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杜丽娘》体悟表演的虚与实
孔爱萍饰演杜丽娘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真实虽是艺术真实的源泉,但艺术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真实。所谓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创造性地理解、概括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在个别、具体的事件中揭示共同性的艺术形象,它既是从生活中撷取来的,但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原型,而是经过艺术家的“迂想妙得”,从而达到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能使现代的观众产生一种真实的信念和感觉。《牡丹亭》就是典型的艺术真实。杜丽娘为情一梦而亡,又为情死而复生,这在生活中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它体现对真情挚爱的执著追求,表达了古代青年要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是人性的呼唤。因此,它能打动观众的内心与之产生共鸣,即使它是一件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人们也相信它。
戏曲艺术当然追求真实,不过它所追求的是比生活更为真实的艺术真实,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真实。只有准确地表达了人物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才能使观众产生如实地信念和感觉。正所谓“谁将情咏传情人,情到真时事亦真。”写意的中国戏曲艺术,虽然没有去表现生活表层的真,但它仍然“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我想,《牡丹亭》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将艺术真实与戏曲的虚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例如《游园》一折,舞台上除了一桌二椅空空如也,可是戏曲却通过演员程式化的细腻的表演向观众展现了满台的姹紫嫣红、花花草草。通过丽娘那激动而欣喜的眼神,让观众仿佛身临花园,体验到鸟语花香、春的抚慰,使观众在演员虚拟的表演中感受到艺术真实。
戏曲表演艺术的主体是表演,戏曲表演艺术的研究应当以表演艺术为其主要对象。表演艺术之艺术结构体系一般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演员是表演艺术的核心
表演艺术中演员的达意功能,表现在激发起观众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观众的思维,让观众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剧情状态中去。好的演员如同桥梁,联系着折子戏和全本大戏;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观众的思维方向。可以说,演员乃是整个表演艺术的核心,为观众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诱导。演员精心设计处理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出戏的进行打好基础。在《幽媾》一折中,我打破以往杜丽娘戴黑纱的传统,改用白纱,表现她的纯洁无瑕,并以“人”的表演来处理已为鬼魂的杜丽娘,改变了以往扮演此折时舞台上阴沉的气氛,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实践证明,演员对二度创作的环节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表演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戏曲演员表演艺术性的高低,反映着演员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精彩的表演处理,往往能够奠定一个剧目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语言艺术水平对戏曲表演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表演艺术之为语言艺术,是指演员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戏曲表演的艺术实践活动。演员的戏曲表演语言艺术水平,对演员的戏曲表演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研究表明,观众对剧情的了解同演员表述的清晰度有明显的关联,而演员唱念得含糊不清,则与观众的戏曲欣赏成果呈负效应;戏曲表演语言艺术的内在逻辑性,可使所表达的剧情内容、人物、年龄,更强烈、更形象。增强语言的唱念功夫和科学发声法,决定了戏曲表演语言艺术的动听程度,进而决定着演员语言感染力的大小和观众的语言接受程度。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在戏曲舞台上,说话是富有音韵的,属于吟唱的范畴。《游园》一折中,杜丽娘走出闺房,一句“好天气也!”便将她明朗的心情与庭院无限的春光展现在观众面前。作为二八芳龄的少女,杜丽娘的声音应该是娇嫩而明亮,因此在塑造她的声音时,演员的声音要稍微靠前,以体现她的青春,不能像有的演员那样把杜丽娘塑造得过于老成。舞台上人物说话是通过演员唱和念来表现,因此戏曲表演的语言艺术,是演员最主要的戏曲表演手段之一,它综合地反映着演员的全部戏曲表演素养,应该引起演员的高度重视。
舞台上下的互动是表演的有机组成部分
戏曲表演中的互动艺术,是戏曲演员表演的重要手段和戏曲表演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戏曲表演应力求观众积极投入、激发观众的欣赏兴趣、启发观众思维、锻炼观众与演员的共创能力、提供戏曲表演反馈信息和表情达意功能。演员与观众互动,能极大增加观众对戏曲的兴趣。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优秀演员往往能借助互动手段使表演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观众入情入境、欲罢不能。个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与时代气息同步、与观众互动的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牡丹亭》传统的演出模式当中,《写真》《离魂》是最悲切的两折戏,它反复强调了杜丽娘因相思而亡的痛苦。在精华版《牡丹亭》的演出中,我对这种模式有所改变,并没有一味的体现杜丽娘的悲苦,而是增加与观众的眼神交流,向观众传达自己对柳生的思念,让观众结合丽娘的经历对她产生怜悯之情,使观众理解人物心理,感受她的悲伤。实现表演艺术为互动,必须具有更强、更鲜明的观众意识。充分估计和调动观众心理感受,并把观众自觉地纳入演员创作之中,先理解人物再去欣赏人物。戏曲表演互动性的艺术性,使之更加富有成效。
准确把握好时机,诱使观众参与思考
中国戏曲舞台是让我们的表演艺术积极诱使观众参与思考,那么,启发思维就更应是表演艺术的主旋律了。而演员在表演艺术中启发思维的实效如何,还要看演员是否真正掌握并灵活地运用了启发思维的“点金术”,因为良好的方法乃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游园》中一曲“皂罗袍”是《牡丹亭》中经久不衰的唱段,其词婉转雅丽,富含极强的哲理性。在这一段的表演中,我着力表现杜丽娘对美好春光的留恋和“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惆怅,并与观众进行互动与交流,使之产生“时不待我”的想法,启发他们珍惜美好时光。实践证明,演员准确地把握好时机,有利于点拨观众的心灵乐曲,启迪观众的智慧火花。同时,演员启发思维的问题深度的难易要适中、节奏的快慢要相宜、肢体语言与技巧安排要恰当、每个层次处理要与人物相应,才能恰到好处地引发观众积极思维。此外,观众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员循其“序”而导引,就可使观众欣赏之时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
另外,作为演员就应时刻把握住时代变化的脉搏和发展趋向,及时地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变策略,以保证戏曲表演艺术的顺利进行和戏曲表演事业的发扬光大。因而现在的杜丽娘不但要具有古典美感,而且要有时代性,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与此同时,演员应注意沉着冷静地了解分析每场演出的效果。同时注意分析和发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并尽量做到同创作班子常联系沟通,提高作品艺术水准。
(编辑:竞童)
· | 论点:为相声脱“贫”献计 |
· | 唐代也有“春晚”? 言语不慎会招杀身之祸 |
· | 从奥运飞 |
· | 甘肃武山千年旋鼓舞遗风犹存 表演走向专业化 |
· | 《木偶奇遇记》再现童趣 加入现代表演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