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对外交流期待文化“出超”

时间:2013年03月1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亚萌 李博

  新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二炮文工团副团长陈思思在两会上广受关注,而她关注的话题和进行的调研,与自己的演出经历密切相关:“我借着‘美丽之路’演唱会的机会,从2009年到2012年先后4次跟随中华文化联谊会等组织、演出团体演出。每到一地,我都会用近半个月的时间和当地的民众、音乐人、文艺界人士交流,也到当地市场化程度颇高的文化公司、经纪公司进行了解。我感觉,我们的文化输出还不对等,期待日后能有更多深层次的交流。”

  文化交流的“赤字”似乎是一个老问题,如今两会“老调重弹”,在于委员们认为:中国对外的影响力过于薄弱,已经到了文艺界必须正视和有所行动的关键时刻了。

  “很多进入巴黎卢浮宫展出的中国美术作品,都是二流甚至三流的,根本无法代表中国美术当今的真实水准。外国人看过这些作品之后,会觉得中国美术这么多年来并没有取得进步,这无疑会对国家形象带来损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说。

  如何让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去西方主流美术馆、博物馆展出作品,被更多外国公众所熟知,这在吴长江和尼玛泽仁等委员看来,是很急切的事情。不仅是视觉艺术,有人曾感慨,每一位中国知名作家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更著名的西方作家:鲁迅背后有果戈理、茅盾背后有左拉、巴金背后有托尔斯泰、曹禺背后有奥尼尔、郭沫若背后有惠特曼和歌德、艾青背后是波德莱尔,而郭小川和贺敬之身后的人是马雅可夫斯基——自从1934年鲁迅先生提出“拿来主义”后,中国在吸收和融合西方艺术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但在将中国文化深入到西方文化方面的成效则不让人满意,当富含中华文化底蕴的作品越来越少,效仿西方的复制品越来越多,我们在惊觉自己已被西方文化包围时,文化主流“入超”趋势依然明显。

  在汉代,丝绸之路以商业带动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曾写下辉煌的业绩。可如今,对外演出市场在为中国文艺工作者带来交流新机遇的同时,也给文艺界带来不大不小的尴尬。“如今有太多低水平的演出团体去国外演出,其中有很多都是由政府买单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据我所知,一些业余团体都能通过各种手段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外国人不会分辨你是山东的还是东北的,他们只会认为你是中国的,而这些根本无法代表中国艺术真实水平的演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谭利华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还是应该去西方重要国家的主流城市,与该国比较成熟的经纪公司合作,在主流的演出地点展现代表中华民族真实艺术水平的作品。一些国内艺术团体出国演出,针对的仅仅是当地的华人华侨,只在华人的圈子里自娱自乐,演出时间常常被安排得很晚,因为到那时在餐馆打工的华人才有空闲,更离谱的是这些演出的票往往还是免费赠送的。动辄花费成百上千万元资金去国外演出,却不能产生任何影响,这不仅是一种浪费,更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毫无裨益。

  有时,有了好节目,也一样达不到效果。“对外演出影响到中国的形象,因此应当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其实我们的一些出国演出团体的水平还是很高的,但就是硬件条件跟不上,演出时的舞美、音响都很差,这会使演出效果大打折扣,硬生生地把一流的节目演成了三流,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注意,并不是说有好演员就能出好节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郁钧剑所说的现象,引发委员们关注到一个以前常被忽略的话题:海外的文化交流机构、海外落地媒体,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责任,但这样的责任还不够清晰。

  交流的关键点,在于与发达国家的话语方式和游戏规则接轨,这迫切需要提升中华文化的主体竞争力。“我们的文化不应是‘走出去’,而是‘请出去’——出去的必须是精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协主席赵汝蘅如是说。选择那些原创和展现当代的艺术精品,以促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认为,国家要把文化交流当成是建筑物的设计,必须要进行系统合理的顶层设计,才能保证你所筑造的高楼大厦巍峨屹立——而这座文化的高楼大厦,其实就是中国形象的代表。委员们表示,中国当代文化只有“走出去”,在与世界各种文化的激荡中保持个性并增强话语权,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并发展自己。坚持文化上的“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可以带动中国当代文化的科学发展。在谈到中国是否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时,撒切尔夫人曾毫不客气:“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这样的批评让人如芒在背,也更可以促使我们逐步建立一种“出超”型的文化交流态势。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