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在弦意中感受闲逸 ——作曲家王丹红谈《弦意岭南》的创作

时间:2012年09月1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丁 薇

  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的“粤韵飞扬——广东省民族乐团音乐会”上,青年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一曲《弦意岭南》因其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悦耳动听的旋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起王丹红与广东民族乐团的渊源,早在7年前就开始了。那时她还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一名研究生,接受广东民族乐团的委约,完成了她的第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云山雁邈》。初次崭露头角,就让她获得了文化部第十二届民乐文华大奖并成为了她的成名之作。七年之后,她已经成为代表文化部在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挂职的援疆干部。在新疆从事当地民间音乐研究的她又一次接受了广东民族乐团的委约,创作一首具有岭南音乐风格的二胡作品。

  谈到这次的委约,王丹红说:“我很珍惜与广东民族乐团的合作缘分,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怀念之情。七年之后的再度联手,也让我的心头有了一丝沉甸甸的压力。如何再为他们量身打造一部充满地域特征又有强烈时代美感的作品呢?”王丹红一直在思索。身处新疆,在充分感受了当地极富魅力的西域文化之后,广东音乐清丽婉转的个性就更加泾渭分明了。于是王丹红决定,创作一首能展示一幅温婉动人、清新淡雅的岭南画卷的作品。二胡的可听性、旋律性很强,很唯美,有诉说感,她特别希望用二胡的优美的琴声,如歌如泣地诉说一个故事,在音乐中品味一种闲情逸致。

  在作品的创作构思上,王丹红表示:“《弦意岭南》一改我以往音乐辉煌大气的曲风,追求娴雅逸致的情调,品味洒脱细腻的岭南风情。音乐贯穿着唯美的旋律与动情的诉说。旋律的素材主要借鉴了《平湖秋月》《落水天》两首家喻户晓的广东音乐。虽然音乐的素材来自于民间,但这首作品的曲风却充满了高贵典雅的质感,对民间音乐进行了较大的提升。这就更加符合作曲家所追求的土风升华的审美情趣。这首作品在北京首演后,得到了乐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对于委约作品这种目前常见的创作形式,记者也与作曲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目前民乐新作品缺乏、演出曲目陈旧、委约作品昙花一现等问题,王丹红认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几代民族音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已大为改观。60年来的积累,给今天的音乐创作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继续发展的需求。面对新时期全球化、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发展浪潮,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应当有新的作为,需要有更多的适应新时期时代精神的作品问世,引领先进音乐文化的发展、改变创作滞后的被动局面。面对音乐文化市场与观众的需求,中国民族音乐创作需要更有亲和力、更加富有高雅艺术品味并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作品,真正意义上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一部委约作品的成功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一是作曲家的创作,由于有了更多职业作曲家的加盟,才能创作出具有较高水准的作品;二是委约方向作曲家所提出的要求,例如对作品规模、题材、体裁、风格等方面的客观约束;三是演奏家们对作品的喜爱程度和乐团后续的推广,作品的生命力是和上演率密切相关的。更多的人有机会聆听或者演奏这个作品,才能使作品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如此看来,《弦意岭南》这部委约作品是成功的。作曲家在满足乐团的要求,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艺术审美的追求,并找到二者完美的平衡点,这就为委约作品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乐手们以及观众对这首作品的喜爱程度,为这首作品的流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鉴于上述几个方面,记者相信,《弦意岭南》将必然成为广东民族乐团的保留曲目,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