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珍视传统 面向未来 创造文艺理论新成果——专家评袁学骏著《文艺科学发展论》

时间:2013年03月1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在全国学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的高潮中,不久前,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和花山文艺出版社、石家庄市文联一起召开了袁学骏学术专著《文艺科学发展论》一书研讨会。河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魏平出席会议,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力平主持了会议。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郭纯阳介绍了袁学骏的创作和理论研究经历,花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该书策划者张采鑫介绍了《文艺科学发展论》一书的成书经过。会上,陆贵山、董学文、包明德、曹桂方、周由强、李朝全、刘绍本等专家学者就该书的理论特色和成就进行了研讨。本版现刊发部分专家发言摘要。

  ——编 者

  传递鲜活的正能量

  □ 包明德(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在袁学骏《文艺科学发展论》一书出版之前,我曾经根据文稿做过这样的点评:“《文艺科学发展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直面纷纭繁杂的文学现象与文化热点,以独特的视角对我国文艺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学理性的省察和远瞩。本书在理念上的突出亮点:一是文艺改革和发展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二是倡扬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三是努力实现导向性和多样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现在我仍然坚持这种看法。

  袁学骏具有可贵的理论自觉与自信,用几年的时间打造这部文艺理论新作,在宏观上提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是当前我们学术界一个理论课题成果的亮点,引起了文艺界、文论界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我国学术界提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艺和文论研究,2007年陆贵山写出了第一篇文章。现在袁学骏又拿出《文艺科学发展论》,这是第一部著作,形成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新脉络。这部书具有开创性。通过这部书使我想到,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是“之”字形的,即肯定-否定-肯定、结构-解构-结构、单一 -多元-有主导的多元。袁学骏在书中倡导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主导的多元发展,是他通过多年文艺、文论活动实践总结出来的科学结论。

  袁学骏的《文艺科学发展论》中有动力,有各种要素,有他体系性的全方位的阐释,从头至尾充满着辩证精神。他摆脱了过去的本质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批判了极左文艺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弊端。其知识谱系非常广泛,涉及到很多艺术门类和古今中外多种人文学术内容。他积极探索,想以大量的史实和众家观点证明文艺必须科学地发展,而不是盲目地、忽左忽右地、任水自流地发展。

  袁学骏对现实积极跟进,把握着文艺和文论的发展态势,洞察和解析它们的相互联系,直面文学艺术和有关文艺理论批评发展的难点、重点,关注它们发展的节点和历史性的拐点,感到他在学理上和行文的逻辑上是清晰的,站得住脚的。袁学骏从书的开宗明义到最后一章,都强调我国文化传统和古今中外经典传统都是今天文艺和文论创新发展的基础。袁学骏具有一种前进的精神。他珍视传统又向前看,所以提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学艺术,关注文艺、文论的现在进行时,并关心它们未来的长足发展。这包括当前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以及追求两种效益、警惕不要因为赚钱丢失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等等。

  总之,袁学骏的《文艺科学发展论》是一部当前少见的文艺理论专著。它充满着鲜活的正能量,有秉持、尊重传统,理清根脉,而又面向未来。希望袁学骏继续观察我国文艺发展的形势,不断拿出新的文艺理论成果来。

  《文艺科学发展论》的“后院”

  □ 崔志远(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关于袁学骏的《文艺科学发展论》,我基本了解作者的根底和构思、成书的过程。

  第一,是这本书的整体构架。对此,作者袁学骏反复思考并多方征求意见。当时有多种思路,最后定位于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面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艺发展现实,着重谈几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所以这不是静态的学术研究,而是动态发展的理论思考。当年毛泽东《讲话》发表时,面对当时文艺的发展,提出了重大而深刻的理论问题。刘绍棠在1957年评价《讲话》时认为,其内涵包括两部分,一是“指导长远文学艺术事业的纲领性理论”,二是“指导当时文艺运动的策略性理论”。纲领性理论不仅有现实性,更具有永恒性;策略性理论更带有现实性,时过境迁,可能表现出局限性。今天的《文艺科学发展论》正是着眼于纲领性和策略性两个方面,并且力图在策略性理论中寻求纲领性与永恒性。

  第二,是丰厚扎实的理论根基。本书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然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完整内涵是什么?并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要将这些丰富浩瀚的理论进行梳理整合,从而形成本书坚实的理论基础,难度极大。袁学骏勇敢地闯进这一领地,并作了大量的阅读和认真而严谨的梳理总结,坚持而不守旧,开放而不逾矩。这使我想起胡锦涛在十八大上讲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第三,是这本书的实践性。全书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人间烟火气。其思考是从文学发展的实践中来,而不是从理论中来。其原因在于学骏先生是一位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研究实践家。他多年负责石家庄市的文学创作与研究,十分了解该市的文学创作和研究状况,并站在全国与时代的高度思考石家庄文学与理论的发展,同时,他自己也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对铁凝、贾平凹、贾大山等人的作品进行过评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过研究。如此,他对文学发展历程和得失心感身受,刻骨铭心。把这些刻骨铭心的感受提炼升华,便形成了他的理论思考,也就使读者深受感动。

  兼容并蓄 独立思考

  郭宝亮(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袁学骏老师在写出《文艺科学发展论》初稿的时候,我就认真地看过。他不耻下问,让我看了多提意见。我把我的想法和意见都说了。他肯听我的意见,我也非常感动,这是一个老学者的治学态度。从书中看,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非常深刻。涉猎也非常广泛,而且兼容并蓄,独立思考,发人深省。

  我们大概都曾经对政治有逆反心理。读了这部书,感到不应当这样的。对于科学发展观,大家都在讲,却很少认真地去思考。袁学骏是真学、真信、真用。他不是追风,也不是附庸风雅,而是诚心思考的。这部书是他自己的体会,是他学习得来的,是真的讲道理。

  这部书涉猎广泛,兼容并蓄,更可贵于独立思考,所以书中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比如对于主旋律的概述,我也深有感触。主旋律这个说法,有时候大家也有很多误解,一提主旋律,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是歌功颂德。但是袁学骏发现主旋律不是这么简单,中央领导的讲话也没有把它那么简单化、狭窄化。这是关系到我们文艺怎么健康发展的大问题,袁学骏谈得很有针对性,而且很有见地,把我们过去人为地把主旋律狭隘化的现象解决了。我们为什么把主旋律定得那么窄,那么简单?为什么我们自己作茧自缚?他的判断让我深有感触,对文学作品,凡是歌颂人民的,歌颂我们社会主义的,都是主旋律,甚至是批判性的东西也会有主旋律在其中。

  还有他关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探讨等等,袁学骏也是兼容并蓄的。文学理论界、文学批评界,各种派别、各种观点都会出现,正常的争论当然是应该存在的。但是我发现袁学骏把古今中外各种观点都吸收过来了,凡是觉得有利于文学艺术科学发展的观点都拿来,都纳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形成一个文艺科学发展的言说体系,他不囿于什么圈子,这一点我觉得他眼界很宽广,表现了一个真正学者的胸怀,这也是让我们崇敬的、佩服的。

  高瞻远瞩 合纵连横

  □ 张 鹏(山东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袁学骏的《文艺科学发展论》一书内容丰赡,体系完备,经纬交错,合纵连横。作者以自己广博的理论视野和深邃的艺术洞察力,瓷实、雄辩而缜密的语言风格,构建了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文艺科学发展的理论大厦。他不仅善于对新兴的文学现象作出准确的理论判断和价值评估,更善于在复杂纠缠的文化语境里建构起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并迅速清理出一条明晰而明朗的文艺发展道路。袁学骏通过梳理原始史料而建立起来的文艺学视角,为厘定当代文学中的诸多困惑和纠葛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他的论述大气开阔,圆融通透。他的文风赓续着中国文艺批评的悠久传统,也浸润着深刻的现代意识。他对文学生活的观察,对文学实践的参与,生动地注解了文学艺术与时代风云的亲密关系。

  袁学骏的理论创建表现出一个思想者的责任意识和生命体悟。他分析论证中国百年来文艺流变的线索在作家与读者身上留下的精神印痕,致力于揭示文艺现象和时代政治脉搏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以自己富于睿智和思辨的写作,把文艺批评重新解读为对世道人心的发现和对自我感受的检验和表达。他在知识的面具下珍惜主观个体的直觉,在材料的背后,重视思想的启迪,在谨严的学术语言面前始终关怀那些无法归类的精神困惑和痛苦体验。他试图在人与世界、人与自我、人与文艺、人与政治的关系面临重大调整的时代用优美的表述风格和理性智慧的学术话语进行中国当代文艺科学发展的探索和寻路。

  正如文艺理论家阎晶明针对此书所言:“作者立足于今天,回望历史,直击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难点热点,形成这部具有创新意义的文艺论著。希望大家读读此作,对于认识文艺发展的规律和道路肯定不无帮助。”

  追求学术品格 重视实践运用

  □ 李朝全(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理论处处长)

  袁学骏的新著《文艺科学发展论》是一部顺时而作、应运而生的文艺理论专著。作者深刻领会和运用了科学发展观,可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有益成果,可以为我们国家文艺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借鉴。

  《文艺科学发展论》一书的主题词是:重温、总结、科学、创新和发展。该书富于实践意义,具有资政、资治的效用,对于文艺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某种指导或借鉴作用。该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在文艺理论方面进行的一次可贵探索,具有五个鲜明的特色。

  一是现实品格。作者特别注重密切联系目前的文艺发展现状展开论述。对严肃文艺、大众文艺包括超级女声、小沈阳等文艺现象,民间文艺、网络文学等新老事物都进行了有见地的剖析。通过近千个文艺作品、理论著述的列举、分析,以佐证自己的观点,更是作者的一种自觉追求。本书的理论阐述言之有物、言之及物,绝无言不及物、空洞无物之憾。

  二是批判风骨。《文艺科学发展论》带有文艺批评的特点。文艺批评必须有独立的分析和评判以至批评和批判。袁学骏在书中毫不隐瞒个人的观点,对诸多流行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其尖锐堪称切中文艺时弊,发出了自己有力的声音。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批评始终力求客观、公正和说理,努力将自己的论说建立在科学分析及研究的基础之上。譬如,他对“酷评”的评析,一方面他批评了酷评的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他对酷评的某些富有启示意义的观点进行了肯定与褒扬。

  三是开阔视野。作者掌握的资料宏富而翔实,对于中外各种文艺理论均有所涉猎或了解。他试图将自己的理论建构在对已有的各种文艺观和文艺思潮全面、综合的分析之上。同时,他又将这种理论探索置于宏阔的文化背景之下,置于中国文艺发展史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百年来的文艺发展历程之上。作者注重对文艺生态的整体把握与观照,在重视文艺创作文艺事业的同时并不忽略文艺产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宏观的理论视野,造就了本书论述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四是历史眼光。作者不轻视更不疏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历程。恰恰相反,他对这个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这种梳理对于理清文艺科学发展论的历史脉络至关重要。作者的梳理同时又结合了中国百年文艺发展历程。因此这部专著具有史家的眼光和史著的某些优点。

  五是创新特色。《文艺科学发展论》是一部富于新意的专著。虽然作者并非专攻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专家学者,但是由于他具有理论探索的勇气胆魄与精神,使本书具备了鲜明的创新特色。比如对“主旋律”这一概念的阐释,即是面向文艺现实所作出的一种有新见的论述。

  学理性、系统性和现实针对性

  □ 封秋昌(河北省作家协会创研室原主任)

  中国的文学艺术要发展、要繁荣,但究竟应该如何发展,作为国家方略和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是否适合于文艺的发展?袁学骏通过认真地研读中外文艺发展史,特别是结合中国文艺近百年来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著成了《文艺科学发展论》,提出了文艺科学发展观。

  他认为,“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繁荣的科学指南。”而他所说的“文艺科学发展观”,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科学发展的理论体系”。还强调中国文艺的发展必须要“走自己的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该书对文艺科学发展的内涵、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和主要特征,以及文艺与时代、文艺与政治、文艺自身规律及其总体平衡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纳,使得这部著作建立在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础之上。

  书中不少论断和见解相当重要并具有启发性。其中“文艺的科学发展”是核心关键词。比如他认为,文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然而“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洞悉的基础之上。创新也绝对不是推翻自己的文学传统而另起炉灶,相反创新必定是在继承中的创新。因此,中国文艺的发展是根本的出发点和目的,创新是发展的标志和内在动力,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学传统是发展创新的土壤和资源,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是中国文艺发展创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袁学骏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这个问题相当重要。因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才会有中国文艺的发展,否则就会走向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该书强调今天的作家艺术家必须继续开展思想大解放和进行中外文化的大启蒙。

  袁学骏坚持“论从史出”,这是他的治学态度和文风,我对此特别赞赏。正因为如此,他将学理性与鲜活的文艺现象相结合,形成了这部数十万言著作的一大特点。

  对文艺科学发展理论的应时探索

  □ 刘绍本(河北省老教授协会会长、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我们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应该对文学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出形而上的回答。特别是以科学发展观来烛照我们的文艺现实,现在还处在所谓好汉子不愿意做、赖汉子做不成的状态。今天这部《文艺科学发展论》证明,作者袁学骏有可贵的理性担当,难得的创新探索。下面我谈三个方面:

  第一,对文艺历程的精心梳理和回顾。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下子进来了那么多创作方法的高论,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像做了半天梦,醒来我们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呀?这个问题到现在应该是给予回答的时候了。袁学骏确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开展全面的文艺理论体系建设。这本书就是这个功课的答案。从他的精心梳理中可以看出他没有架空谈玄。

  第二,对于文艺科学发展规律的切实探寻。文艺和生活到底是什么关系?最近我读到一些著名文化学者的回答,他们说小说除了名字是假的,别的都是真的,有时比历史还要真切;而历史除了名字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而这个假就是融入了著史者的主观倾向。当代创作是在书写我们人类发展的历史,除了名字都应该是愈加真实。对于文学发展规律性的探求,要比较真切地给予回答。袁学骏还是真正下了功夫了,切实地进行探寻,从第一章就开始,还有一章专论创作规律。可以说他在认真完成着历史与现实的要求。

  第三,文学艺术创作道路探求的激情呼唤。文艺创作最来不得上流水线,它不能够模式化,一个时代或者一段历史都应该有自己的本身的新的建树。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对文艺创新发展的大胆呼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文艺理论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的判断还是在路上。要坚信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的文学理论发展才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一位当代的思想者

  □ 马 兰(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近读袁学骏的《文艺科学发展论》,看到作者是一位有理论激情,并深入思考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有责任心的文艺理论家。这是一部有时代特色的文艺理论专著。

  作者站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反思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确证它在中国化过程中对我国文艺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反思极左文艺思潮的弊端,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和国外一些不良文艺思潮。这样便在反思、确证和批判中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科学规律和健康道路。

  另一方面,作者又强调文艺的“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倡导国际化视野、全球化思维,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调整我们的文艺格局,打造中国文艺的国际信誉和世界形象。特别是在第三章“文艺发展的经验教训”里,著者对五四、新时期和当下重大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做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作者对文艺界的当代热点问题的关注,如对文艺生态、文艺产业化、网络文学等问题的关注,充分体现了他的当代意识。回顾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我国文艺理论建设的得与失时,作者在摆脱陈旧、狭隘的思想成规,着眼于文艺科学发展观的建构和范式形成,创建性、开放性地提出一系列相关命题、概念、原理、范畴和原则,做到了历史和当下、国内与国际双重视域的交融,体现了著者的当代学术视野与科学的眼光。

  歌德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到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面对当今文艺发展规律、文艺与现实、文艺与政治、文艺与人、文艺生态平衡和文化产业化等热点、难点问题,袁学骏都结合中国大量文化现象重新思考,建立起文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以他是一位当代的思想者。


(编辑: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