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君:我对隐含在芸芸众生中的能量很感兴趣
蔡尚君工作照
影片《人山人海》以冷静、克制的笔法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矿工老铁“千里追凶”的故事。近日,本报记者就电影拍摄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该片导演蔡尚君。
记者:《人山人海》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蔡尚君: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千里追凶”的故事,一个在外界看来不可能完成的奇迹,这其实也是我们面临的困境,影片让每一个普通人面对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参考。本片其实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原型,以这个真实事件作为引子。
记者:影片为什么要叫《人山人海》?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英文名字直译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蔡尚君:一开始就想到用这个英文名字,随后才起的中文名字。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接触过很多这样的英语词汇,很好玩。对老外来说,他们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合在一起就不懂了,他们也不需要懂。中文的意思是“人多”的意思,词中有一种势能,暗示了人的能量,我对隐含在芸芸众生中的能量很感兴趣。
记者:您怎样评价主人公老铁(陈建斌饰)呢?
蔡尚君:老铁是一个只有过去和现在的人,没有未来,影片中有两处处理是温情、慈悲的,结尾他变相地救助那个未成年人,还有一处就是他与自己的儿子在船上互相打对方的头。老铁不是普通的好爸爸的形象,他承担不了这么多责任。他其实是个外出打工又回到家乡的人,安于现状,是个有过故事的人,他躲在山村中不去面对更多外面的事,直到弟弟意外被杀,成为一个引子,才引导着他再次外出。其中有一段鸡被催眠的戏,我觉得呼应了老铁当时的状态,有一种想被催眠,但是自己也催眠不了自己的感觉。
记者:影片的节奏比较慢,动作叙事占据最大的比重,您为何要选择这种影像风格?
蔡尚君:最后在黑煤窑的场景中,演员都无法分辨了,我们在写剧本的时候也是这么设想的,从个人的恩怨,到群体性的描述。拍摄前期我们找了很多图片、影像作为参考,要粗粝大气,不唯美。陈建斌在那儿凿石头,下矿,我故意把时间处理得很长,下矿是进入地狱的漫长里程。这些镜头不长不行,要让观众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不长做不到。至于节奏比较慢,人物辨识度比较低,那是因为在真实生活中,他们就是这样的。后面更多强调的是一个群体的状态。我没故意去突出什么,只是客观地呈现。真实是第一位的,我也不会给演员大特写,就跟监视器拍摄下来似的,整部影片都是客观冷静的审视。
记者:您谈一下陈建斌、陶虹、吴秀波三位主演吧。
蔡尚君:陈建斌演过很多电视剧,但我没看过,就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陈建斌演过反派,他骨子里是有这种能量的。写剧本的时候就确定了陈建斌来演这个戏,按照他的形象写的。陈建斌的爆发力、表现力很好。当年我排话剧《保尔·柯察金》的时候就想找他演,但后来没合作成。后来孟京辉的很多戏都是他演男一号。吴秀波我不认识,和他约谈了一下。他说自己在近两个月看了不下60个剧本,但最喜欢《人山人海》。他对我说,虽然只有10场戏,但我知道你们想要什么,我一定来。陶虹也是很爽快地答应,她因为刚当了妈妈,我们便集中在一个礼拜内把她的戏突击拍完。因为我们都是中戏毕业的,喜欢剧场式的沟通和交流方式。陈建斌接戏、拍戏很严谨认真,他因为《人山人海》做准备,半年没接戏。他和我亦师亦友,在表演上他是我的老师,从出道至今他已经演了上万场戏,我才拍过200多场戏,在现场他会给我提醒,比如拍群戏,他会帮我张罗现场的群众演员和调度。他也写剧本,还想当导演。
记者:能谈一下您与演员的合作状态吗?
蔡尚君:萧强(吴秀波饰)杀人的戏拍了两次,刚开始不太满意,又重新拍。我也不懂怎样指导演员杀人,吴秀波说他会。他在不同的戏里“杀”了很多人,真正拍摄时他的劲道让对戏演员感觉真是被杀了一样,好演员给人的感受就是特强烈。老铁敲石头那个镜头是我最喜欢的。我们把陈建斌吊在半空中,很危险。我和陈建斌在那场戏有一种心心相通的感觉,前前后后拍了四五遍,我想拍他的疲惫感,他在中间歇了一会儿,歇完接着敲。下来的时候,他对我说,我歇的时候就怕你喊停,事实上我就等他歇完接着敲,两个人想到一块儿去了。这其实是考验创作者对戏的判断,对戏的理解。此外,他们的服装都是自己保管,不许洗,这就是老演员的精明之处,一种造型的重复,给观众的印象永远是最清晰的,能量是叠加的。吴秀波把鬓角给剃掉了,陈建斌一直留着胡子。吴秀波说我明白你们的风格,不要求特写。值得一提的是饰演老铁儿子的小演员,老铁为了教育儿子把孩子戳在水坑里,我比较喜欢这段。刚开始设计的是老铁打了儿子一个耳光,因为没办法把握分寸,便换了种表达方式,正好附近有个小水塘,老铁便将他一把抱过戳进去。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好,因为事前我们没告诉他,本以为他会哭,结果没哭,这样反而表现出一种儿子的感觉。
(编辑:孙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