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强:我的命运被歌剧改变
他从一个河北农村的孩子,成为今天的著名歌唱家,曾三闯京城,当了“北漂”。
他为背唱歌剧唱段,光着膀子,摆一盒火柴。唱完一遍抽出一根火柴,直到把火柴盒唱空。
他在国内成功地主演了《绣花女》《图兰朵》《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卡门》《乡村骑士》等7部西洋经典歌剧。他更专注于中国原创歌剧的首演与挖掘,先后主演《赵氏孤儿》《西施》《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太阳雪》等中国歌剧。
戴玉强在国家大剧院重磅打造的歌剧《图兰朵》中饰演卡拉夫王子
北京午夜,迎接龙年的爆竹冲天而起,火树银花一派节日气象。大洋彼岸,传来“中国三大男高音”成功登台美国纽约林肯音乐厅的喜讯。戴玉强与莫华伦、魏松,作为中国音乐形象的一张名片,再一次展示了今日中国音乐家民族文化自信的崛起。中国“三高”的品牌初步打响,目前正在联系伦敦、柏林、爱丁堡、加拿大等国家的演出,今年在国内国外估计要演唱20场,以多种演出形式不断扩大“中国三高”在国内外的影响。
2012年将是戴玉强为歌剧事业忙碌的一年。5月,他将在北京主演威尔第的歌剧《假面舞会》。这是《假面舞会》在中国的首次公演。他目前正在认真背词、背谱,揣摩经典版本的一招一式。“我之前唱过《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和《阿依达》,这将是我演出的第五部威尔第歌剧。我之前演过很多次《阿依达》,《阿依达》虽然很难,也不如这部《假面舞会》难唱。为了奉献给观众一部高质量的歌剧,戴玉强从2月份开始就推掉了几乎所有的商演,现在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去准备这个歌剧,还戒掉了烟。他说:作为一个歌剧演员,为观众献上最美的歌剧是我心中的追求。”
收音机前的梦想
49岁的戴玉强,从一个河北农村的孩子,成为今天的著名歌唱家,艰辛曲折中,成就了一个天才加勤奋的典范。
戴玉强全家大嗓门,但几辈子都是种田人,轮到戴玉强也不例外,7岁起,就跟着家里人做农活,童年的记忆里,唯一的嗜好,就是喜欢跟着收音机哼着曲子学唱歌。
因为家里穷,戴玉强中学毕业后选中当时社会上最赚钱的行业——北京煤矿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建筑,毕业分到山西古交矿区。然而,喜欢唱歌的戴玉强并不甘心。两年后,戴玉强辞去工作,考入山西歌舞剧院学员班,有幸二进北京,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进修。因为是不带工资进中戏学习,戴玉强经常为了生计饿着肚子打工。他白天到建筑工地去推土、筛沙、和泥;晚上,住在工地的工棚里给工地看摊儿。经常浑身上下泥一把汗一把,和工地上的师傅们分不出彼此。
在中戏,戴玉强第一次接受了正规的声乐训练。那年,他22岁。对于学习音乐,可谓半路出家。三年后回到山西,满腹抱负的戴玉强一心想着上台演歌剧。但那时,文艺团体为了生存,即便是“省歌”,天天也不过是扒带子下基层走穴唱流行歌。戴玉强的声音刚入道,生怕毁了自己,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又把工作辞了,拎了个简单行李,三闯京城,当了“北漂”。
也许是从小受苦也就不怕吃苦,戴玉强不惜打碎一切从头开始。他不信命,他坚信自己的大嗓门有出息。
没钱请老师,他就守着个录音机,听遍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的录音CD,最后学谁像谁。最拿手的是模仿李双江老师的演唱,100多首曲目,他模仿得惟妙惟肖。一本《中国声乐作品》教材几百首歌曲,他信手拈来,全部都能演唱。为了省钱,戴玉强从不吃早饭,中午买张大饼吃半张,留半张当晚饭,1.8米的大个儿,经常饿得头晕眼花。打工的活儿很苦,但只要能赚钱,再苦戴玉强也干。
在北京漂了近三年,1989年底,无师自通的戴玉强终于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入总政歌剧团。当时,他身上只剩下七元钱。进总政不久,戴玉强又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开始进一步系统学习。先后师从颜可婷、韩德章、马秋华、金铁霖、吴其辉等多位名师,自学成才的声音被一步步修饰规范,一个出色的男高音歌唱家逐渐被业界磨练出来。
“当坚持成为唯一选择,我的命运被星光恩泽。”戴玉强终于一步步在接近自己的梦想。
(编辑:孙育田)