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参评诺贝尔文学奖”真相
时间:2012年11月09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秦峥
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作家
鲁迅不是诺贝尔奖的正式候选人,这丝毫不影响鲁迅在中外文坛的崇高地位。
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与和平五个奖项(1968年增设的经济学奖与诺贝尔本人无关,是瑞典中央银行捐资设立的)。前三项有客观标准,比较公正,能反映世界科学先进水平。颁发和平奖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有时甚至被右冀势力操纵利用。
诺贝尔希望把文学奖颁发给“在文学界写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出色作品的作家”。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理想倾向”,同一历史阶段不同人对理想的价值判断也各不相同,所以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评价必然见仁见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品因为没有及时译为外文,大多不能被外国读者了解,只有老舍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被几位法国汉学家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而只有沈从文于1987年真正进入了候选人的终审名单。由于诺贝尔奖不授予已故人士,而沈从文于1988年去世,因而最终未能得到当年的文学奖。
至于鲁迅,马悦然说:“我自己认为鲁迅先生的《呐喊》和《彷徨》是具有非常强的创造性的作品。如果20年代有人把这两部短篇小说集译成外文,鲁迅肯定会被推荐为候选人,也许还会获奖。”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