着通宵开店的惯例。需要明白的是,在欧洲大陆和英美的做法不同,往往是使用公共资金来支持文化事业的。一般来说,文化和艺术项目由政府大力支持但是政府不予干涉,因为文化并非稍纵即逝、用以卖弄炫耀的东西,文化是社会的精髓,也正是文化成就了一个国家的独一无二。柏林的创造力种子栽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那颗种子种在了柏林的众多公共空间——那些让人们可以自在地聊天、讨论、生产、创造的地方,这些活动往往不存在任何的商业目的,或许你可以这样说:过去谈判交锋的地方往往成为创造力生长的沃土,随后发展成今天的经济焦点和支柱。创意阶层的产生和新发明的出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城市历史文脉中。

  柏林文化创意的迅猛发展背后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活成本。如果说纽约的成本是100,巴黎是118,伦敦是106,那么柏林只需要80。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柏林延续了分治时期的宽松政策,人们想使用或重新利用闲置土地和废弃厂房等不会受到法规的局限。为什么文化那么重要?答案因人而异,而对于柏林,我的回答就是:我们对文化有着很强大的信念和传统。包括我们所有的政治党派,都相信文化是社会的黏合剂,可以将我们的社会联系在一起。文化给予市民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文化也提供了开放的讨论空间,所以说柏林的文化繁荣拯救了它的经济。

  多伦多:

  城市画布

  克里斯·洛维(加拿大声流文化中心执行总监)

  过去7年里,我一直定居在加拿大多伦多。多伦多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之一,多伦多的气候不够宜人,公交系统跟不上其他类似规模的城市,艺术和文化氛围也不算发达,但是另一方面,多伦多是北美最安全的大都市,经常荣登“经济学人智库”全球最宜居的五大城市之列。多伦多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的人民,作为人口近600万的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这里使用的语言和方言超过140种。而多伦多的这种人口特点也为艺术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像这样的城市,世界上并不多,所以也唯有在这里,兼容并蓄的国际节庆活动才能找到自己的观众群。世界上有很多大型艺术节长期以来都是以欧洲化的审美为主,但这却并不适合多伦多这样的城市。

  我喜欢把2007年第一届多伦多艺术文化节叫做“木桶节”,因为那些被当地文化圈的精英们制作的节目被撮合到了一起共同推出,但却没有全局性的策展视野,而成为兼容并包的大杂烩。其初衷本是为了吸引最大范围的观众,可结果却恰恰相反,观众被分割开来,只能讪讪地守着各自被公式化的“观赏口味”。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第一届过后,我们就达成一致意见,如果要让艺术节在国际艺术节领域一枝独秀,方法之一就是要积极采纳加拿大和其他国家艺术家们的新作品,除了大型活动还要另有各种免费节目,而事实上免费节目与购票节目在艺术节上的良好结合历年来都是益处多多。大型音乐会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这让政府和合作企业都非常高兴,这些活动邀请的艺术家代表了这个城市多样化的艺术成就,往往能成功吸引大批追随者,这包括一般的音乐爱好者和特定的文化群体。此外,视觉艺术工程也是让我们得意的地方。这让我们得以将城市当做画布,为艺术节吸引另外一批观众。我们在火车站、办公大楼、公园、居民区和滨江地带展示大型作品,希望每天经过这些场所的人们都能驻足,享受我们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植入的片刻艺术时光。

  实际上,一场艺术节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立足于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来进行策划。在一个地方非常成功的节目换一个地方或许就是一场灾难。这不能说是谁的错,早期多伦多艺术文化节的3个关键词:合作、多样性和亲民性,在5年后的今天,在策展方略上变成了个性、背景和改变。我们这几年都在不遗余力地在公共场所进行艺术性介入,希望能够改变环境和公众与空间互动的关系。那么,你的城市画布又是怎样一番图景呢?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